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目目標
透過閱讀、講授和習作,幫助同學掌握基本的釋經步驟,以及認識歷代主要釋經進路的利弊。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謝慧兒博士 本院前聖經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李美儀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曾寶欣女士 本院道學碩士校友
日期: 2023年 12月 27日 至 2024年3月26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網上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在網上進行小組及公開討論。
3.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4. 課堂習作:根據講授指導,在網上即時完成簡短的課堂習作。
5. 釋經專文
四、教科書
Osborne, Grant R.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06.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1 世紀基督教釋經學:釋經學螺旋的原
理與應用》。台北:校園,2012。
五、科目要求(碩士及文憑)
1. 閱讀
1.1 Osborne, Grant R.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06.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1世紀基督教釋經學:釋經學螺旋
的原理與應用》。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校園的文章
2. 功課與分數分配
2.1 課堂上指定的習作,3份;須按指定時間完成(3 x 10% = 30%)
2.2 讀書報告/書評:就教科書寫一份2頁的讀書報告/書評(10%)
2.3 釋經專文(60%)
從以下經文自選一段,寫一份詳細分析相關經文的專文:4,000至6,000字
(1) 羅馬書十三章1至4節 或
(2) 以弗所書五章21至24節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科目要求(學士及證書)
1. 閱讀
1.1 Osborne, Grant R.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06.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1世紀基督教釋經學:釋經學螺旋
的原理與應用》。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校園的文章
2. 功課與分數分配
2.1 課堂上指定的習作,3份;須按指定時間完成(3 x 10% = 30%)
2.2 讀書報告/書評:就教科書寫一份2頁的讀書報告/書評(10%)
2.3 開卷考試(60%)
時間:三小時網上考試(請在香港時間 21:00 前進行,考試系統不能跨越兩天。)
可閱讀資料:聖經、筆記、課堂閱讀資料、教科書
不可閱讀資料:網上搜尋、釋經書、導讀版聖經、與別人討論、其他
七、13週模式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 |
建議進度 |
期限 |
Week 1 : |
釋經學作為一門學科;釋經與生命的陶造:讀經讀人,讀人讀經; 釋經的需要;釋經的基礎: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 釋經的步驟之:大圖畫的掌握(Get the Big Picture) 習作1:寫下你(無數次)一口氣讀完路得記的觀察,point-form |
登入、細閱開課通告 2/1 完成評分習作1 |
Week 2: |
經文段落的釐定(Delimit the boundary of a passage) 習作 2:就其中一次講道的經文分段,作出評估;1-2頁 |
9/1 完成評分習作2 |
Week 3: |
命題的探討(Propositional Relations) 習作 3:命題的習作 |
|
Week 4: |
歷史文法釋經法(Historical-Grammatical Approach) |
|
Week 5:
|
歷史文法釋經法(Historical-Grammatical Approach) |
|
Week 6: 31/1-6/2 |
聖經的修辭(Figures of Speech) |
|
Week 7: |
文學進路釋經法(Literary Approaches) 書信文體的研讀(Epistles);敘事文體的釋經(Narrative Criticism); 詩歌文體(Poetry);修辭鑑別學(Rhetorical Criticism);啟示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 |
13/2呈交 讀書報告/書評 |
Week 8: 14/2-20/2 |
較前衛的釋經進路 讀者為本的釋經(Reader-Response Criticism);解構主義的釋經(Deconstructive Criticism) |
|
Week 9: |
釋經終極的目的:應用與宣講 |
|
Week 10: 28/2-5/3 |
聖靈與釋經,講道與釋經;舊約在新約中的引用 |
|
Week 11: 6/3-12/3 |
預備網上考試 (證/學) |
|
Week 12: 13/3-19/3 |
預備網上考試 (證/學) |
|
Week 13: 20/3-26/3 |
預備網上考試 (證/學)
|
26/3呈交釋經專文 26/3開卷考試 (證/學) |
高銘謙牧師 講授(影片)
一、科目簡介和目標
歷代志藏有精深的聖殿敬拜神學思想,歷代志作者為第二聖殿的群體述說一次聖殿敬拜的重要,以及其天地同步敬拜的神學。以色列民能藉聖殿帶來通上天上的敬拜,並在此處經驗垂聽而赦免的恩典,利未人的音樂帶有先知性的代言,為那一代的以色列民述說神的信實不改變。
