OT532-I【舊約研究】文學碩士科目
一、科目目標
透過講授,閱讀和測驗,幫助同學認識個別舊約書卷的特色,及研究舊約的不同進路。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謝慧兒博士 本院聖經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麥國美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網上神學課程(事工)主任
十三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0年9月11日至2020年12月10日
程度:三學分/文學碩士科目(學分可以轉入本院碩士/神學文憑程度課程)
截止報名:2020年9月1日(現屆同學或旁聽,不設證書以及學士程度)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及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2.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3. 兩次網上測驗:是非題,選擇題和短題目。
四、課程要求
1. 閱讀
1.1 教科書
朗文,狄拉德著。劉良淑、黃業強、鄔錫芬譯。
《21世紀舊約導論》。增訂版。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文章
2. 測驗:是非題,選擇題,和短題目
(共兩次,總分:100%;內容:課堂講義為主,教科書及網上文章為次)
2.1 測驗1:引言 +《五經》+《歷史書》:40%
2.2 測驗2:《詩歌書》+《智慧文學》+《先知書》:60%
五、課程大綱
l 引言:舊約正典;希伯來文聖經的編排
l 五經緒論;
l 舊約研究進路之:比較研讀 ── 舊約文化與古近東文化的對比
l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會幕
l 歷史書緒論;申命記史觀的歷史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神作為神聖的戰士
舊約研究進路之:婦權主義的釋經 ── 士師記的另類解讀
舊約研究進路之:詮釋歷史的研究 ── 列王紀的詮釋歷史
舊約研究進路之:敘事文體的研讀 ── 王上一章
舊約研究進路之:對觀歷史書的研讀 ── 撒母耳記、列王紀與歷代志的
觀點與角度之別
l 希伯來文詩歌文體的特色;詩歌書緒論:詩篇,雅歌
l 智慧文學緒論:箴言,約伯記,傳道書
l 先知書緒論;先知的起源與辨認
l 主前八世紀分裂王國時期的先知:約拿,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
l 主前七世紀猶大王國時期的先知:那鴻,西番雅,耶利米(+哀歌),哈巴谷
l 主前六世紀被擄時期的先知:但以理,以西結,俄巴底亞
l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忿怒之杯
l 主前六,五世紀回歸時期的先知:約珥,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
l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吹角,吹號
l 舊約研究進路之:以十二先知作為一卷書來研讀
六、13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建議十三週模式* 進度 |
期限 |
|
Week 1 : |
引言:舊約正典;希伯來文聖經的編排 |
本週內必須登入 E-campus 之OT532-I |
Week 2: 16/9-22/9 |
五經緒論; 舊約研究進路之:比較研讀 ── 舊約文化與古近東文化的對比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會幕 歷史書緒論;申命記史觀的歷史
|
|
Week 3: |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神作為神聖的戰士 舊約研究進路之:婦權主義的釋經 ── 士師記的另類解讀 舊約研究進路之:詮釋歷史的研究 ── 列王紀的詮釋歷史 舊約研究進路之:敘事文體的研讀 ── 王上一章 舊約研究進路之:對觀歷史書的研讀
── |
|
Week 4: |
溫習網上測驗1之範圍:引言 +《五經》+《歷史書》
(文/碩) |
|
Week 5: 7/10-13/10 |
溫習週>>預備網上測驗1:引言 +《五經》+《歷史書》40% |
14/10 完成 |
Week 6: 15/10-21/10 |
智慧文學緒論(續):箴言,約伯記,傳道書 主前八世紀分裂王國時期的先知: |
