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題目:TH502-E/TH102-E神學治學法

上課日期: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3月2日 (逢週二;共10課)

上課時間:19:00-21:30 

上課地點: 建道市區校園面授上課(不設視象、錄影或錄音安排)

講師︰王家銘老師
神學士,建道神學院,2014
道學碩士,建道神學院,2016
神學碩士,建道神學院,2018
播道會康福堂,半職傳道,2014-2019
哲學博士研究生,建道神學院,2019-

課程目標:

本課程目標有二:
(1) 簡介神學院校課程之學習進路及完成不同學科之功課的基本技巧;
(2) 讓學員就整體研讀神學之信仰意義作反思。學員在課程結束時應可對研讀神學的意義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掌握神學院課程的不同科目之間的關係及完成功課之基本技巧。

課程內容:

(1)探討研讀神學之信仰意義
(2)學習評閱參考資料之論點、論據及其背後的方法論假設
(3)學習建構專文研寫建議書及搜集相關參考資料

課程要求:

1.閱讀報告(50%)

i.學士及證書同學:
a.在講師指定之7篇文章中選取其中5篇作閱讀報告。5份閱讀報告以同一個文檔(pdf)呈交,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資料(如題目、作者、出處、頁數等)及完成日期(各佔4%)、文章的基本論點(各佔3%)及其論據(各佔3%)。閱讀報告請於2021年4月2日前呈交。(50%)

ii.碩士及文憑同學:
a.在講師指定之7篇文章中選取其中3篇作閱讀報告。3份閱讀報告以同一個文檔(pdf)呈交,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資料(如題目、作者、出處、頁數等)及完成日期(各佔4%)、文章的基本論點(各佔3%)及其論據(各佔3%)。閱讀報告請於2021年4月2日前呈交。(30%)

b.在講師指定之2本參考書中選取其中1本寫作一篇字數上限為2000字閱讀報告,內容需要包括綜合參考書中之討論內容及對『因信而思』(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之主題作個人反思,綜合內容及個人反省部分的篇幅需要各佔一半。閱讀報告請於2021年4月2日前呈交。(20%)

指定參考書(I):霍華德‧斯通,詹姆斯‧杜克著;陳永財譯。《基督徒的神學思考》。香港:基道,2007。

指定參考書(II):史丹尼‧格蘭茲(Stanley Grenz)、羅杰‧奧遜(Roger Olson)著;陳玉棠譯。《誰需要神學 ─ 神學即是讓我們正確地思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

2.專文研寫建議書(50%)

i.學員需要組成3-4人小組(不少於3人,不多於4人),就專文研寫建議書之初稿完成一次小組報告及呈交一份最後文稿。 

ii.各小組需要就講師所提供或自訂之專文題目預備研寫建議書初稿,需要在第十堂(3月2日)的課堂上作不多於20分鐘的小組報告。(25%)

iii. 各小組需要在3月31日(三)前呈交專文研寫建議書之最後文稿。3人小組需要最少15頁;4人小組最少20頁。(25%)

教科書及參考書目:

教科書:

1. 梁家麟著;蔡少琪、李文耀、高銘謙、黃吳劍麗、謝慧兒增修。《神學研究指南》(香港:建道神學院,2018年(十版))。

參考書目:

1. 霍華德‧斯通,詹姆斯‧杜克著;陳永財譯。《基督徒的神學思考》。香港:基道,2007。

2. 史丹尼‧格蘭茲(Stanley Grenz)、羅杰‧奧遜(Roger Olson)著;陳玉棠譯。《誰需要神學 ─ 神學即是讓我們正確地思考》。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2。

3. 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著;赦明義,朱衣譯。《如何閱讀一本書》。新北市:臺灣商務 2016。

4. 陳俊偉主編。《神學方法論》。香港:天道,2013。

5. 李志秋,張心瑋合著。《 學術研究與寫作 : 聖經、神學與教牧學研究手册》。新加坡 : 新加坡神學院, 2019.

6. 高光惠, 楊果霖, 蔡忠霖合著。《大學寫作進階課程:研究報告寫作指引》臺北市:二民書局,2007。

7. 楊小松。《學術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香港:宣道出版社,2005。

8. 楊牧谷。《讀書這玩意兒》香港:更新資源,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