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欣女士 統籌
一、科目簡介
主旨
集體敬拜與個人敬拜可謂一脈相連;個人的敬拜生命在群體敬拜中表達,群體敬拜亦相應地反映信徒的屬靈情況及敬拜生命。崇拜就是事奉,信徒參與敬拜並且獻上美好的祭給至高神,達至操練敬虔,靈命提昇。現代教會對崇拜形式、詩歌選取等方向等方面意見紛紜,作為時代工人,應如何使信徒得著崇拜所給予的牧養。本課程旨在從聖經、教會歷史的觀點看教會敬拜的涵意。本課程亦探討崇拜禮儀的意義── 包括聖言與聖禮,及其在崇拜中的功用。教會崇拜模式已成為現今教會生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華人教會的崇拜傳統能給與今日教會甚麼?現代的讚美敬拜是教會更新的出路嗎?課程將會研討此類影響深遠的課題。
目標
1. 概覽性的解釋崇拜神學
2. 認識崇拜歷史的源流及演變
3. 反省及檢討教會崇拜生活
4. 提供基本的崇拜設計概念
大綱
1. 導言
2. 崇拜的聖經基礎
3. 教會歷史的崇拜發展
4. 崇拜神學與崇拜觀
5. 崇拜模式與設計的探討
6. 崇拜程序要素中文參考書
二、科目安排
日期: 2020 年 9月 11日 至 2020年 11月 5 日(八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2. 小組討論:同學分為小組,每組有導師於網上指導討論及學習技巧。
旁聽組別不設導師。
3. 個人專文:根據科目心得撰寫專文
4. 公開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及小組報告進行公開討論。
四、教科書
*指定教科書:朱裕文、李立權。《古今敬拜縱橫談——舊約篇(上)》。香港:宣道出版社,2020。
參考教科書:
Webber, Robert E. Worship
Old & New. Revised Edi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4.
(或中譯本:韋柏著。何李穎芬譯。《崇拜:認古識今》。香港:宣道出版社,2000。)
Webber, Robert E. Ancient
Future Worship.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8.
(或中譯本:韋柏著。陳永財譯。《崇拜:歷久常新》。香港:基道,2009。)
Chapell, Bryan. Christ-Centered Worship :Letting the Gospel Shape Our Practice.
Grand Rapids: Baker,
2009.
(或中譯本:柴培爾著。宋梅琦、張怡晨譯。《以基督為中心的敬拜》。美國:麥種傳道會,2011。)
White, James F.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Worship. Revised Edition. Nashville: Abingdon, 1990.
(或中譯本:詹姆斯.懷特。禮亦師譯。《基督教崇拜導論》。香港:文藝,2011。)
Cherry, Constance M. The Worship Architect: A Blueprint for Designing Culturally Relevant and Biblically Faithful Services. Grand Rapids, Mich.: Baker, 2010.
(或中譯本:康斯丹絲.桌俐著。劉凝慧譯。《建構崇拜:平衡聖經與文化的設計藍圖》。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7)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家中自行作網上測驗:範圍按指定書籍和講義,測驗進行期間,可翻閱課堂講義、指定教科書及聖經作應考,並於指定限期前呈交。(30%)
2. 完成小組討論(15%)
討論題目:試論「尋道者」崇拜(Seeker Service)模式。
就課程學習的內容與參考資料(本科提供的參考文章及同學自行搜尋的學術文章),發表個人的看法,並提出合理的理據,加以分析。
發表討論:建議每人發言至少兩次(當然可多於兩次),其中至少一次提出個人觀點,另至少一次回應其他同學的見解。
附上可供參考的文章:
(1) 區伯平:〈人人都是尋道者〉,《基督教週報》第 1863 期(2000 年 5 月):6 頁。下載自〈http://christianweekly.net/2000/ta687.htm〉。
(2) Mark Mittelburg and Douglas Groothuis,“Pro and Con: The Seeker-Sensitive Church Movement,” from
〈 https://www.equip.org/article/pro-and-con-the-seeker-sensitive-church-movement/ 〉
(3) 張慕皚:〈迎合尋道者的教會〉,《宣訊》第 4 期(2000 年 4 月):2 頁。請下載文章
3. 專題短文一篇4000字(只選一題)(55%)
a. 唐慕華論社會文化轉型對崇拜的影響
b. 韋柏的糅合敬拜之應用與實踐
c. 現代敬拜與教會更新,潮流?出路?
d. 論後現代思維對教會敬拜的衝擊
e. 福音派教會屬靈觀與崇拜觀的探討:分析與研究
(宣道會、播道會、平安福音堂及浸信會)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 (學士及證書)
1. 家中自行作網上測驗:範圍按指定書籍和講義,測驗進行期間,可翻閱課堂講義、指定教科書及聖經作應考,並於指定限期前呈交。(30%)
2. 完成小組討論(15%)
討論題目:試論「尋道者」崇拜(Seeker Service)模式。
就課程學習的內容與參考資料(本科提供的參考文章及同學自行搜尋的學術文章),發表個人的看法,並提出合理的理據,加以分析。
發表討論:建議每人發言至少兩次(當然可多於兩次),其中至少一次提出個人觀點,另至少一次回應其他同學的見解。
附上可供參考的文章:
區伯平:〈人人都是尋道者〉,《基督教週報》第1863 期(2000年5月):6頁。下載自〈http://christianweekly.net/2000/ta687.htm〉。
張慕皚:〈迎合尋道者的教會〉,《宣訊》第4期(2000年4月):2頁。下載自〈http://www.cmacuhk.org.hk/version3/mag/mag_monews_4/mag_monews_focus_4e.htm〉及 〈http://www.cmacuhk.org.hk/version3/mag/mag_monews_4/mag_monews_focus_4f.htm〉。
Mark Mittelburg and Douglas Groothuis,“Pro and Con: The Seeker-Sensitive Church Movement,” from〈http://www.equip.org/articles/pro-and-con-the-seeker-sensitive-church-movement/#christian-books-2〉.
3. 專題短文一篇3000字(只選一題)(55%)
a. 唐慕華論社會文化轉型對崇拜的影響
b. 韋柏的糅合敬拜之應用與實踐
c. 現代敬拜與教會更新,潮流?出路?
d. 論後現代思維對教會敬拜的衝擊
e. 福音派教會屬靈觀與崇拜觀的探討:分析與研究
(宣道會、播道會、平安福音堂及浸信會)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修課進度表
週次 |
日期 |
建議進度 |
期限 |
1 |
11/9-17/9 |
崇拜學導言 |
登入分組 |
2 |
18/9-24/9 |
舊約崇拜 |
小組討論 |
3 |
25/9-1/10 |
新約崇拜 |
1/10 呈交 |
4 |
2/10-8/10 |
教會歷史的崇拜發展(一) |
小組討論 |
5 |
9/10-15/10 |
教會歷史的崇拜發展(二) |
小組討論 |
6 |
16/10-22/10 |
完成個人專文 |
|
7 |
23/10-29/10 |
完成個人專文 |
29/10呈交網上測驗期限 |
8 |
30/10-5/11 |
完成個人專文 |
5/11個人專文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