|
Week 7: 22/10-28/10 |
主前八世紀分裂王國時期的先知(續): |
|
Week 8 29/10-4/11 |
主前七世紀猶大王國時期的先知: |
|
Week 9: 5/11-11/11 |
主前六,五世紀回歸時期的先知: |
|
Week 10: 12/11-18/11 |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吹角,吹號 |
|
Week 11: 19/11-25/11 |
溫習網上測驗2之範圍: |
|
Week 12: 26/11-2/12 |
溫習週>> 預備測驗2:《詩歌書》+《智慧文學》+《先知書》 |
|
Week 13: 3/12-10/12 |
預備測驗2:《詩歌書》+《智慧文學》+《先知書》:60% |
10/12完成 |
*註:按新的網上課程的設計,「十三週」改為「十三個單元」,建議同學每週完成一個單元,現為給予文學碩士同學在時間管理上有更大彈性,文學碩士同學在所註冊的季度開始之後,可以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即2021年2月28日前)完成這科目所有的要求。惟六個月修讀期的同學,不再容許申請測驗/功課延期。

何立欣女士 統籌
一、科目簡介
主旨
集體敬拜與個人敬拜可謂一脈相連;個人的敬拜生命在群體敬拜中表達,群體敬拜亦相應地反映信徒的屬靈情況及敬拜生命。崇拜就是事奉,信徒參與敬拜並且獻上美好的祭給至高神,達至操練敬虔,靈命提昇。現代教會對崇拜形式、詩歌選取等方向等方面意見紛紜,作為時代工人,應如何使信徒得著崇拜所給予的牧養。本課程旨在從聖經、教會歷史的觀點看教會敬拜的涵意。本課程亦探討崇拜禮儀的意義── 包括聖言與聖禮,及其在崇拜中的功用。教會崇拜模式已成為現今教會生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華人教會的崇拜傳統能給與今日教會甚麼?現代的讚美敬拜是教會更新的出路嗎?課程將會研討此類影響深遠的課題。
目標
1. 概覽性的解釋崇拜神學
2. 認識崇拜歷史的源流及演變
3. 反省及檢討教會崇拜生活
4. 提供基本的崇拜設計概念
大綱
1. 導言
2. 崇拜的聖經基礎
3. 教會歷史的崇拜發展
4. 崇拜神學與崇拜觀
5. 崇拜模式與設計的探討
6. 崇拜程序要素中文參考書
二、科目安排
日期: 2020 年 9月 11日 至 2020年 11月 5 日(八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2. 小組討論:同學分為小組,每組有導師於網上指導討論及學習技巧。
旁聽組別不設導師。
3. 個人專文:根據科目心得撰寫專文
4. 公開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及小組報告進行公開討論。
四、教科書
*指定教科書:朱裕文、李立權。《古今敬拜縱橫談——舊約篇(上)》。香港:宣道出版社,2020。
參考教科書:
Webber, Robert E. Worship
Old & New. Revised Edi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4.
(或中譯本:韋柏著。何李穎芬譯。《崇拜:認古識今》。香港:宣道出版社,2000。)
Webber, Robert E. Ancient
Future Worship.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8.
(或中譯本:韋柏著。陳永財譯。《崇拜:歷久常新》。香港:基道,2009。)
Chapell, Bryan. Christ-Centered Worship :Letting the Gospel Shape Our Practice.
Grand Rapids: Baker,
2009.
(或中譯本:柴培爾著。宋梅琦、張怡晨譯。《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美國:麥種傳道會,2011。)
White, James F.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Worship. Revised Edition. Nashville: Abingdon, 1990.
(或中譯本:詹姆斯.懷特。禮亦師譯。《基督教崇拜導論》。香港:文藝,2011。)
Cherry, Constance M. The Worship Architect: A Blueprint for Designing Culturally Relevant and Biblically Faithful Services.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2010.
