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題目:CM581-E / CM381-E崇拜空間與基督教藝術

上課日期:2021年3月31日至2021年6月9日 
                   (逢週三,共10課;21/4 沒有課堂)
      8
次週三實時Zoom/課堂;1次個別導修(一小時); 
      *2次由何琦教授[旅居美國]作專題分享 - 香港公假1/5(六) 及19/5 (三)10am-12noon(可選擇收看錄播 共4小時)

上課時間:19:00-21:30 (香港時間)                 
上課地點:建道市區校園B室及實時視象zoom教學



講師:

羅潔盈博士︰本院實用神學部助理教授
洪志娟博士:崇拜學博士,美國羅拔韋柏崇拜研究學院;藝術文學士,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Alpha & Omega 行政及財務總監。

專題特約教授:
何琦教授(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客座教授;專題特約教授;藝術學博士;居美國西岸的基督徒藝術家,《基督教藝術縱橫》作者)
嘉賓專訪:
陳思光先生(藝術碩士;香港藝術學院及香港浸會大學兼任講師)
羅月眉傳道(藝術文學碩士;宣道會北角堂傳道)

📌科目大綱︰
崇拜空間的聖經及神學基礎
崇拜空間的歷史發展與規劃
視覺藝術在崇拜中的功能及角色
視覺藝術配合教會年曆之應用
專題一:中國基督教藝術的歷史和現狀 - 暨藝術家創作之心路歷程
專題二:民國輔仁畫派基督教藝術本色化尋源 
專訪一:當代藝術創作與靈性培育
專訪二:事奉團隊的建立與資源管理

本課程會邀請客席講師及基督徒藝術家參與研討或座談會。同學可以Zoom視像參與。課堂90%為粵語,但部份訪談會以嘉賓的母語(普通話,或少量英語)進行。 

A. 課程目標:
本課程科旨在探討崇拜空間的意義,認識基督教藝術的發展,並發掘視覺藝術在當代敬拜實踐的可能;從而鼓勵學員運用視覺藝術,設計有意義的崇拜空間,豐富會眾的崇拜經驗。部分課堂會邀請基督徒藝術家分享及對談,了解藝術創作與信仰歷程、並藝術作品與靈性培育的關係。

B. 課程內容:
空間是崇拜的一個重要元素:透過建築、傢具陳設、視覺藝術的運用,不但反映教會群體的信仰內容及崇拜神學,亦具教導會眾正確的崇拜觀念及促進會眾參與之效。基督教藝術之歷史源遠流長,具啟發信仰及靈性培育的功能;視覺藝術在當代敬拜的角色亦重新被肯定,是全人敬拜的實踐。

C. 課程要求:
1. 參與公開討論兩側(共1200字)及作回饋 – 30%
2. 閱讀、參閱基督教藝術網頁及作閱讀記錄 (700頁)Reading Log– 10%
3. 設計一個崇拜空間佈置的方案及神學解說 (個人專文3500字;或可選擇3人小組--Group project全組交一份7,350字) – 60%  

[證書同學字數減30% - 總作業 2,450字] 

學習時數 - 3學分時間及分數分配: 

功課要求

3學分(4500分鐘)

成積百分比 

參與課堂及Zoom專訪/錄播

1500分鐘  (25小時)

 

指定閱讀及記錄(700頁)-
畢業同學 15/6;本部同學 22/6
其他同學:7月9日

720分鐘    (12小時)

10%

小功課 [參與公開討論及網上校園小功課] - 27/4 - 完成公開討論(第1側);其餘8課前交 - 25/5 

780分鐘   (13小時)

30%

總作業   
畢業同學 15/6;本部同學 22/6
其他同學:7月9日

1500分鐘 (25小時)

60%

 三學分學習時數 - 共75小時

4500分鐘 (75小時)

100%


D. 教科書及參考書目:
1. 丹尼爾・布洛克著,劉凝慧、古志薇譯:《榮耀歸神——敬拜的聖經神學探源》。香港:福音證主協會,2018。

2.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編:《梵二禮儀空間手冊》。香港: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辦事處,2012。

3. 陳天權著:《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香港:中華書局,2018。

4. 陳琇玟著:《立足聖道的創意禮拜實用冊》。台北:台灣神學研究學院,2017。

5. 詹姆斯・懷特著,禮亦師譯:《基督教崇拜導論》,第二版。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5。

6. 何崇謙。《超然的啟視: 從藝術到靈性》。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2006。

7. 何琦。《基督教藝術縱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8. 卓俐著。劉凝慧譯。《建構崇拜: 平衡聖經與文化的設計藍圖》。香港:浸信會出版社國際,2017。

9. 唐佑之。《審美神學》。香港:真理基金會,2013。

10. 韋伯著。孫寶玲譯。《讚美進入祂的院: 崇拜的音樂與藝術》。香港:香港浸信會神學院,2004。

11. Murray, Peter, and Murray, Linda.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hristian Art and Architecture.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EBSCOhost, http://web.a.ebscohost.com/ehost/detail/detail?vid=0&sid=a2a83960-22ee-4395-979d-6485e21b4373%40sessionmgr4007&bdata=JnNpdGU9ZWhvc3QtbGl2ZQ%3d%3d#AN=27517&db=nlebk 

12. Abernethy, Alexis Deanne, ed. Worship that Changes Lives: Multidisciplinary and Congreg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Engaging worship.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8.

13. Beth Williamson. Christian Art: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New York: OUP Oxford, 2004. http://search.ebscohost.com.ezproxy.abs.edu:2048/login.aspx?direct=true&db=nlebk&AN=192091&site=ehost-live

14. Dyrness, William A.  Visual Faith:  Art, Theology, and Worship in Dialogue.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2001.

15. Eastern Christian Art: ATLA Religion Database with ATLASerials PLUS EBSCO.

16. Gurak, Eileen. Using Art in Sunday Worship. San Jose: Resource Publications, 1990.

17. Jensen, Robin M.  The Substance of Things Seen:  Art, Faith, and the Christian Community.  Grand Rapids, MI: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004.

18. Kapikian, Catherine.  Art in Service of the Sacred.  Nashville:  Abingdon Press, 2006.

19. Walton, Janet Roland. Art and Worship: a Vital Connection. Collegeville: Liturgical Press, 1991.

20. White, James F., and Susan J. White. Church Architecture: Building and Renovating for Christian Worship.  Akron, OH:  OSL Publications, 1998. 


日期 週三課堂內容 專訪藝術家   學習時數
Mar-31   1前言:崇拜空間的聖經及神學基礎 2.5
Apr-07   2崇拜空間的規劃(一)空間與建築 2.5
Apr-14   3崇拜空間的規劃(二)記號與象徵 2.5
Apr-21Holiday (聖樂會後假期)  
Apr-28 (導修)Tutorial (個別每人1小時;或Group project小組專題討論) 1
May-01*10am4. 中國基督教藝術的歷史和現狀-暨我個人創作心路歷程*何琦教授2
May-05   5視覺藝術在崇拜中的功能及角色 2.5
May-12   6視覺藝術配合教會年曆之應用(一)——光的周期 2.5
May-19 *10am7. 民國輔仁畫派基督教藝術本色化尋源*何琦教授2
May-26   8視覺藝術配合教會年曆之應用(二)——生命的周期
 2.5
Jun-02   9當代藝術創作與靈性培育     *陳思光先生2.5
Jun-09  10結語:事奉團隊的建立與資源管理 *羅月眉傳道 2.5
Total Hours2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