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541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導論
2019-2020春季(3學分)
科目簡介及學習目標
基督教在悠長的傳播歷史中,先後在不同的文化載體中有各異的發展。當基督教落在中國文化的土壤裡,它如何既保持其核心信仰,同時生發成為「中國的宗教」?本科目旨在幫助同學初步認識中國文化的基本要旨,並一同探索其與基督教會遇時所產生的碰撞與融合,以及中國教會本色化的意義和挑戰。
科目大綱
一 導言: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相遇
二 中國文化的基本結構
三 天人之際
四 成聖之路
五 政治與國家
六 倫理與道德
七 民間信仰化的中國基督教
八 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嘗試
科目要求
1. 閱讀(1,200分鐘,25%)
- 選擇參考書目中的一至二本書,閱讀最少400頁
- 在閱讀表格上列出已閱讀之書目及頁數,連同專文一起呈交
2. 專文(3,300分鐘,75%)
在下列課題中選一,撰寫不少於7,000字的專文一篇:
- 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比較(以理論為中心)
- 本色化的探討(以主題或人物為中心)
內容應包括:
- 相關研究成果的整理
- 個人的看法與反思
參考書目
邢福增、梁家麟。《中國祭祖問題 》。香港:建道神學院,1997。
汕頭大學文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編:《基督宗教與中西文化交流》。 汕頭 : 汕頭大學,2013。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卓新平。《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處境 》。北京 :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卓新平。《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求同與存異》。香港 :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7。
林榮洪、溫偉耀:《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1。
林鴻信。《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以信仰與道德的分際為中心》。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中心,2009。
段琦。《奮進的歷程 : 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梁家麟。《徘徊於耶儒之間》。臺北 : 宇宙光出版社,1997。
許志偉、趙敦華主編:《衝突與互補:基督教哲學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連曦著,何開松、雷阿勇譯:《浴火得救:現代中國民間基督教的興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
莊祖鯤。《契合與轉化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更新之路》。臺北:雅歌出版,1998。
張志剛、唐曉峰主編。《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謝扶雅:《基督敎與中國思想》。香港: 基督敎文藝出版社,1971。
楊慶球:《中國文化新視域: 從基督敎觀點看中國文化》。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
褚瀟白:《近現代中國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的相遇》。香港:道風書社,2016。
賴品超、李景雄編:《儒耶對話新里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1。
Gernet, Jacques, 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 Conflict of Culture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Mungello,David E. (ed.)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Its History and Meaning. Nettetal: Steyler Verlag, 1994.
Young, John D. and Leung, Beatrice, (Eds.). Christianity in China: Foundations for Dialogue. Hong Kong: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3.
Young, John D.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The First Encounter.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