(或中譯本:康斯丹絲.桌俐著。劉凝慧譯。《建構崇拜:平衡聖經與文化的設計藍圖》。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7)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家中自行作網上測驗:範圍按指定書籍和講義,測驗進行期間,可翻閱課堂講義、指定教科書及聖經作應考,並於指定限期前呈交。(30%)
2. 完成小組討論(15%)
討論題目:試論「尋道者」崇拜(Seeker Service)模式。
就課程學習的內容與參考資料(本科提供的參考文章及同學自行搜尋的學術文章),發表個人的看法,並提出合理的理據,加以分析。
發表討論:建議每人發言至少兩次(當然可多於兩次),其中至少一次提出個人觀點,另至少一次回應其他同學的見解。
附上可供參考的文章:
(1) 區伯平:〈人人都是尋道者〉,《基督教週報》第 1863 期(2000 年 5 月):6 頁。下載自〈http://christianweekly.net/2000/ta687.htm〉。
(2) Mark Mittelburg and Douglas Groothuis,“Pro and Con: The Seeker-Sensitive Church Movement,” from
〈 https://www.equip.org/article/pro-and-con-the-seeker-sensitive-church-movement/ 〉
(3) 張慕皚:〈迎合尋道者的教會〉,《宣訊》第 4 期(2000 年 4 月):2 頁。請下載文章
3. 專題短文一篇4000字(只選一題)(55%)
a. 唐慕華論社會文化轉型對崇拜的影響
b. 韋柏的糅合敬拜之應用與實踐
c. 現代敬拜與教會更新,潮流?出路?
d. 論後現代思維對教會敬拜的衝擊
e. 福音派教會屬靈觀與崇拜觀的探討:分析與研究
(宣道會、播道會、平安福音堂及浸信會)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 (學士及證書)
1. 家中自行作網上測驗:範圍按指定書籍和講義,測驗進行期間,可翻閱課堂講義、指定教科書及聖經作應考,並於指定限期前呈交。(30%)
2. 完成小組討論(15%)
討論題目:試論「尋道者」崇拜(Seeker Service)模式。
就課程學習的內容與參考資料(本科提供的參考文章及同學自行搜尋的學術文章),發表個人的看法,並提出合理的理據,加以分析。
發表討論:建議每人發言至少兩次(當然可多於兩次),其中至少一次提出個人觀點,另至少一次回應其他同學的見解。
附上可供參考的文章:
區伯平:〈人人都是尋道者〉,《基督教週報》第1863 期(2000年5月):6頁。下載自〈http://christianweekly.net/2000/ta687.htm〉。
張慕皚:〈迎合尋道者的教會〉,《宣訊》第4期(2000年4月):2頁。下載自〈http://www.cmacuhk.org.hk/version3/mag/mag_monews_4/mag_monews_focus_4e.htm〉及 〈http://www.cmacuhk.org.hk/version3/mag/mag_monews_4/mag_monews_focus_4f.htm〉。
Mark Mittelburg and Douglas Groothuis,“Pro and Con: The Seeker-Sensitive Church Movement,” from〈http://www.equip.org/articles/pro-and-con-the-seeker-sensitive-church-movement/#christian-books-2〉.
3. 專題短文一篇3000字(只選一題)(55%)
a. 唐慕華論社會文化轉型對崇拜的影響
b. 韋柏的糅合敬拜之應用與實踐
c. 現代敬拜與教會更新,潮流?出路?
d. 論後現代思維對教會敬拜的衝擊
e. 福音派教會屬靈觀與崇拜觀的探討:分析與研究
(宣道會、播道會、平安福音堂及浸信會)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修課進度表
週次 |
日期 |
建議進度 |
期限 |
1 |
11/9-17/9 |
崇拜學導言 |
登入分組 |
2 |
18/9-24/9 |
舊約崇拜 |
小組討論 |
3 |
25/9-1/10 |
新約崇拜 |
1/10 呈交 |
4 |
2/10-8/10 |
教會歷史的崇拜發展(一) |
小組討論 |
5 |
9/10-15/10 |
教會歷史的崇拜發展(二) |
小組討論 |
6 |
16/10-22/10 |
完成個人專文 |
|
7 |
23/10-29/10 |
完成個人專文 |
29/10呈交網上測驗期限 |
8 |
30/10-5/11 |
完成個人專文 |
5/11個人專文期限 |


一、科目目標
透過閱讀、講授和習作,幫助同學掌握基本的釋經步驟,以及認識歷代主要釋經進路的利弊。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謝慧兒博士 本院聖經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葉祖漩先生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李美儀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日期: 2020年 9 月 10日 至 2020年 12 月 9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2. 網上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在網上進行小組及公開討論。
3.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4. 課堂習作:根據講授指導,在網上即時完成簡短的課堂習作。
5. 釋經專文
四、教科書
Klein,William W., Craig L. Blomberg, and Robert L. Hubbard Jr..Introduction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 Expanded.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Inc., 2004.
