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題目:PT505-E 抑鬱與哀傷輔導
上課日期:2021年3月30日至2021年6月8日
(逢週二,6/4 停課;共10課)
上課時間:19:00-21:30 (香港時間)
上課地點:實時視象教學ZOOM
講師:
王董智敏博士(科目統籌)
廖進芳(香港老年學會顧問護師,註冊護士、護理學學士、文學碩士主修家庭輔導和家庭教育。
何惠萍(香港老年學會,註冊社工)
黃秀芬(明愛全樂軒社工)
張家樂先生 (香港萬國宣道浸信會社會服務總幹事)
A. 課程目標/內容 :
1. 認識「各種失去」而帶來的哀傷,包括生命、身體工能、情感依附和生活支援。
2. 增加心靈面對「各種失去」的承受能力
3. 認識抑鬱理論與關懷技巧,懂得合宜地與哀傷者同行
B. 課程大綱
日期 | 課堂題目 | 講師 |
30/3/2021 | 哀傷理論 與 疫情下的善終善別 | 凌何惠萍 |
13/4 | 善終善別 | 廖進芳 Faith |
20/4 | 步向人生終結的樂章 | 廖進芳 Faith |
27/4 | 經驗學習法----死亡的轉念 | 黃秀芬 |
4/5 | 助人者的自我關顧 (wrap up) | 黃秀芬 |
11/5 | 抑鬱理論與關懷技巧 I | 張家樂 |
18/5 | 抑鬱理論與關懷技巧 II | 張家樂 |
25/5 | 抑鬱理論與關懷技巧 III | 張家樂 |
1/6 | 抑鬱理論與關懷技巧 IV | 張家樂 |
8/6 | 抑鬱理論與關懷技巧 V | 張家樂 |
Parks, C. M. (1972). Bereavement : Studies of Grief in Adult Lif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Saunders, D. C. (2006). Cicely Saunders: Selected Writings 1958-2004 (1st ed.).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alter T. (1996) A New Model of Grief: Bereavement and Biography. Mortality 1, 7–25.
Worden, J.W. (1995). Grief Counselling & Grief Therapy. London: Routledge.
古倫神父。(2013)。道別、悲傷與安慰──悲傷者與臨終/悲傷陪伴者的實務手冊。香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傅偉勲。 (2010) 。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從臨終精神醫學 : 到現代生死學 (第六版) 。 香港: 正中書局。
田芳。(2019)。在終將告別前,學習哀傷。香港︰蜂鳥出版社。
亞瑟‧喬拉米卡利。(2020)。同理心的力量:放開自己,理解他人,用天生的能力,撫慰受傷的靈魂。台灣:日出出版。
徐理強。(2014)。抑鬱症:你還未懂的10件事。香港:突破出版社。
朱佩娟。(2013)。雨後晴空:與你走過情緒變幻時。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大衛.凱思樂。 (2006)。當綠葉緩緩落下。台灣 : 張老師文化。
- Teacher: 張家樂老師 Mr. Charles Cheung ADJUNCT
- Teacher: 董智敏博士 Dr. Tung Chi Man FACULTY-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