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課程目的:
每個人都是上帝精心的創造,上帝對我們的生命有獨特的旨意及安排。祂拯救我們離開黑暗的權勢,呼召我們在世上為祂作見證。故此,我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發現自己的獨特性,建立、培育個人的恩賜及才幹,以致能在現世有限的時光中回應上帝的呼召,活出召命的人生。
本課程結合理論及實踐,讓學生認識何謂「召命」,懂得如何分辨、發現及塑造自己的召命,好讓每個人能夠建構自己獨特的召命故事。
B)課程內容及形式:
-召命的本質與定義
-召命觀念的改變與發展
-從創世故事看召命
-從救恩故事看召命
-不同聖經人物的召命經歷
-召命的分辨、發現、塑造與實踐﹕
*召命者對自己的認識及對話
*召命者對世界的責任及影響
*召命者與人的關係與互動
*召命者與神的接通與回應
-老師授課
-嘉賓見證分享
-小組討論及分享
C)必讀資料:
已掃瞄成為電子檔,開課前兩周請自行在網上校園本科目教室下載 。
D)功課要求 (文憑或碩士)
1. 完成必讀資料(11份,共256頁)及從參考書目中選擇不少於300頁閱讀(10%)﹕須填寫〈閱讀記錄表〉(〈閱讀記錄表〉的模版可在本科目網上校園教室內下載)
2. 讀書報告(30%)﹕學生須從必讀資料選擇其中3份文章作報告,每份字數700-800字。(請每題註明字數)
3. 個人召命反思文章(60%)﹕應用從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觀念去分析及反思個人的召命。4,000-5,000字(請在文章最後註明字數)
E)功課要求 (證書或學士)
1. 完成必讀資料(11份,共256頁)及從參考書目中選擇不少於200頁閱讀(10%)﹕須填寫〈閱讀記錄表〉(〈閱讀記錄表〉的模版可在本科目網上校園教室內下載)
2. 讀書報告(30%)﹕學生須從必讀資料選擇其中2份文章作報告,每份字數600-700字。(請每題註明字數)
3. 個人召命反思文章(60%)﹕應用從課堂中所學到的理論、觀念去分析及反思個人的召命。3,000-4,000字(請在文章最後註明字數)
F)參考書目﹕(一) 召命的本質
黎永明等。《創造神學與人生》。香港 : 天道書樓,2016。
Williams, Michael D. “First Calling-The Imago Dei and the Order of Creation- Part I.” Presbyterion 39/1 (Spring 2013): 30-44. (本院有電子檔)
Williams, Michael D. “First Calling-The Imago Dei and the Order of Creation- Part II.” Presbyterion 39/2 (Fall 2013): 75-97. (本院有電子檔)
(二)召命的意義及實踐
曾思瀚著。曾景恒譯。《被誤解的呼召:重解舊約的8個呼召故事》。臺灣:校園書房,2023。
高銘謙。《迷霧裡的召命》。香港:宣道,2022。
Lemke, Dale L. “Vocation and Lifelong Spiritual Formation:A Christi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on Calling in Mid-career.” 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Vol.17 (2) ( 2020) , p.301-324. (本院有電子檔)
Francis, Leslie J., Simon Foster, David W. Lankshear and Ian Jones. “What helps Christians Grow An Exploratory Study Distinguishing among Four Distinctive Pathways.” New York: Springer US. Pastoral Psychology Vol.68 (4) (2019), p.379-392.(本院有電子檔)
楊錫鏘。《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香港:證主,2017。
凱薩琳‧卡哈蘭(Kathleen A. Cahalan)、邦尼‧米勒編(Bonnie J. Miller-McLemore)。古志薇譯。《年年總有美意:貫串一生的召命》。香港:文藝,2020。(英文原著﹕Cahalan, Kathleen & Bonnie J. Miller-McLemore, ed. Calling all Years Good: Christian Vocation throughout Life's Seasons.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2017.)
Cahalan, Kathleen A. & Schuurman, Douglas J. ed. Calling in Today's World : Voices from Eight Faith Perspectives. Grand Rapids, Mich. :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6.
Koskela, Douglas M. Calling and Clarity : Discovering what God Wants for your Life. Grand Rapids, Mich. :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5.
拉伯頓(Mark Labberton) 著。黃雅蓓譯。《21世紀的呼召》。Houston, Tex. : 美國福音證主協會,2016。(英文原著﹕Labberton, Mark. Called : the Crisis and Promise of Following Jesus Today. Downers Grove, Ill. : IVP Books, 2014.)
辛士祈(Kurt Senske) 著。陳文深譯。《召命人生 : 活出生命的獨特意義》。香港 : 道聲,2015。(英文原著﹕Senske, Kurt Martin . The Calling : Live a Life of Signifjicance.
S. Jefferson Avenue, St. Louis, MO: 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 2010)
黎艾理 (Erik Rees) 著。李永成、陳呂中英等譯‧《活出生命特質﹕發現並實現你獨特的人生目的》。Paradise, PA : 基督使者協會,2007。(英文原著﹕Rees, Erik. S.H.A.P.E. : Finding & Fulfilling your Unique Purpose for Life. Grand Rapids, Mich. : Zondervan 2006)
Placher, William C. ed. Callings : Twenty Centuries of Christian Wisdom on Vocation.
Grand Rapids, Mich. : W.B. Eerdmans Pub. Co., 2005.
Schuurman, Douglas J. Vocation : Discerning our Callings in Life. Grand Rapids, Mich. : W.B. Eerdmans Pub. Co., 2004.
Hahnenberg, Edward P. Awakening Vocation : a Theology of Christian Call.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 2010.
高登‧史密思(Gordon T. Smith)著。劉思潔譯。《呼召與勇氣 : 如何發揮你的天賦潛質》。臺北 : 雅歌,2004。(英文原著﹕Smith, Gordon T. Courage and Calling : Embracing your God-Given Potential. Downers Grove, Illinois: IVP Books, 1999.)
(三)召命的生命反思
楊錫鏘。《楊醫職場靈思 : 從創造到召命的信仰對話》。香港 : 印象文字,2021。
楊錫鏘。《平凡人生,超凡召命(楊錫鏘牧師講道集)》。香港 : 吳靜兒,2021。
高思帆(Steven Garber)著。秦蘊璞譯。《這世界的守望者 : 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新北市 : 校園書房,2019。(英文原著﹕Garber, Steve. Visions of Vocation: Common Grace for the Common Good. Downers Grove, Ill. : IVP Books, 2014.)