(或繁體本:威廉.克萊因,克雷格.布魯姆伯格,羅伯特.哈伯德著。尹妙珍、李金好、羅瑞美、蔡錦圖譯。《基道釋經手冊》。香港:基道, 2004 。)
(或
简体本 : 克來茵、布隆贝格、哈伯著。尹妙珍、李金好、罗瑞美、蔡锦图译。《基督教释经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
五、科目要求(碩士及文憑)
1. 網上練習:按建議次序上課,課堂前完成練習,然後才收看講授,效果會更好。
2. 網上討論:按學習內容分享和討論。
3. 閱讀記錄:完成閱讀要求,於學期終結時呈交。
3.1 教科書
3.2 筆記內指定閱讀資料
4. 評分習作(按習作質素評分)
4.1 評分習作一:大圖畫的掌握( 5% )
請一口氣讀完約拿書(無數次),列出觀察之後得出的重點,約 2 頁。
4.2 評分習作二:經文段落的釐定( 5% )
就其中一次講道的經文分段,作出評估,約 1
頁。
4.3 評分習作三 AB :命題之間的關係( 5% )
命題的習作分為兩次做。
5. 讀後感,約 2 至 3 頁。任擇其一。( 5% )。
5.1 陶國璋。《思考的盲點.新編》。香港:匯智, 2007 。
5.2 Bono 。《水平思考法》。台灣:桂冠, 1996 。 或
黎波諾。《水平思考法》。香港:水牛, 1993 。 或
愛德華.德.博諾。《水平思考法》。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 或
Edward de Bono.
Lateral Thinking. UK:Penguin, 1990.
5.3 歐偉長。《檢視你的我的他的參照系統》。香港:明文出版社, 2012 。
6. 釋經專文: 從以下三段經文中,自選其中一段,寫一份約四千至五千字的釋經專文 ,按上下文內容仔細釋經。( 80% )
哥林多前書十章 12 至 13 節
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哥林多後書六章 14 至 16a 節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上帝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
以弗所書五章15至16節
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學士及證書)
1. 網上練習:按建議次序上課,課堂前完成練習,然後才收看講授,效果會更好。
2. 網上討論:按學習內容分享和討論。
3. 閱讀記錄:完成閱讀要求,於學期終結時呈交。
3.1 教科書
3.2 筆記內指定閱讀資料
4. 評分習作(按習作質素評分)
4.1 評分習一:大圖畫的掌握( 5% )
請一口氣讀完約拿書(無數次),列出觀察之後得出的重點,約 2 頁。
4.2 評分習作二:經文段落的釐定( 5% )
就其中一次講道的經文分段,作出評估,約 1 頁。
4.3 評分習作三 AB :命題之間的關係( 5% )
命題的習作分為兩次做。(中文版)
5. 讀後感,約 2 至 3 頁。任擇其一。( 5% )。
5.1 陶國璋。《思考的盲點.新編》。香港:匯智, 2007 。
5.2 Bono 。《水平思考法》。台灣:桂冠, 1996 。 或
黎波諾。《水平思考法》。香港:水牛, 1993 。 或
愛德華.德.博諾。《水平思考法》。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 或
Edward de Bono.
Lateral Thinking. UK:Penguin, 1990.
