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文化人類學

上課日期 20201229日至202132日 (逢週二;共10課)

上課時間7:00 - 9:30pm

上課地點及形式︰1-8堂於建道市區校園以面授形式上課(不設視象、錄影或錄音安排),9-10堂以視象形式進行

任教老師︰潘凱玲傳道

一、          課程簡介

從宣教角度研究人類文化的特質和內容,文化的定義和觀念,以及一些宣教人類學課題:如文化對現實的看法、世界觀和假定、價值觀、文化的規範、文化包袱等,這些又怎樣影響福音和宣教事工。探究文化與福音的相互關係與影響,並學習應用文化人類學於不同文化的宣教和福音事工,來強化傳遞福音信息、培訓、植堂和牧養的效力,以及建構處境化神學。

二、          課程目標

1.      瞭解文化對個人、社群及各民族的影響,包括其世界觀和價值觀、文化的規範和假設、文化包袱等。

2.      探討福音與文化之間的關係及影響,如何在不同文化的福音和宣教工作上應用文化人類學和聖經的教導。

3.      研究某目標群體的文化特色及群體動力,策劃及實踐有效力的福音及宣教事工,包括植堂及培訓事工等。

三、          課程大綱

1.    課程簡介:宣教與人類學,「文化」的觀念及模式

2.    文化與世界觀

3.    文化體系I

4.    文化體系II

5.    個案分析,實地考察技巧

6.    文化及世界觀的變遷

7.    文化差異與宣教士:跨文化福音溝通

8.    文化差異與信息:福音處境化

9.    教會與文化 

10.  行動中的人類學:全球化下的宣教

四、  課程要求

1.  閱讀及記錄:316日或以前提交

1.1.  除了參與課堂,同學上課前應先閱讀指定課本或課前閱讀(請留意「網上校園」),以便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性活動。

1.2. 證書/文憑同學閱讀最少500頁,碩士同學閱讀最少600頁;最少來自5本書或文章

2. 參與課堂及網上討論:

2.1. 課堂討論:從影片或文章等進行觀察、討論及分析,並作簡單口頭報告。

2.2.  網上討論(三次):在指定課本或閱讀中摘錄一個觀察或重點,在「網上校園」分享如何應用到您的處境或群體之中(約300字),並回應1位同學的分享。

3.  個案分析:(1000-2000字)22日或以前提交

從課堂所看的個案及視頻中,就該群體文化及世界觀進行討論和分析,找出福音的橋樑和宣教策略建議,然後書寫一份寫文字報告。

4.  研究專文作業:(碩士不少於6000字,證書文憑不少於4000字)41日或以前提交

4.1. 選擇一個群體進行文化研究,描述其文化特色、世界觀和價值觀,作分析、討論和應用文化人類學與聖經教導於福音/宣教事工上。

4.2. 專文必需根據學院專文寫作要求,必須有注腳和參考書目(引用合共最少5本書及文章),不可抄襲資料,若有地圖和群體的照片可以在專文適當位置加上(如附錄)。                                                                                                           

四、評分

1.   出席及參與課堂討論        10%

2.   閱讀記錄及網上討論        25%

3.   個案分析(文字報告)    15%

4.   文化考察研究專文           50%

五、          指定課本:必須閱讀最少300頁,及參與網上討論 

1.              Kraft, Charles H. Anthropology for Christian Witness. Maryknoll, NY: Orbis, 1996.

2.               Howell, Brian M.; Paris, Jenel. Introduc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Baker Publishing Group.

3.               保羅.赫伯特(Paul G. Hiebert)著。林秀娟譯。《宣教士的必修課:知彼知己的人類學知識》(Anthropological Insights for Missionaries)。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2019

4.             溫德、賀思德編著。《宣教心視野:第三冊,文化視野》。新北市:橄欖出版,2015

(詳細資料請參第一週的課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