歐騰拿(John Rotimi Oteniya)著。胡英秋譯。《活出你的召命》。新北市 : 橄欖,2011。(英文原著﹕Oteniya, John Rotimi. Be Who you are Meant to Be. Italy: Destiny Image Europe, 2011)
李在哲(Lee Jae-Chul)著。徐國明譯。《有異象的人 : 走一條忠於上帝的路》。新北市 : 校園書房,2017。(英文原著﹕Lee Jae-Chul. A Man of Vision. Korea: Hong Sung Sa Ltd., 2004)
葛尼斯(Os Guinness)著。林以舜等譯。《一生的聖召 : 追尋生命的意義與目標》。增修初版。臺北 : 校園,2007。(英文原著﹕Guinness, Os. The Call. USA,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Inc., 1998)
卡爾‧巴特 (Karl Barth)著。王建熙、王甄麗玲譯。《巴特論基督門徒的兩堂課 : 召命‧禱告》。香港 : 天道書樓,2021。(德文原著1986)
(四)全時間奉獻呼召
陳韋安、潘智剛、高銘謙。《踏上奉獻路》。香港 : 建道神學院,2014。
保羅區普(Paul David Tripp) 著。吳蘇心美譯。《危機四伏的呼召 : 教牧事奉獨特而艱巨的挑戰》。Paradise, PA : 基督使者協會,2013。(英文原著﹕Tripp, Paul David. Dangerous Calling : Confronting the Unique Challenges of Pastoral Ministry. Wheaton, Ill. : Crossway, 2012)
梁家麟。《最美的奉獻﹕奉獻者的思維與生命》。香港 : 建道神學院,2011。
梁家麟。《異象與獻身》。香港 : 宣道出版社,1995。
(五)職場召命
楊錫鏘、黃贊雄。《創造神學與職場》。香港 : 天道,2018。
楊榮軒。《職場箴言──召命篇》。香港﹕領導力培訓學院,2018。
斯蒂爾(Richard Steele)著。王培潔、杜華譯。《工作的呼召》。北京 : 團結,2011。
NT532-I / NT132-I -- 新約研究
一、科目目標
完成本課程後,學員該可達致下列學習目標:了解及掌握新約各書卷的體裁及神學架構、早期教會的社會及政治生態、早期教會的神學思想,及各書卷的一般導論問題。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張雲開老師 本院聖經系副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韓思捷先生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日期: 2023年 3月 28日 至 2023年6月 26日(十五個單元)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3. 呈交個人專文:題目五選一 (80%)
4. 呈交閱讀記錄······ (20%)四、科目要求(碩士及文憑)
1. 閱讀
1.1 聖經 (讀完一次新約)
1.2 教科書
孫寶玲著。《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8
1.3 課堂講義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呈交閱讀記錄 20%
- 同學必須讀完一次新約並按課程行事曆於觀看各單元前讀完該單元之指定閱讀,即(R = xxx)所指定的閱讀內容。
- 完成閱讀後同學須填寫閱讀記錄(見e-campus內閱讀記錄表)。閱讀記錄當於繳交立場論文作業時與立場論文一併繳交。
3. 呈交立場論文 80%
本科只設一份論文作業,同學可挑選下列其中一條題目作為寫作命題(不設自選題):
1. 保羅倡議廢除奴隸制度: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2. 按照保羅的說法,新約時期之後神蹟便會消停: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3. 保羅不許婦女在教會有教導職事: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4. 《新約》信息有「反帝國」的傾向: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5. 保羅為人不容易相處: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立場論文的論點要清楚。舉例說,如果你有五個要點來支持你的論文立場,論文就應該有五個大段落來論述你的五大要點,加上引言和結論。立場論文必須以完整段落寫作,不得以大綱要點形式表達。每個要點段落必須清楚表述支持該要點的論證和對相反的論述提出反駁,不能只表述自己的立場,而不理會其他的論點或立場。
文章字數 (不計註腳)限於6500至7000字之間,字數過多或不足,每500字扣減分數一等(例:由A-扣減至B+)。如以英語書寫(不建議),字數要求為中文字數的打七折。
同學必須各自完成自己的論文作業,不得借他人之手。寫作過程須注意及遵守一般論文著作規則,引徵及使用他人材料必須正確地給予注引,不得肆意抄襲,違者論文無分。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學士及證書)
1. 閱讀
1.1 聖經 (讀完一次新約)
1.2 教科書
孫寶玲著。《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8
1.3 課堂講義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呈交閱讀記錄 20%
- 同學必須讀完一次新約並按課程行事曆於觀看各單元前讀完該單元之指定閱讀,即(R = xxx)所指定的閱讀內容。
- 完成閱讀後同學須填寫閱讀記錄(見e-campus內閱讀記錄表)。閱讀記錄當於繳交立場論文作業時與立場論文一併繳交。
3. 呈交立場論文 80%
本科只設一份論文作業,同學可挑選下列其中一條題目作為寫作命題(不設自選題):
1. 保羅倡議廢除奴隸制度: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2. 按照保羅的說法,新約時期之後神蹟便會消停: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3. 保羅不許婦女在教會有教導職事: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4. 《新約》信息有「反帝國」的傾向: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5. 保羅為人不容易相處: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立場論文的論點要清楚。舉例說,如果你有五個要點來支持你的論文立場,論文就應該有五個大段落來論述你的五大要點,加上引言和結論。立場論文必須以完整段落寫作,不得以大綱要點形式表達。每個要點段落必須清楚表述支持該要點的論證和對相反的論述提出反駁,不能只表述自己的立場,而不理會其他的論點或立場。
文章字數(不計註腳)限於4000至4500字之間,字數過多或不足,每500字扣減分數一等(例:由A-扣減至B+)。如以英語書寫(不建議),字數要求為中文字數的打七折。
同學必須各自完成自己的論文作業,不得借他人之手。寫作過程須注意及遵守一般論文著作規則,引徵及使用他人材料必須正確地給予注引,不得肆意抄襲,違者論文無分。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15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
|
十三週模式 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課程簡介 ( R = Reading ; 孫=教科書) 新約背景。(R à 孫一至四章) |
本週內必須登入、細閱開課通告以及分組 |
Week 2: 4/4-10/4 |
正典、歷史與詮釋。(R à 孫五章);並觀福音問題。(R à 孫六章) |
|
Week 3: |
馬太、馬可。(R à 孫七、八章;馬太福音、馬可福音) |
|
Week 4: |
路加、使徒行傳。(R à 孫九章;路加、使徒行傳) |
|
Week 5: |
約翰福音。(R à 孫十章;約翰福音) |
|
Week 6: |
羅馬書。(R à 孫十一章;羅馬書) |
|
Week 7: |
林前、後。(R à 孫十二章;林前、林後) |
|
Week 8 : |