5.3 歐偉長。《檢視你的我的他的參照系統》。香港:明文出版社, 2012 。
6. 考試( 80% )
時間:三小時網上考試(請在香港時間 21:00 前進行,考試系統不能跨越兩天。)
可閱讀資料:聖經、筆記、課堂閱讀資料、教科書
不可閱讀資料:網上搜尋、釋經書、導讀版聖經、與別人討論、其他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六、修課進度表
週 |
日期 |
建議進度 |
期限 |
1 |
10/9-16/9 |
I. 引言 |
登入及分組 16/9 完成評分習作一 |
2 |
17/9-23/9 |
解釋評分習作一 |
完成網上練習 |
3 |
24/9-30/9 |
示範及練習 |
完成網上練習 |
4 |
1 - 7 /10 |
D. 命題之間的關係 |
7/10 完成評分習作三A |
5 |
8 - 14 /10 |
解釋評分習作三A |
14/10 完成評分習作三B |
6 |
15 - 21 /10 |
解釋評分習作三B |
|
7 |
22 - 28 /10 |
2. 歷代主要的釋經進路 |
28/10 呈交讀後感 |
8 |
29/10-4/11 |
C. 聖經的修辭 |
|
9 |
5 -11/ 11 |
2.5 較前衛的釋經進路 |
|
10 |
12 -18/ 11 |
III. 釋經終極的目的:應用與宣講 |
|
11 |
19-25/ 11 |
完成釋經專文(文/碩) |
|
12 |
26/11 - 2/12 |
完成釋經專文(文/碩) |
|
13 |
3 - 9 /12 |
完成釋經專文(文/碩) |
9/12 呈交釋經專文 及 |
指導老師 (Instructor):
陳淑愉傳道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神學哲學博士
科目統籌 (Course Coordinator):
區寶儀傳道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一、科目目標
教會歷史(一)、(二)、(三)旨在綜覽二千年來教會歷史的發展,三個課程分別探討:(一)初期教會(主後一至五世紀)、(二)中古教會(六至十六世紀)至宗教改革、(三)近代教會(十七世紀至今)的教會發展史。但要緊記的是,教會歷史的研究範圍並不限於教會的組織和習慣,也包括神學和教義的發展史、屬靈模式及基督信仰與社會的互為影響等。
教會歷史(一)將集中討論早期教會的建立、教義的確立(特別是基督論與三一論)及直至迦克敦會議的幾次大公會議的意義;教父思想及基督教會與猶太、希羅文化之間的關係,亦是本季課程要探討的課題。
二、科目安排
日期: 2020年 9月 9日 至 2020年 12月 8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覆收看影片。
2. 小組討論:根據史料研究報告進行小組討論,由導師指導。
3. 史料研究報告:根據研究心得撰寫報告
四、教科書
4.1 教會歷史閱讀(任選其一,並閱讀有關部分)
1. Walker, Williston.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4th ed. Edinburgh: T&T Clark, 1986, pp.1-220. (或中譯本:華爾克著。謝受靈譯。《基督教會史》。香港:文藝,1970。頁1-310。)
2. Gonzalez, Justo L.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Vol. 1.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Reformation. San Francisco: HarperOne, 1984. pp.1-220.
