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PW507-E/PW307-E 敬拜讚美音樂及歌詞分析
上課日期: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6日(逢週四;1/10停課,共10課)
上課時間:19:00-21:30
上課地點︰視象進行
教授︰
吳志揚博士:美國韋伯崇拜學研究中心崇拜學博士,常於中國及香港教會及神學院作敬拜讚美之神學教導和實踐培訓。吳博士是資深崇拜主領,建立香港敬拜讚美團隊先驅「讚之聲」,並在多個國際性活動中主領崇拜。吳博士也撰寫敬拜詩歌,創作了《守望香江》系列專輯。吳博士現任復興團契有限公司主席,也是香港佑寧堂長老。他是執業律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兼職講師,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客席教授。
林以諾:香港浸會大學博士生 (Ph.D. in Music),專研本地當代基督教音樂、教會音樂群體與本地流行曲,曾於多個國際音樂會議中發表學術文章;香港中文大學神學研究文學碩士 (MATS) 及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 (MACS)、香港浸會大學音樂文學碩士(MA in Music) 及榮譽文學士 (BA (Hon.) in Music)。林氏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及恩光書院特約講師。林氏亦為現任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 (ACM) 之音樂顧問、網台節目「恩典時刻、聖樂漫遊」主持、教會詩班、敬拜隊及合唱團導師。曾為香港聖樂服務社「聖樂唱作大賽」之籌委、初賽評審及司儀、多次於講庭中討論音樂與崇拜、亦曾為北角衞理堂聖樂幹事。歌曲「創造的奇妙」輯錄於《亞洲教會齊歡欣》;音樂文章則刊登於《時代論壇》及《一小步》等。
課程目標:
i. 本課程將介紹學習如何評論不同的詩歌以及如何進行歌詞的神學審定。
ii. 培養學生認清如何以三一論為公共崇拜(corporate worship)的核心。
iii. 認識詩篇的寫作、結構、類型和文學進路。
iv. 從《普天頌贊》的誕生反思如何審定歌词。
v. 崇拜與文化的關係。
【音樂分析部份】
vi. 學員能分析歌曲的音樂元素其及產生之效果與特色。
vii. 學員能認識音樂與神學之關係。
viii.學員能認識基督教音樂的社會脈絡與其音樂意義。
ix. 學會能判斷音樂與歌詞的不同配合。
課程內容:
歌詞分析部份:崇拜領袖的責任包括是否能夠選擇合適的詩歌作為有效的福音載體。無論是關注或使用當代敬拜音樂者,或欲融合當代與傳統敬拜音樂者,都必須能夠剖析現代詩歌的內容以作為詩歌的神學審訂。課程中會考慮對文化與基督的交錯作為文化在詩歌中所佔位置為例來研究。
音樂分析部份:崇拜中的音樂足以影響崇拜的質素──從投入程度以至聖神相遇。崇拜領袖應能審視崇拜中音樂的好壞與效果。課程將會以美學、神學及社會脈絡角度去分析崇拜使用的音樂。
課程要求:
本課程作業有三份
1. 歌詞分析的第一份功課有兩部分。
(一)第一部分要求同學個別將所其屬教會過去三個月在主日所選用的詩歌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神學審定。
(二)第二部份由老師在課上指定兩首詩歌讓學生(以组别方式)進行神學審定。【報告在第六個星期上課前交。】
2. 音樂分析部份:學員需提交一份協作功課。功課內容包括選取兩首曾在崇拜中頌唱的歌曲,分析及比較兩者在音樂以及和歌詞配合之異同,並做一個匯報。
3. 綜合分析:從指定詩歌中,深入分析及評論其音樂及歌詞特色、神學觀及文字與音樂之間的配合。
教科書及參考書目:
A. 歌詞分析:
學生閱讀部份:
*樂聲載道:當代敬拜讚美歌詞評析-伍茲、沃爾拉斯 (英文版同The Message in the Music)
參考書目
*Cherry, Constance M. The Worship Architecture: A Blueprint for Designing Culturally Relevant and Biblically Faithful Services. Marion, Indiana: Triangle Publishing, 2011.
*Cherry, Constance M. Selecting Worship Songs: A Guide for Leaders. Marion, Indiana: Triangle Publishing, 2011.
Dunn, James D. G. Did the first Christians worship Jesus?: The New Testament Evidence London: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10.
*Niebuhr, H. Richard. Christ and Culture.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1951.
*Woods, Robert and Brian Walrath, eds. The Message in the Music: Studying Contemporary Praise & Worship.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2007.
Wren,Brian. Praying Twice: the Music and Words Of Congregational Song. Westminister, John Knox Press, 2009.
華夏頌揚:華文讚美詩之研究,謝林芳蘭,浸信會出版社(國際)有限公司
一部民族聖詩的誕生:編制《普天頌贊》(1936)的故事,梁納祈,香港中文大學
普天崇拜:教會禮拜儀節,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詩篇上:范甘麥倫(VanGemeren A. William)美國麥種傳道會
怎麼選詩歌?敬拜主領選歌指引康斯丹絲.卓俐、瑪麗.布朗、基斯杜化.邦茲 (Constance M. Cherry, Mary M. Brown, Christopher T.) 基督教文藝
建構崇拜:平衡聖經與文化的設計藍圖 - 卓俐 (Constance M. Cherry),浸信會(英文版同
The Worship Architecture)
*與歌詞部份共用的參考
B. 音樂分析
Begbie, Jeremy. Resounding Truth: Christian Wisdom in the World of Music.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7.
Evans, Mark. Open Up the Doors: Music in the Modern Church. London, GB: Equinox Publishing Ltd, 2006.
Ingalls, Monique M. “Style Matters: Contemporary Worship Music and the Meaning of Popular Musical Borrowings.” Liturgy, vol.32, no.1, 2007, pp.7-15, doi:10.1080/0458063X.2016.1229435.
Ingalls, Monique M. Singing the Congregations: How Contemporary Worship Music Forms Evangelical Community.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Kendrick, Graham. “Worship in Spirit and in Truth.” Composing Music for Worship, edited by Darlington Stephen and Alan Kreider, NR: Norwich: Canterbury Press, 2003.
Tönsing, J.Gertrud, Cas J. Wepener, & Cas Vos. “The ‘cognitive’ and the ‘emotive’ component in Christian Songs: Tracing the Shifts in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Songs.” Verbum et Ecclesia, vol. 36, no.1, (2015), pp.1-14, doi:10.4102/ve.v36i1.1308.
唐爾斯。《音樂與神學》,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1.
駱維道。〈以音樂做處境的神學──以「及春風做伙迎接年冬」為例〉。《神學與教會》,27.2(2002): 209-215。
----〈音樂、禮拜與神學的初步對話〉。《神學與教會》,28.1 (2003): 157-175。
----〈台灣處境化新聖詩之詞曲初探(一)〉。《神學與教會》39.2 (2014): 140-160。
楊漢倫、余少華。《粵語歌曲解讀─蛻變中的香港聲音》,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13。
- Teacher: 吳志揚博士 Dr. Simon Ng ADJUNCT
- Teacher: 林以諾老師 ADJUN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