就在混亂、不安與對立的世代中,歷代志對聖殿的禮祭滿有信心,相信只要神的應許確定(代下七14),那怕面對的是多強大的仇敵,神都能帶來盟約性的平安。因此,本課程將為學員解釋歷代志的敬拜神學,讓人在混亂的世代中看見天地同步的盼望,以此說明列王的更替中如何活出尋求神的信仰。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高銘謙牧師 本院聖經研究部主任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陳文燕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八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3月26日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碩士/文憑)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1) 閱讀:在修讀期間,閱讀教科書中的其中500頁(自由選擇)。(28%)
2) 選擇以下其中三項題目作答(72%)
尋求神的神學 |
利未歌頌者的先知代言 |
聖殿神學 |
報應觀 |
禱告神學 |
家譜 |
利未人的角色 |
大衛之約 |
(每項2,000字,一共6,000字)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證書/學士)
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1) 閱讀:在修讀期間,閱讀教科書中的其中300頁(自由選擇)。(28%)
2) 選擇以下其中兩項題目作答(72%)
尋求神的神學 |
利未歌頌者的先知代言 |
聖殿神學 |
報應觀 |
禱告神學 |
家譜 |
利未人的角色 |
大衛之約 |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教科書
高銘謙。《歷代志上:預備天地同步的聖殿敬拜》。香港:明道社,2016。
高銘謙。《歷代志下:啟動天地互通的聖殿敬拜》。香港:明道社,2018。
六、13週模式修課進度表
|
週 |
單元 |
內容 |
活動 / 期限 |
Week 1 : |
1 |
課程簡介。導引,成書背景,波斯帝國,歷代志神學,家譜導引。 |
本週內必須登 入 E-campus, 細閱開課通告並入組。完成收看簡介以及第一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2: |
2 |
歷代志家譜與雅比斯的禱告(代上一至九章) |
完成收看第二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3:
|
3 |
尋求神的神學,利未歌頌者的設立(代上十至十六章) |
完成收看第三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4:
|
4 |
聖殿神學(一):大衛之約,天地同步的聖殿敬拜(代上十七至二十九章) |
完成收看第四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5:
|
5 |
聖殿神學(二):禱告神學,報應觀,天地互通(代下一至九章) |
完成收看第五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6:
|
6 |
代下七14所主導的列王興衰(代下十至二十章) |
完成收看第六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7:
|
7 |
「由好轉壞」與「由壞轉好」的君王(代下二十一至二十八章) |
完成收看第七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8:
|
8 |
希西家與約西亞的中興(禮祭),被虜神學(代下二十九至三十六章) |
完成收看第八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9:
|
|
|
預備第一篇2,000字的作答(26/3呈交) |
Week 10:
|
|
|
預備第二篇2,000字的作答(26/3呈交) |
Week
11: |
|
|
(碩士/文憑) |
Week
12: |
|
|
完成閱讀教科書所要求的頁數。(26/3呈交閱讀記錄) |
Week
13: |
|
|
26/3 呈交閱讀記錄以及答題。 |
BS577-I / 277-I 從聖經看生命塑造
一、科目介紹
二、科目目標
在四位老師的帶領下,一同走進聖經的世界,深入探討「召命」、「苦難」、「門徒」及「關係」與信徒生命塑造的關連。
三、科目安排
影片講授:張雲開老師(本院聖經系副教授)、馮耀榮牧師(本院聖經系副教授)、陳思語牧師(本院實用神學系助理教授)及鄭家恩牧師(本院老師)
指導老師:麥國美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八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3月27日
四、學習模式
1. 收看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https://ecampus.abs.edu/) 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分享討論:學生可以根據講授影片內容在「自由討論區」進行分享討論
3. 實時線上導修: 1月31日 7:30pm-9:00pm (HK time) 以 Zoom進行,課堂內容提問及專文寫作指導。
五、閱讀資料
5.1必讀資料
【召命篇】(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黎永明等。《創造神學與人生》。香港
: 天道書樓,2016。頁11-28,137-159。
楊錫鏘。《平凡人生,超凡召命 : 楊錫鏘牧師講道集》。香港
: 吳靜兒,2021。頁14-24
,82-94,185-200。
【苦難篇】
馬有藻。《祝福或咒詛?:苦難神學初探》。臺北: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1999。頁1-129
。下載點:http://www.cctrcus.org/Book/Theology/Suffering.pdf
【門徒篇】(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林志堅。〈馬太福音「門徒觀」的研究歷史發展〉。林志堅。《勝過死亡:馬太福音的門徒觀》。新北市:台灣基督教文藝,2018。頁13-59。(BS
2575.6 .C48 L56 2018)
沈志雄。〈導論〉。沈志雄。《承傳天國的使命:馬太福音註釋》。香港:中國浸信會神學院,2010。頁1-41。(BS 2575.53 .S53 2010)
京士柏(J. D. Kingsbury)。〈耶穌的門徒〉。京士柏著。區信祥譯。《馬太的耶穌故事》。香港:天道,2009。頁167-189。(BS 2575.52 .K564c 2009) 英文原著: Kingsbury, Jack Dean. “The Disciples of Jesus.” In Matthew as Story, 2nd ed., 129-145.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8.(BS 2575.52 .K564 1988)【關係篇】(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梁永善。《識讀大衛》。香港 : 道聲,2018。頁 2-61,126-189。