(或中譯本:岡察雷斯。《基督教史》。趙城藝譯。上冊。上海:上海三聯,2016。頁1-258。)
4.2 神學思想史閱讀(以下書籍任選其一,必須完成閱讀整本書)
1. Olson, Roger E. 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Twenty Centuries of Tradition & Reform. US: Green Press, 1999. (或中譯本:奧爾森。《神學的故事》。台北:校園書房,2002。) (或简体本: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北大,2003。)
2. Gonzalez, Justo L.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Vol 1. US: Abington Press, 1987 (或中譯本:岡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陳澤民等譯。第一冊。南京:譯林,2008。)
3. Kelly, J. N. D. 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 5th Ed. HaperSanFrancisco, 1985. (或中譯本:凱利著。康來昌譯。《早期基督教教義》。台北﹕華神,1984。)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郭偉聯 博士。《教會歷史(一)》影片講授。
1. 史料及教科書閱讀(10%)
須於學期終呈交閱讀記錄表,並清楚列明閱讀了的頁數,否則此部分將不予評分。完成教會歷史閱讀,可得1分;完成神學思想史閱讀,可得2分;完成史料閱讀可得7分。教科書可以速讀完成,只閱讀早期教會史部分。
2. 史料研究報告一(30%)
同學必須從以下的指定閱讀資料/題目中,選擇一題作史料研究報告一。研究教會生活/體制/傳統。約3500字,須在注釋顯示曾引用5本(包括2本英文著作)/種或以上研究著作。
2.1 從《十二使徒遺訓》探討初期教會生活的特點,並作出評論與反省。〈十二使徒遺訓〉,收《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頁261-272。
2.2 從《聖安東尼傳》1~23章探討初期教會修道生活的特點,並作出評論與反省。 亞他那修著,陳劍光譯:《聖安東尼傳》(香港:恩奇,1990),頁12-31。
3. 史料研究報告二(40%)
同學必須從以下的指定閱讀資料/題目中,選擇一題作史料研究報告二。研究教義與思想。約5000字,須在注釋顯示曾引用7本(包括3本英文著作)/種或以上研究著作。
3.1 從《游斯丁第一護教辭》探討初期教會於希羅世界面對甚麼指責,及游斯丁採取甚麼論點回應;並評論他對基督教教義與希羅思想的比較。 游斯丁:〈第一護教辭〉,收《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頁405-461。
3.2 在回應諾斯底主義時,愛任紐採取甚麼論點,確立大公教會教義的正確性?試介紹及評述他對教義、傳統、聖經之間的關係的看法,並探討愛任紐的教義思想的特點。 愛任紐:「反異端」,收《尼西亞前期教父選集》,頁1-201。
3.3 初期教會的三一論討論中,愛任紐使用oikonomia/ economy /救贖功能來形容我們了解三一的進路,而特土良則以三位一體(trinitas)、本質(substantia)及位格(persona)來介紹三一之間的關係。另外,東方教會則以ousious、homoousious、hypostasis來形容三一。試以呂撒的貴鉤利的著作為例,討論尼西亞會議前後三一論的爭論重點,並當時所用的神學詞彙的特色及其含義。 Gregory of Nyssa, Concerning We Should not Think of Saying That Three are not Three Gods to Ablabius. Gregory of Nyssa, Against Eunomius, 1.156-182.
4.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一(10%):按第一至五堂講授或閱讀資料討論,最少兩次對話式發言。
小組討論二(10%):按第六至十堂講授或閱讀資料討論,最少兩次對話式發言。
史料研究報告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學士及證書)
郭偉聯博士。《教會歷史(一)》影片講授。
1. 史料及教科書閱讀(10%)
須於學期終呈交閱讀記錄表,並清楚列明閱讀了的頁數,否則此部分將不予評分。完成教會歷史閱讀,可得1分;完成神學思想史閱讀,可得2分;完成史料閱讀可得7分。教科書可以速讀完成,只閱讀早期教會史部分。