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R à孫十三至十六章;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 |
|
Week 9: |
帖前、帖後、提前、提後、提多、腓利門。 |
|
Week 10: 30/5-5/6 |
希伯來書。(R à 孫二十章;希伯來書) |
|
Week 11: |
雅各書、彼前、彼後、猶大書。(R à 孫二十一至二十三章;雅各書、彼前、彼後、猶大書) |
|
Week 12: 13/6-19/6 |
約翰書信。(R à 孫二十四章;約翰書信) |
|
Week 13: |
啟示錄。(R à 孫二十五章;啟示錄) |
26/6呈交專文以及閱讀記錄 |

NT622-I / NT336-I -- 新約專題:以弗所書
潘仕楷老師 講授(影片)
陳文燕女士 指導
一、科目內容
本課程將探討以弗所書的背景、目的、信息要義、體裁特色及其神學思想等‧藉著歷史、文法、神學的分析,研讀以弗所書的內容。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潘仕楷老師 本院聖經系副教授(部分時間) / 外部課程評審顧問(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陳文燕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日期: 2023年 3月 29日 至 6月 27日(11個單元)
三、學習模式及要求 (文憑/碩士)
這科是一個三學分的科,按學院的標準,應該有4500分鐘的學習活動,分配如下:
1. 上課:全科分為11個單元,每單元平均有130分鐘的講授錄影,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及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同學必須在每單元看完講授錄影之後,完成一個簡短的測驗 (5分鐘),測驗合格才可以到下一個單元;
2.1. 在第一個單元之中,必須完成閱讀以弗所書一次;
2.2. 在學期之中另外用不同的譯本閱讀以弗所書三次;
2.3. 選讀參考書。600頁,在學期完結時交閱讀書目
3. 研經作業:在每單元之中,有若干研經問題,同學必須在學期之中選擇完成其中四個單元的研經作業 (每個作業約250-300分鐘;每個佔15%,共60%) 。每份1500-2000字。
4.
學習反省:
同學需於學期過程當中,思想研讀以弗所書對自己的生命及事奉有甚麼影響,並在學期結束時,呈交一篇2000字以下的反省文章 (約500分鐘,佔30%)。
四、學習模式及要求 (證書/學士)
這科是一個三學分的科,按學院的標準,應該有4500分鐘的學習活動,分配如下:
1. 上課:全科分為11個單元,每單元平均有130分鐘的講授錄影,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及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同學必須在每單元看完講授錄影之後,完成一個簡短的測驗 (5分鐘),測驗合格才可以到下一個單元;
2. 閱讀 (1500分鐘,佔10%):
2.1. 在第一個單元之中,必須完成閱讀以弗所書一次;
2.2. 在學期之中另外用不同的譯本閱讀以弗所書三次;
2.3. 選讀參考書 400頁,在學期完結時交閱讀書目
3. 研經作業:在每單元之中,都會有若干研經問題,同學必須在學期之中選擇完成其中三個單元的研經作業(每個作業約250-300分鐘;每個佔20%,共60%) 。每份1500-2000字。
4. 學習反省:
同學需於學期過程當中,思想研讀以弗所書對自己的生命及事奉有甚麼影響,並在學期結束時,呈交一篇2000字以下的反省文章 (約500分鐘,佔30%)。
遞交論文作業,不必打印紙本,按課程行事曆用WORD檔案直接上載ecampus便可。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1.1 課程簡介、以弗所書研讀介紹 1.2 以弗所書綜覽/背景 1.3 以弗所書一1-2 |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 |
Week 2: |
2.1 以弗所書一3-14整段的介紹 |
|
Week 3: |
3.1 以弗所書一15-23整段的介紹 3.2 以弗所書一15-18 |
|
Week 4: |
4.1 以弗所書二1-10整段的介紹 4.3 以弗所書二4-7 4.4 以弗所書二8-10 |
|
Week 5: |
5.1 以弗所書二11-22整段的介紹 5.3 以弗所書二14-18 5.4 以弗所書二19-22 |
|
Week 6: |
6.1 以弗所書三1-21整段的介紹 6.2 以弗所書三1-13 6.3 以弗所書三14-21 |
|
Week 7: |
7.1 以弗所書四1-16整段的介紹 7.2 以弗所書四1-6;四7-10 7.3 以弗所書四11-16 |
|
Week 8 : 17/5-23/5 |
8.1 以弗所書四17-五21整段的介紹 8.2 以弗所書四17-24 8.3 以弗所書四25-五2 8.4 以弗所書五3-21 |
|
Week 9: |
9.1 以弗所書五22-六9整段的介紹 9.2 以弗所書五22-33 9.3 以弗所書六1-9 |
|
Week 10: |
10.1 以弗所書六10-20 10.2 以弗所書六21-24 |
|
Week 11: |
11.1 以弗所書導論問題 11.2 以弗所書神學 |
|
Week 12: |
|
|
Week 13: |
|
27/6呈交研經作業、反省文章及閱讀記錄表 |
六、課程課本
**沒有教科書
主要參考書書目
Arnold, Clinton E. Ephesians, Power and Magic : 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in Light of Its Historical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________. People of God.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3.
Baugh, S. M. Ephesians. Evangelical Exegetical Commentary. Bellingham, WA: Lexham Press, 2016.
Bruce, F. F. The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London: Pickering and Inglis, 1961.
Ellis, E. Earle. Pauline Theology: Ministry and Societ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9.
Foulkes, F. The Epistle of Paul to the Ephesians. London: Tyndale Press, 1963.
Graham, Glenn H. An Exegetical Summary of Ephesians. 2nd ed. Dallas, TX: SIL International, 2008.
Hendriksen, W. Ephesians. Grand Rapids: Baker, 1967.
Hoehner, Harold W. Ephesians : An Exegetic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2.
Johnston, G. Ephesians, Philippians, Colossians, and Philemon. London: Nelson, 1967.
Lincoln, Andrew T. Ephes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Word, 1990.
Martin, Ralph P. Ephesians. Nashville: Broadman, 1971.
Moulton, H. K. Colossians, Philemon and Ephesians. London: Epworth, 1963.
Schnackenburg, Rudolf. Ephesians : A Commentary. Edinburgh: T & T Clark, 1991.
Stott, John R. W. God’s New Society : The Message of Ephesians. Downers Grove, IL: IVP, 1979.
