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基督教早於主後七世紀已傳入中國,迄今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本課程的要旨為介紹自唐代始至近現代基督教在中國的傳佈及發展,而焦點集中在近代的新教;讓同學對中國基督教歷史源流、不同時代國人對基督教的回應,及在華傳教事業的發展有基本的認識。
課程大綱
一 從一塊石頭說起——景教、也里可温教、天主教、新教來華
二 「神助滅洋」?——教案與義和團拳亂
三 栽種.生長.分支——傳教事業的建立與傳教路線的分歧
四 騎着炮彈來中國的耶稣——反教風潮與非基運動
五 欲將血淚寄山河——歷經國難的教會
六 從遍地開花到黯然退場——「不情願的撤離」
七 「革新」?「愛國」?——新中國成立後的三自運動
八 竹幕升起——教會的重開與重建
課程要求
在上述八個課題中選一,撰寫不少於7,000字的專文一篇(呈交時須附大綱及參考書目)。
請綜合整理相關的研究成果,並比較學者觀點的異同,並加以分析。
參考書目
通論
王治心。《中國基督教史綱》。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3。
邢福增。《回溯教會路》。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7。
魯珍晞(Jessie G. Lutz)編,王成勉譯。《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臺北:國史館,2000。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Bays, Daniel H. ed. Christianity in China: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Bays, Daniel H.. A New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Chichester: Wiley-Blackwell, 2012.
Fairbank, John K. ed.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Latourette, Kenneth S..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Piscataway: Gorgias Press LLC, 2009.
唐元明清基督教研究
吳昶興。《真常之道:唐代基督教歷史與文獻研究》。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5。
羅香林。《唐元二代之景教》。香港:中國學社,1966。
孫尚揚。《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衝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黃一農。《兩頭蛇:明末清初第一代天主教徒》。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徐宗澤。《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概論》。上海:上海書店,2010。
Lee, Thomas H. C. ed. China and Europe: Images and Influences in Six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1.
Young, John D..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The First Encounter.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3.
晚清教案研究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1860-187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3。
陳銀崑。《清季民教衝突的量化分析身(1860-1899) 》。臺北:臺灣商務,1991。
張力、劉鑒。《中國教案史》。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7。
Cohen, Paul A.. 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hinese Antiforeignism, 1860-1870.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Lee, Tse-Hei, Joseph. The Bible and the Gun: Christianity in South China, 1860-1900. New York: Routledge, 2003.
基督教在華傳教事業
梁元生。《林樂知在華事業與萬國公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8。
史靜寰、王立新。《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知識分子》。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邢福增。《文化適應與中國基督徒 (1860-1911)》。香港:建道神學院,1995。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近代基督新教傳教士在華社會、文化與教育活動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蘇精。《上帝的人馬:十九世紀在華傳教士的作為》。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2006。
陶飛亞。《邊緣的歷史:基督教與近代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Lodwick, Kathleen L.. Crusaders against opium :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China, 1874-1917. Lexington,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9.
Barnett, Suzanne Wilson and Fairbank, John K. ed. Christianity in China: Early Protestant Missionary Writing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Lutz, Jessie G.. China and Christian Colleges, 1850-1950. Ithaca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1.
非基運動與本色化
葉仁昌。《五四以後的反對基督教運動》。臺北:久大文化,1992。
林榮洪。《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香港:天道,1990。
邢福增。《基督信仰與救國實踐:二十世紀前期的個案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1997。
邢福增、梁家麟。《中國祭祖問題》。香港:建道神學院,2002。
段琦。《中國基督教本色化史稿》。臺北:宇宙光,2005。
Yip, Ka-Che, Religion, Nationalism and Chinese Students: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 of 1922-1927. Bellingham: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80.
Lutz, Jessie G.. Chinese Politics and Christian Missions: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s of 1920-28. Notre Dame, Ind., U.S.A.: Cross Cultural Publications, Cross Roads Books, 1988.
1949年後的基督教
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
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1949-1997)》。臺北:中國福音會, 1997。
梁家麟。《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農村教會》。香港:建道神學院,1999。
Lyall, Leslie. Come Wind, Come Weather: The Present Experience of the Church in China.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61.
Wickeri, Philip L.. Seeking the Common Ground: Protestant Christianity, the Three-Self Movement, and China's United Front. Maryknoll, N.Y.: Orbis Books, 1988.
Hunter, Alan and Chan, Kim-Kwong. Protestant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Lambert, Tony.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Chinese Church. London : Hodder and Stoughton, 1991.
Towery, Britt E.. The Churches of China: Taking Root Downward, Bearing Fruit Upward. Hong Kong: Amazing Grace Books, 1986.
- Teacher: 吳劍麗博士 Dr. Gene Ng FACULT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