2. 史料研究報告一(35%)
同學必須從以下的指定閱讀資料/題目中,選擇一題作史料研究報告一。研究教會生活/體制/傳統。約2500字,須在注釋顯示曾引用3本(包括1本英文著作)/種或以上研究著作。
2.1 從《十二使徒遺訓》探討初期教會生活的特點,並作出評論與反省。〈十二使徒遺訓〉,收《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頁261-272。
2.2 從《聖安東尼傳》1~23章探討初期教會修道生活的特點,並作出評論與反省。亞他那修著,陳劍光譯:《聖安東尼傳》(香港:恩奇,1990),頁12-31。
3. 史料研究報告二(35%)
同學必須從以下的指定閱讀資料/題目中,作史料研究報告二。研究教義與思想。約3500字,須在注釋顯示曾引用3本(包括1本英文著作)/種或以上研究著作。
從《游斯丁第一護教辭》探討初期教會於希羅世界面對甚麼指責,及游斯丁採取甚麼論點回應。 游斯丁:〈第一護教辭〉,收《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頁405-461。
4.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一(10%):按第一至五堂講授或閱讀資料討論。最少兩次對話式發言。
小組討論二(10%):按第六至十堂講授或閱讀資料討論。最少兩次對話式發言。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修課進度表
週次 |
日期 |
建議進度 |
閱讀資料 |
期限 |
1 |
9/9-15/9 |
導言;教會歷史的意義 、分期及初期教會史概覽 |
|
登入及分組 |
2 |
16/9-22/9 |
基督教起源與初期教會的文化及社會背景 |
|
小組討論一 |
3 |
23/9-29/9 |
初期教會的擴展與生活 |
1. 《十二使徒遺訓》。 |
小組討論一 |
4 |
30/9-6/10 |
信仰偏差與基督徒回應 |
1. 《多馬福音》。 4. 居普良:《論教會合一》。 |
小組討論一 |
5 |
7/10-13/10 |
教父神學 |
1. 愛任紐:《反異端》(同上)。 3. 奧利金:《論首要原理》,前言、1.1~1.6。
|
|
6 |
14/10-20/10 |
三一論與基督論論爭 |
1. Arius, Letter to Eusebius of Nicomedia. |
23/10 呈交史料研究報告一 |
7 |
21-27/10 |
帝國教會的形成 |
|
小組討論二 |
8 |
28/10-3/11 |
教會的組織及管理 |
1. 《十二使徒遺訓》(同上)。 |
小組討論二 |
9 |
4-10/11 |
修道生活 |
小組討論二 |
|
10 |
11-17/11 |
尼西亞會議以後的教父及奧古斯丁 |
與第 6 課同 |
小組討論二 |
11 |
18-24/11 |
|
|
|
12 |
25/11-1/12 |
|
|
|
13 |
2-8 / 12 |
|
|

一、科目目標
綜覽新約中四福音、普通書信、及啟示錄各書卷,探討其背景、寫作特色、經文意義及神學思想。
在學期結束時,同學應該:
1. 對本課程中所討論之各書卷的內容有一定的掌握;
2. 對各書卷的導論問題建立有理據的立場;
3. 明白如何作書卷綜覽。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潘仕楷老師 本院副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麥國美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曾寶欣女士 本院道學碩士校友
日期: 2020年9月8日至2020年12月7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覆收看影片。
2. 小測驗:配合講授影片、筆記、教科書、閱讀資料,有簡短的題目,作為總結該課的指標。
3. 小組討論:同學分為小組,每組有導師於網上指導討論及學習技巧。旁聽組別不設導師。
4. 個人專文:根據科目心得撰寫專文
5. 公開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及小組報告進行公開討論。
四、教科書
Carson, Donald A., and Douglas J. Moo.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 . 2nd ed. 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 2005.