Wallace, Daniel B., “Ephesians: Introduction, Argument, and Outline.” http://bible.org/seriespage/ephesians-introduction-argument-and-outline (accessed 20/7/2010).
Westcott, B. F.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London: Macmillan, 1906.
哈羅德‧赫納, and 彼得‧戴維茲著,﹝Harold W. Hoehner and Peter H. Davids﹞,黃韜韜譯。《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腓利門書》。香港:恩道出版社,2016。
富克斯著,﹝Francis Foulkes﹞,李永明譯。《以弗所書》。台北:校園書房,2002。
巴克萊著,﹝William Barclay﹞,周郁晞譯。《加拉太書, 以弗所書注釋》。香港:文藝,1988。
斯托得著,﹝John R. W. Stott﹞,陳恩明譯。《以弗所書》。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7。
郭漢成著。《同歸於一得基業 : 以弗所書析讀》。香港:基道出版社,2014。
鍾馬田著,﹝David Martyn Lloyd-Jones﹞,鍾越娜、潘秋松譯。《以弗所書》。Monterey Park, CA:活泉出版社,1994。
黃浩儀著。《以弗所書 : 在基督裡合一的新群體》。香港:明道社,2009。

- Teacher: 潘仕楷老師 Mr. Shikai Poon FACULTY
- Teacher: CHAN MAN YIN-陳文燕導師 TUTOR-AL-M71-R0024761
OT532-I/132-I【舊約研究】網上科目
一、科目目標
透過講授,閱讀和測驗,幫助同學認識個別舊約書卷的特色,及研究舊約的不同進路。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謝慧兒博士 本院聖經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麥國美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十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3月29日至2023年6月27日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3. 兩次網上測驗:是非題,選擇題和短題目。
4. 碩士/文憑生需呈交個人專文:題目二選一。
四、課程要求 (文憑/碩士)
1. 閱讀
1.1 教科書
朗文,狄拉德著。劉良淑、黃業強、鄔錫芬譯。
《21世紀舊約導論》。增訂版。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文章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測驗:是非題,選擇題,和短題目
(共兩次,內容:課堂講義為主,教科書及網上文章為次)
2.1 測驗1:引言 +《五經》+《歷史書》:20%
2.2 測驗2:《詩歌書》+《智慧文學》+《先知書》:30%
3. 專文大綱、參考書目 (以下 i - iv 約700-1000字):5%
內容包括:
(i) 研究原因及目的
(ii)研究方法及進路
(iii)研究論題– 解釋需處理的問題是什麼?
(iv)大綱 – 列出各論點標題, 並交代各論點主要討論的概要內容
(v) 參考書目
4. 專文:做一份3,000至4,000字的專文,題目二選一:45%
3.1 滅絕敵人的問題(神為什麼叫以色列人把迦南人滅絕)經文:申命記七章1至6節、二十章16至18節、士師記三章1至8節
或
3.2 掃羅交鬼的疑惑 經文:撒母耳記上二十八章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課程要求 (證書/學士)
1. 閱讀
1.1 教科書
朗文,狄拉德著。劉良淑、黃業強、鄔錫芬譯。《21世紀舊約導論》。增訂版。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文章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測驗:是非題,選擇題,和短題目(共兩次,內容:課堂講義為主,教科書及網上文章為次)
2.1 測驗1:引言 +《五經》+《歷史書》:40%
2.2 測驗2:《詩歌書》+《智慧文學》+《先知書》:60%
六、課程大綱
l 引言:舊約正典;希伯來文聖經的編排
l 五經緒論;
l 舊約研究進路之:比較研讀 ── 舊約文化與古近東文化的對比
l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會幕
l 歷史書緒論;申命記史觀的歷史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神作為神聖的戰士
舊約研究進路之:婦權主義的釋經 ── 士師記的另類解讀
舊約研究進路之:詮釋歷史的研究 ── 列王紀的詮釋歷史
舊約研究進路之:敘事文體的研讀 ── 王上一章
舊約研究進路之:對觀歷史書的研讀 ── 撒母耳記、列王紀與歷代志的
觀點與角度之別
l 希伯來文詩歌文體的特色;詩歌書緒論:詩篇,雅歌
l 智慧文學緒論:箴言,約伯記,傳道書
l 先知書緒論;先知的起源與辨認
l 主前八世紀分裂王國時期的先知:約拿,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彌迦
l 主前七世紀猶大王國時期的先知:那鴻,西番雅,耶利米(+哀歌),哈巴谷
l 主前六世紀被擄時期的先知:但以理,以西結,俄巴底亞
l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忿怒之杯
l 主前六,五世紀回歸時期的先知:約珥,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
l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吹角,吹號
l 舊約研究進路之:以十二先知作為一卷書來研讀
七、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引言:舊約正典;希伯來文聖經的編排 (文/碩同學選擇專文題目,然後按題目入組) |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並入組 |
Week 2: |
五經緒論; 舊約研究進路之:比較研讀 ── 舊約文化與古近東文化的對比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會幕 歷史書緒論;申命記史觀的歷史
|
|
Week 3: |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神作為神聖的戰士 舊約研究進路之:婦權主義的釋經 ── 士師記的另類解讀 舊約研究進路之:詮釋歷史的研究 ── 列王紀的詮釋歷史 舊約研究進路之:敘事文體的研讀 ── 王上一章 舊約研究進路之:對觀歷史書的研讀 ── |
|
Week 4: |
溫習網上測驗1之範圍:引言 +《五經》+《歷史書》 |
|
Week 5: |
溫習週>>預備網上測驗1:引言 +《五經》+《歷史書》 |
2/5完成 |
Week 6: |
智慧文學緒論(續):箴言,約伯記,傳道書 |
|
Week 7: |
主前八世紀分裂王國時期的先知(續): |
16/5 呈交專文大綱、參考書目(文憑/碩士) |
Week 8 : 17/5-23/5 |
主前七世紀猶大王國時期的先知: |
|
Week 9: |
主前六,五世紀回歸時期的先知: |
|
Week 10: |
舊約研究進路之:聖經神學的主題研究 ── 吹角,吹號 |
|
Week 11: |
|
13/6呈交 |
Week 12&13: 14/6-27/6 |
溫習網上測驗2之範圍 |
27/6完成 |

高銘謙牧師 講授(影片)
陳文燕女士 小組導師
一、科目簡介和目標
本課程主要探討舊約哀歌的文學,採用神學、文學及歷史的進路,了解耶利米哀歌以及詩篇集當中的哀歌,並明白其神學信息。最後也會嘗試把哀歌的神學整合在舊約的苦難神學中,並作出比較。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高銘謙博士 本院聖經研究部主任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孫小霞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小組導師:陳文燕導師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9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3月30日 至 6月28日
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碩士/文憑)
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A) 閱讀:閱讀整本教科書。(20%)
高銘謙。《耶利米哀歌:悲哀質問與盟約盼望》。明道研經叢書。香港:明道社,2017。
(B)網上測驗:30題多項選擇題、是非題與填充題。(30%)
(C)選擇以下其中兩項題目作答(50%)
- 詩篇的編修與大衛之約失效
- 耶利米哀歌的盟約神學與盼望
- 感恩詩的神學
- 哀歌的雙重整全性
- 上行之詩的編修
- 耶利米哀歌中神的暴力
- 錫安的錯配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證書/學士)
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A) 閱讀:閱讀整本教科書。(20%)
高銘謙。《耶利米哀歌:悲哀質問與盟約盼望》。明道研經叢書。香港:明道社,2017。