(或中譯本:卡森、穆爾著,尹妙珍、紀榮神譯。《 21 世紀新約導論》。香港:天道, 2007 。)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閱讀:在交專文時,需附上閱讀記錄表 (10%)
1.1. 讀經:同學需按時間表閱讀各卷書之經文,熟習其中的內容。
1.2. 參考閱讀:同學需閱讀最少 600 頁導論性之參考書,其中包括以下指定之參考書 (Carson, 2005) 中的 270 頁。
2. 研經專文:同學可從以下題目選出其中之一,作專題研討專文,約 4000-6000 字 (55%) 。 專文大綱及書目 (5%) 。
2.1. 從馬太福音討論普世宣教使命;
2.2. 從馬可福音討論作門徒的意義;
2.3. 從路加福音討論救恩的意義;
2.4. 從約翰福音討論神所賜的新生命;
2.5. 從希伯來書討論信心的意義;
2.6. 從雅各書討論面對試練;
2.7. 從彼得前書討論受苦;
2.8. 從約翰壹書討論信心的確據;
2.9. 從彼得後書或猶大書討論異端的挑戰;
2.10. 從啟示錄討論信徒的盼望。
(專文題目按人數以開課日指定題目為準。專文必須於學期結束之前繳交。)
選其中一組
3. 閱讀聖經後,自行撰寫書卷大綱,任選兩卷新約書卷(不能選保羅書信,不能選只有一章的書卷),每篇大綱一頁為限,可用表列或點列式表達。 (20%)
4. 撰寫導論短文:論希伯來書的作者,並表達你個人選取的立場,約 2000-3000 字。 (10%) 。
或
5. 導論測驗:參加四次簡單的測驗,內容是課程中間所討論過之導論性問題 (30%) 。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 (證書及學士)
1. 閱讀:在交專文時,需附上閱讀記錄表 (10%)
1.1. 讀經:同學需按時間表閱讀各卷書之經文,熟習其中的內容。
1.2. 參考閱讀:同學需閱讀最少 400 頁導論性之參考書‧其中包括以下指定之參考書 (Carson, 2005) 中的 270 頁。
2. 研經專文:同學可從以下題目選出其中之一,作專題研討專文,約 3000-5000 字 (55%) 。 專文大綱及書目 (5%) 。
2.1. 從馬太福音討論普世宣教使命;
2.2. 從馬可福音討論作門徒的意義;
2.3. 從路加福音討論救恩的意義;
2.4. 從約翰福音討論神所賜的新生命;
2.5. 從希伯來書討論信心的意義;
2.6. 從雅各書討論面對試練;
2.7. 從彼得前書討論受苦;
2.8. 從約翰壹書討論信心的確據;
2.9. 從彼得後書或猶大書討論異端的挑戰;
2.10. 從啟示錄討論信徒的盼望。
(專文題目按人數以開課日指定題目為準。專文必須於學期結束之前繳交。)
3. 閱讀聖經後,自行撰寫書卷大綱,任選兩卷新約書卷(不能選保羅書信,不能選只有一章的書卷),每篇大綱一頁為限,可用表列或點列式表達。 (20%)
4. 撰寫導論短文:論希伯來書的作者,並表達你個人選取的立場,約 1500-2500 字。 (10%) 。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修課進度表
週次 |
日期 |
建議進度 |
讀經 |
期限 |
1 |
8/9-14/9 |
新約導論簡介 |
|
登入科目 分組 |
2 |
15/9-21/9 |
福音書研讀路向 |
馬太福音 |
|
3 |
22/9-28/9 |
馬太福音導論及綜覽 |
馬可福音 |
28/9 呈交 |
4 |
29/9-5/10 |
大使命與馬太門徒觀 |
路加福音 |
|
5 |
6/10-12/10 |
馬可對門徒的寫照 |
約翰福音 |
12/10 呈交 |
6 |
13/10-19/10 |
約翰福音導論及綜覽 |
希伯來書 |
|
7 |
20/10-26/10 |
希伯來書導論及綜覽 |
雅各書、 |
26/10 呈交 |
8 |
27/10-2/11 |
雅各書導論及綜覽 |
約翰書信、 |
|
9 |
3/11-9/11 |
約翰著作、約翰書信導論及綜覽 |
啟示錄 |
11/11 呈交 |
10 |
10 -16 /11 |
啟示錄導論及綜覽 |
|
18/11 完成 |
11 |
17 - 23 /11 |
完成個人專文 |
|
|
12 |
24 - 30 /11 |
完成個人專文 |
|
|
13 |
1 - 7 /12 |
完成個人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