(B) 網上測驗:30題多項選擇題、是非題與填充題。(30%)
(C) 選擇以下其中兩項題目作答(50%)
- 詩篇的編修與大衛之約失效
- 耶利米哀歌的盟約神學與盼望
- 感恩詩的神學
- 哀歌的雙重整全性
- 上行之詩的編修
- 耶利米哀歌中神的暴力
- 錫安的錯配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教科書
高銘謙。《耶利米哀歌:悲哀質問與盟約盼望》。明道研經叢書。香港:明道社,2017。
六、13週模式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詩篇集哀歌導論 + 詩篇編修 |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 |
Week 2: |
個人哀歌 |
|
Week 3: |
群體哀歌 |
|
Week 4: |
由悲哀到感恩 |
|
Week 5: |
耶利米哀歌導論 + 古近東背景 |
|
Week 6: |
耶利米哀歌第一、二章 |
|
Week 7: |
耶利米哀歌第三章 |
|
Week 8 : 18/5-24/5 |
耶利米哀歌第四、五章 |
|
Week 9: |
哀歌與舊約苦難神學 |
|
Week 10: |
|
|
Week 11: |
|
|
Week 12: |
|
21/6 完成網上測驗 |
Week 13: |
|
28/6呈交功課及閱讀記錄表 |

- Teacher: SUN SIU HA DP-DP2201-R0020925
LA540-I舊約希伯來文初階 網上科目
【文學碩士(網上修讀模式)主修聖經研究】必修科
文學碩士科目,教牧進修同學可修讀本科。
一、科目目標
藉著Logos Software的協助,讓學員初步掌握基本希伯來文的文法與字義分析,並藉此提高查經的實用性及有效性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高銘謙牧師 本院聖經研究部主任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房瑞琪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十個單元 :2023年3月30日至2023年9月29日
程度:三學分/文學碩士科目(學分可以轉入本院碩士/神學文憑程度課程)
開課通知:同學註科後不會即時收到這科的開課通知,相關的「網科開課通知」
將於網上課室開課當日(即3月30日) 早上發出。
旁聽生不用交功課/測驗。仍需100%出席率,在eClassroom看畢講授影片並自行標示完成 。
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https://ecampus.abs.edu/) 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與Logos運用,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敬請留意。
2. 八個小測驗:配合講授影片及教科書,在每課完畢之後必須進行一個小測驗(半小時一次),才能進入另一個課堂。每次測驗都是有關翻譯(或音譯) 的測驗,直接在ecampus當中進行,測驗期間可以打開Logos software及參看教科書。(80%)
3. 在沒有參看任何課本的情況之下,單憑記憶手寫希伯來文22個字母,包括Dagesh lene與Final form,並且素描(或拍攝)此功課,在4月12日或之前呈交檔案。(20%)
四、教科書
Kelly, P.H. Biblical Hebrew: An Introductory Grammar. 2nd edi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18. (所有學員必須購買教科書,建議在Amazon或Book Depository訂購,或在Logos software當中訂購。請自行訂購。)
學員可選擇以優惠價訂購Logos software,請直接向學院圖書館同工梁先生訂購 (leungsy@abs.edu )。
五、10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單元 |
建議日期 |
建議進度 |
測驗/功課 |
1 |
30/3-5/4 |
The Alphabet, The Hebrew Vowels Sound Track: Alphabet Song |
12/4/2023 |
2 |
6/4-12/4 |
Dagesh Forte, Silent Sheva, Sign of the Direct Object, Syllables |
第一次測驗 – 音譯(10%) (完成測驗一,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3 |
13/4-19/4 |
Gutturals, the Article, Prepositions with Nouns, vav conjunction |
第二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二,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4 |
20/4-26/4 |
Nouns: Gender, Number; Adjectives: Gender and Number, Attributive and Predicative Usage |
第三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三,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5 |
27/4-3/5 |
Independent Personal Pronoun, Demonstrative Pronoun, Construct Relationship |
第四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四,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6 |
4/5-10/5 |
Pronominal Suffixes on Preposition and Nouns; Verb: Qal perfect, Pronominal Subjects, Word Order Sound Track: (1) Perfect Person + (2) Pronominal suffixes |
第五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五,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7 |
11/5-17/5 |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Numerals, The Remaining Stems of the Perfect |
第六次測驗 – 翻譯(10%) |
8 |
18/5-24/5 |
Qal Imperfect of the Strong Verb, Jussive and Cohortative, The Imperfect of the Remaining Stems Sound Track: (1) Imperfect Person |
第七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七,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9 |
25/5-31/5 |
STUDY WEEK / TAKE A BREAK |
|
10 |
1/6-7/6 |
Pronominal Suffixes for Perfects and Imperfects, Imperatives |
|
11 |
8/6-14/6 |
Infinitives, Participles |
第八次測驗 – 翻譯(10%) |
12…… |
15/6-29/9 |
REVISION |
|

- Teacher: 高銘謙牧師 Rev. Dr. Ko Ming Him FACULTY
- Teacher: FONG SHUI KI M71-M177801-R0025894

一、科目目標
本科探討系統神學的三個和救恩有最直接關係的課題﹕人論 ( 包括罪論 ) 、基督論和救贖論。除了幫助同學明白和持守福音信仰的思維方式外,也嘗試比較不同的神學觀點,使同學對這些關於信仰核心的課題有合乎聖經、全面和系統性的了解,成為他們世界觀和屬靈觀扎實的基礎。同學應學習獨立研習和思考神學課題,認識福音派的神學視野,並培養批判分析的思維。
人論 (Anthropology) 和罪論 (Hamartiology) ﹕神的形像、男女之別、人的本質和構成、苦罪世界、集體的罪、神人之約與道成肉身
基督論 (Christology) 和救贖論 (Soteriology) ﹕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基督的工作與救贖、贖罪論與拯救論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廖炳堂博士 本院神學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王家銘先生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國美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日期:2023年3月31日至2023年6月29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小組討論:同學分為小組,每組有導師於網上回應,指導學習技巧。旁聽組別不設導師。
3. 個人專文:根據科目心得撰寫專文。
4. 公開討論:根據講授影片內容進行公開討論。
四、教科書
Erickson, M.J. Christian Theology . Grand Rapids: Baker, 1998.
( 或中譯本:艾利克森著。郭俊豪、李清義譯。《基督教神學》卷二。台北:華神, 2002 ;另有縮節版中譯本:艾利克森著。休斯塔德編;陳知綱譯。《基督教神學導論》。上海:上海人民,2012。)
建議輔助書籍:
Grudem, Wayne. Systematic Theology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4.
( 或中譯本:古德恩著。張麟至譯。《系統神學》。台北:更新傳道會,2011。)
三一福音神學院教授所寫之教科書,對靈恩運動某些觀點較開放。每章附詳盡參考書目。可算入教科書閱讀頁數。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閱讀:閱讀課本及指定參考書最少 400頁(專文研究參考不計算在內)。(10%)
a. 第4週:第一次呈交閱讀記錄表,須完成250頁或以上之閱讀。(5%)
b. 第13週:第二次呈交閱讀記錄表,完成所有閱讀。(5%)
閱讀記錄表內容:書名、作者、頁數及總計頁數。
2. 參與網上討論:(30%)
就本科所提供的參考資料(共6份),於第5週,以不少於500字,就普救論(Universalism)的課題作個人神學立場的申述,並附以聖經基礎的解說和神學理據的分析(15%)。然後在第6-7週,分別2次,以不少於200字對其他同學申述的立場作回應及評論(每次回應各佔7.5%,共15%)。閱讀本部分的參考資料頁數可以計算在本科的閱讀要求之內,並記錄於閱讀記錄表上呈交。評分會以同學對相關經文之選取及解說,以及神學分析上的深度和批判力為準則。
有關普救論課題的參考資料:
1. 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https://www.patheos.com/blogs/allsetfree/2019/04/7-assumptions-about-universalism-that-are-so-often-wrong/, 2020/10/29.
2. 佚名:〈檢查關於普世論的前設〉,https://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5.html, 2020/10/29. (此文是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的中文撮譯版)
3. 張毅勤:〈基督教普救論的聖經基礎和神學理據〉,https://faith100.media/%E5%9F%BA%E7%9D%A3%E6%95%99%E6%99%AE%E6%95%91%E8%AB%96%E7%9A%84%E8%81%96%E7%B6%93%E5%9F%BA%E7%A4%8E%E5%92%8C%E7%A5%9E%E5%AD%B8%E7%90%86%E6%93%9A/314, 2020/10/29.
4. 蘇遠泰、溫慧汶,〈上帝愛世上所有的人?惟愛的普救論〉,收蘇遠泰著:《(不)信耶穌又如何 : 未聞福音者可以得救嗎?》(香港 : 印象文字, 2017),頁269-318。
5. 聞則信:〈普救論的錯謬〉,《生命季刊》第79期(2016年9月),頁55-59。
6. 聞則信:〈簡論普救論的錯謬(續完)〉,《生命季刊》第80期(2016年12月),頁57-59。
3. 個人專文(60%):只選擇A至D其中一項
撰寫一篇學期論文,並須在注釋中顯示引用不少於五種參考書籍/資料,必須符合專文格式,包括註腳及書目。 必須列明全文字數。中文約5000字 / 英文約4500字,學期最後交功課日呈交。
文章必須按照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指南》的格式,引用參考資料包括:釋經書、學術專文、網上文章等。
以下為可研究的題目的例子:
A. 比較和評析兩份關於「男女角色」的神學觀點的文件,並以自己的觀點作總結:
a. “The Danvers Statement”
可在 http://www.cbmw.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b. “Men, Women and Biblical Equality Statement” 之觀點。
Piper, John and Wayne Grudem. Ed.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Crossway Books. 也可在 http://www.CBEinternational.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鼓勵同學參考:
1. 張永信:〈保羅的婦女事奉觀〉,《教牧期刊》第2期(1996年11月),頁25-90。
2. 馮蔭坤:〈保羅與婦女事奉的再思〉,《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2期(1987年1月),頁98-146。
B. 比較和評析加爾文主義和阿民念主義之五點分歧(特別留意釋經角度)。
a. Pinnock, Clark H. ed. Grace Unlimited. Minneapolis: Bethany, 1975.或
b. Pinson, J. Matthew ed. Four Views on Eternal Securit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2.
c. Olson, Roger E. Arminian Theology: Myths and Realities.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6. (中文版:奧爾森(Roger E. Olson)著 ; 李保羅,朱張慧敏譯。《亞米紐斯神學 : 誤解與真相》。香港 : 衛道神學研究院,2016。)
d. 陳顯宗。〈探討當代莫林那主義如何有助消解:上帝主權和人類自由意志之論爭〉。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13。
e.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網上版: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theology/jdjyy/content.html
C. 比較和評析天主教的成義觀和基督教的稱義/成聖觀。
a. 龔聖美、張振華、王澤堂編:《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會有關成義/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 ; 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就有關成義/稱義的聯合聲明的聲明》(香港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2014)。[授課影片提及的是1997年的舊版,這是2014年加入了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共同簽署的新版,其中第35-55頁為『基督新教同語版本』的聯合宣言全文。(BT 764.3 .J65c 2014)
b. Norman Geisler and Ralph E. MacKenzie. Roman Catholics and Evangelicals: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s, Baker, 1995. (BR 1641 .C37 G45 1995 )
c. Robert A. Sungenis, Not by faith alone : the biblical evidence for the Catholic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Santa Barbara, CA : Queenship Pub., 1997. (BT 764.2 .S86 1997 )
d. 〈恩寵與成義〉,收韓大輝編:《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進行社,2018年三版),頁463-472。
D. 歡迎同學自選題目寫專文,但須在第6周之前,呈交題目、大綱、基本書目及預期結論,並徵得導師同意。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科目要求 (証書及學士)
1. 閱讀:閱讀課本及指定參考書最少300頁(專文研究參考不計算在內)。(10%)
a. 第4週:第一次呈交閱讀記錄表,須完成150頁或以上之閱讀。(5%)
b. 第13週:第二次呈交閱讀記錄表,完成所有閱讀。(5%)
閱讀記錄表內容:書名、作者、頁數及總計頁數。
2. 參與網上討論:(30%)
就本科所提供的參考資料(共6份),於第5週,以不少於500字,就普救論(Universalism)的課題作個人神學立場的申述,並附以聖經基礎的解說和神學理據的分析(15%)。然後在第6-7週,分別2次,以不少於200字對其他同學申述的立場作回應及評論(每次回應各佔7.5%,共15%)。閱讀本部分的參考資料頁數可以計算在本科的閱讀要求之內,並記錄於閱讀記錄表上呈交。評分會以同學對相關經文之選取及解說,以及神學分析上的深度和批判力為準則。
有關普救論課題的參考資料:
1. 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https://www.patheos.com/blogs/allsetfree/2019/04/7-assumptions-about-universalism-that-are-so-often-wrong/, 2020/10/29.
2. 佚名:〈檢查關於普世論的前設〉,https://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5.html, 2020/10/29. (此文是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的中文撮譯版)
3. 張毅勤:〈基督教普救論的聖經基礎和神學理據〉,https://faith100.media/%E5%9F%BA%E7%9D%A3%E6%95%99%E6%99%AE%E6%95%91%E8%AB%96%E7%9A%84%E8%81%96%E7%B6%93%E5%9F%BA%E7%A4%8E%E5%92%8C%E7%A5%9E%E5%AD%B8%E7%90%86%E6%93%9A/314, 2020/10/29.
4. 蘇遠泰、溫慧汶,〈上帝愛世上所有的人?惟愛的普救論〉,收蘇遠泰著:《(不)信耶穌又如何 : 未聞福音者可以得救嗎?》(香港 : 印象文字, 2017),頁269-318。
5. 聞則信:〈普救論的錯謬〉,《生命季刊》第79期(2016年9月),頁55-59。
6. 聞則信:〈簡論普救論的錯謬(續完)〉,《生命季刊》第80期(2016年12月),頁57-59。
3. 個人專文(60%):只選擇A至D其中一項
撰寫一篇學期論文,並須在注釋中顯示引用不少於五種參考書籍/資料,必須符合專文格式,包括註腳及書目。 必須列明全文字數。中文約5000字 / 英文約4500字,學期最後交功課日呈交。
文章必須按照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指南》的格式,引用參考資料包括:釋經書、學術專文、網上文章等。
以下為可研究的題目的例子:
A. 比較和評析兩份關於「男女角色」的神學觀點的文件,並以自己的觀點作總結:
a. “The
Danvers Statement”
可在 http://www.cbmw.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b. “Men, Women and
Biblical Equality Statement” 之觀點。
Piper, John and Wayne Grudem. Ed.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Crossway Books. 也可在 http://www.CBEinternational.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鼓勵同學參考:
1. 張永信:〈保羅的婦女事奉觀〉,《教牧期刊》第2期(1996年11月),頁25-90。
2.
馮蔭坤:〈保羅與婦女事奉的再思〉,《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2期(1987年1月),頁98-146。
B. 比較和評析加爾文主義和阿民念主義之五點分歧(特別留意釋經角度)。
a. Pinnock, Clark H. ed. Grace Unlimited. Minneapolis: Bethany, 1975.或
b. Pinson, J. Matthew ed. Four Views on Eternal Securit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2.
c. Olson, Roger E. Arminian Theology: Myths and Realities.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6.
d. 陳顯宗。〈探討當代莫林那主義如何有助消解:上帝主權和人類自由意志之論爭〉。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13。
e.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網上版: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theology/jdjyy/content.html
C. 比較和評析天主教的成義觀和基督教的稱義/成聖觀。
a. 龔聖美、張振華、王澤堂編:《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會有關成義/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 ; 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就有關成義/稱義的聯合聲明的聲明》(香港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2014)。[授課影片提及的是1997年的舊版,這是2014年加入了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共同簽署的新版,其中第35-55頁為『基督新教同語版本』的聯合宣言全文。(BT 764.3 .J65c 2014)
b. Norman Geisler and Ralph E. MacKenzie. Roman Catholics and Evangelicals: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s, Baker, 1995. (BR 1641 .C37 G45 1995 )
c. Robert A. Sungenis, Not by faith alone : the biblical evidence for the Catholic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Santa Barbara, CA : Queenship Pub., 1997. (BT 764.2 .S86 1997 )
d. 〈恩寵與成義〉,收韓大輝編:《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進行社,2018年三版),頁463-472。
D. 歡迎同學自選題目寫專文,但須在第6周之前,呈交題目、大綱、基本書目及預期結論,並徵得導師同意。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七、修課進度表
週次 |
日期 |
建議進度 |
期限 |
1 |
31/3-6/4 |
登入科目並完成〔科目簡介〕 |
閱讀,完成分組 |
2 |
7/4-13/4 |
性別神學、女性地位 |
閱讀 部分同學:開始研究 |
3 |
14/4-20/4 |
人的構造 |
閱讀 |
4 |
21/4-27/4 |
罪論 |
27/4 呈交第一次閱讀記錄表 |
5 |
28/4-4/5 |
集體的罪、立約神學 |
網上討論 |
6 |
5/5-11/5 |
基督論 |
網上討論 11/5 部分同學:呈交 |
7 |
12/5-18/5 |
贖罪論 |
網上討論 |
8 |
19/5-25/5 |
恩典論 |
25/5 呈交專文題目、大綱及 書目 |
9 |
26/5-1/6 |
拯救論(上) |
|
10 |
2/6-8/6 |
拯救論(下) |
|
11 |
9/6-15/6 |
完成個人專文 |
|
12 |
16/6-22/6 |
完成個人專文 |
|
13 |
23/6-29/6 |
完成個人專文 |
29/6呈交「個人專文」 |
- Teacher: WONG KA MING DP-DP1901-R0020819
一、科目簡介
從新舊約聖經探討及研究宣教神學的基礎、宣教和佈道的觀念,瞭解至尊永活神如何透過人類的歷史、救贖及選召以色列民族,與他們建立約的關係,使他們成為神的子民,並引領他們在萬邦中成為祂的僕人,透過他們的見證實行祂絕對的主治權。舊約的盼望延續於新約中應驗成就了;聖經的中心主題「神的宣教使命」(missio Dei) 與現今和將來「神的國」皆有互相密切關係,而神的國是聖經重要的主題。
二、科目目標
1. 從研讀新舊約聖經瞭解宣教神學和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2. 明白教會從聖經如何看宣教神學影響其差傳事工及宣教工作、認識神子民的宣教使命的重點及如何推動教會成為宣教夥伴,同心與差傳機構及宣教士合作成就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3. 學習身為神子民應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回應宣教使命,並在教會中積極推動差傳事工。
1. 從研讀新舊約聖經瞭解宣教神學和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2. 明白教會從聖經如何看宣教神學影響其差傳事工及宣教工作、認識神子民的宣教使命的重點及如何推動教會成為宣教夥伴,同心與差傳機構及宣教士合作成就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3. 學習身為神子民應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回應宣教使命,並在教會中積極推動差傳事工。三、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曾錫華博士 本院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黃偉雄牧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何立欣女士 本院道學碩士校友
十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3月31日 至6月29日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3學分科)
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1. 閱讀記錄表(佔分10%):
閱讀指定教科書及與本課程有關的參考書、刊物和文章,並在「閱讀記錄表」填寫已閱讀之書目及其他參考書、刊物和文章、頁數、閱讀日期。
Ø 同學閱讀合共最少900頁 ;
2. 讀經反省文章(佔分30%):
A. 全本聖經共有1188章,以宣教學角度選擇研讀新舊約聖經書卷 (見下文C項),選取最少8個不同書卷,閱讀舊約和新約各不少於16章,即舊約最少4個書卷及最少16章、新約最少4個書卷及最少16章,而總共研讀最少40章。
B.研讀聖經後,撰寫「讀經反省文章」,每書卷字數約500字,8個書卷合共約4000字,內容包括:
‧ 第一頁:封面頁 (不計字數)
‧ 第二頁:目錄,以表列方式提及所研讀的是新約或舊約、書卷卷名、該卷章數及總共研讀的章數。(不計字數)
‧ 第三頁:為每書卷簡述書卷內容所提及「神的宣教意向」和個人反省。
C. 選擇研讀的新舊約書卷:
Ø 舊約書卷 (最少4書卷):創世記、出埃及記、約書亞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或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詩篇有提及「列邦」的、以賽亞書第1至6章、40至66章、但以理書第1至6章、阿摩司書、約拿書或其他舊約書卷。
Ø 新約書卷 (最少4書卷):四福音書(其中一本)、使徒行傳、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書信、約翰書信、啟示錄或其他新約書卷。
3. 專文(佔分60%):
自選與「聖經宣教神學」課程其中一個題目作研究,以宣教學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的討論及反省、與作者觀點對話,包括最少以四分之一的專文內容討論及反省華人地方堂會如何承繼宣教使命或作宣教夥伴的責任。
Ø 文憑、碩士同學:字數5,000至6,000字 ; 證書、學士同學:字數4,000至5,000字
專文寫作必須包括注腳及參考書目。參考書目最少要有5本參考書及文章。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1「宣教神學與宣教學」及課程介紹 |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 |
Week 2: |
#2「舊約的宣教神學 1. 神的主治權」;宣教神學建設與典範轉移 |
|
Week 3: |
#3「舊約的宣教神學 2. 人的本性與問題」;宣教神學的發展與應用 |
|
Week 4: |
#4「舊約的宣教神學 3. 以色列民族的身份與宣教角色」;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一) |
|
Week 5: |
#5「舊約的宣教神學 4. 神的國度 5. 兩約之間的猶太改宗運動」;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二) |
|
Week 6: |
#6「新約的宣教神學 6. 耶穌與天國的信息」 ;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三) |
|
Week 7: |
#7「新約的宣教神學 7. 教會的身份與使命」;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四) |
|
Week 8 : |
#8「新約的宣教神學 8. 宣教的屬靈動力」;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五) |
|
Week 9: |
#9「新約的宣教神學 9. 保羅的宣教神學觀」 |
|
Week 10: |
#10「新約的宣教神學 10. 堂會的宣教角色與責任」「敬祖與喪禮: 追思三禮」 |
|
Week 11: |
|
|
Week 12: |
|
|
Week 13: |
|
29/6呈交所有功課及 |
六、參考書目﹕
貝萬斯 (Stephen B. Bevens) 及施羅德(Roger P. Schroeder)著。孫懷亮、柯博識、雷立柏譯。《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香港:道風書社,2011。
巴文克著。宋華宗譯。《宣教學概論》。香港:天道,1985。
布勞‧約翰著。賴英澤等譯。《教會的宣教使命》。臺北:東南亞神學協會,1964。或 Blauw, Johannes. The Missionary Nature of the Church.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2.
亞歷山大 (T. Desmond Alexander)著。陳永財譯。《聖經神學導論:從伊甸到新耶路撒冷》。South Pasadena, CA: 美國麥種傳道會,2014。
莊祖鯤。《宣教神學》。Paradise, PA: 基督使者協會,2004。
裡斯托˙阿霍寧 (Risto A. Ahonen)著。李德裕譯。《二十一世紀的宣教:普世宣教的神學論據》。香港:道聲出版社,2017。
傑拉德‧佈雷 (Gerald Bray)著。顧華德譯。《教會的故事:神學與歷史》。臺灣新北市:中華福音學院出版,2018。
羅利‧葛林 (Laurie Green)著。陳群英譯。《做神學:一同走進處境神學》。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2。
陳俊偉編。《神學方法論》。香港:天道書樓,2013。
叔紀田。《福境重尋:延福萬族的聖經基礎》。美國:大使命中心,2012。
萊特 (Christopher J. H. Wright)著。李望遠譯。《宣教中的上帝》( The Mission of God: Unlocking the Bible’s Grand Narrative.) 。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11。
萊特著。鄧元尉、祈遇譯。曾錫華審訂。《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關於教會宣教使命的聖經神學》,新北市:橄欖出版有限公司,2011。或Wright, Christopher J. H. The Mission of God’s People: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Church’s Missio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0.
棣立德著。曾家衛譯。《使萬民作門徒》。臺北:華神,1996。或 DeRidder, Richard. Discipling the Natio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71.
賴德著。馬可人,楊淑蓮譯。《新約神學》上冊。臺北:華神,1986。或 Ladd, George E. A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9.
Bosch, David J. 博許著。白陳毓華譯。《更新變化的宣教: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臺北:華神,1996。或 Bosch, David J. Transforming Mission: Paradigm Shifts in Theology of Mission. New York: Orbis Books, 1991.
Winter, Ralph D. and Steven C. Hawthorne, 陳惠文編。《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香港:大使命中心,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