5.2選讀資料
【召命篇】
文章
楊錫鏘。〈實踐門徒的真諦〉。楊錫鏘。《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頁338-362。香港:證主,2017。(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高銘謙。〈祭召的召命──仿照神與創造秩序〉。《建道學刊》第56期(2021年7月),頁3-14。
陳韋安。〈巴特的呼召論與成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的關係〉。《建道學刊》第56期(2021年7月),頁55-67。
Williams, Michael D. “First Calling-The Imago Dei and the Order of Creation- Part I.” Presbyterion 39/1 (Spring 2013): 30-44. (本院有電子檔)
Williams, Michael D. “First Calling-The Imago Dei and the Order of Creation- Part II.” Presbyterion 39/2 (Fall 2013): 75-97. (本院有電子檔)
Lemke, Dale L. “Vocation and Lifelong Spiritual Formation:A Christi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on Calling in Mid-career.” 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Vol.17 (2) ( 2020) , p.301-324. (本院有電子檔)
Francis, Leslie J., Simon Foster, David W. Lankshear and Ian Jones. “What helps Christians Grow An Exploratory Study Distinguishing among Four Distinctive Pathways.” New York: Springer US. Pastoral Psychology Vol.68 (4) (2019), p.379-392.(本院有電子檔)書籍
高銘謙。《迷霧裡的召命》。香港:宣道,2022。
楊錫鏘。《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香港:證主,2017。
年年總有美意 : 貫穿一生的召命 / 凱瑟琳.卡哈蘭, 邦尼.米勒-麥理摩亞合編 ; 古志薇譯.
香港 :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2020。英文原著﹕Cahalan, Kathleen & Bonnie J. Miller-McLemore, ed. Calling all Years Good: Christian Vocation throughout Life's Seasons.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2017.
拉伯頓(Mark Labberton) 著。黃雅蓓譯。《21世紀的呼召》。Houston, Tex. : 美國福音證主協會,2016。英文原著﹕Labberton, Mark. Called : the Crisis and Promise of Following Jesus Today. Downers Grove, Ill. : IVP Books, 2014.
楊錫鏘。《楊醫職場靈思 : 從創造到召命的信仰對話》。香港 : 印象文字,2021。
高思帆(Steven Garber)著。秦蘊璞譯。《這世界的守望者 : 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新北市 : 校園書房,2019。英文原著﹕Garber, Steve. Visions of Vocation: Common Grace for the Common Good. Downers Grove, Ill. : IVP Books, 2014.
卡森 (D. A. Carson) 著。潘秋松譯。《保羅的禱告 : 靈命更新的呼召》。South Pasadena, CA : 美國麥種傳道會,2005。英文原著﹕Carson, D. A. A call to Spiritual Reformation : Priorities from Paul and his Prayers. Leicester, England : InterVarsity Press,1992.英文最新版本﹕Carson, D. A. Praying with Paul : a Call to Spiritual Reformation. Grand Rapids, Mich. : Baker Academic, 2014.
卡爾‧巴特 (Karl Barth)著。王建熙、王甄麗玲譯。《巴特論基督門徒的兩堂課 : 召命‧禱告》。香港 : 天道書樓,2021。
楊錫鏘、黃贊雄。《創造神學與職場》。香港 : 天道,2018。
Schuurman, Douglas J. Vocation : Discerning our Callings in Life. Grand Rapids, Mich. : W.B. Eerdmans Pub. Co., 2004.
Hahnenberg, Edward P. Awakening Vocation : a Theology of Christian Call.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 2010.
【苦難篇】
卡森(D. A. Carson)著。何醇麗譯。《認識苦難的奧秘》。神學基礎叢書。臺北:校園書房,1997。
林輔華。《從莫特曼的苦難觀之研究——探討台灣原住民的苦難觀》。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2005。https://ir.taitheo.org.tw/bitstream/987654321/555/1/S.418%3F%3F%3F.pdf
王安娜。〈以莫特曼苦難神學論現代人面對苦難問題〉。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歐力仁。〈苦難、敘事與對話——尼特的宗教神學〉。《道風:基督教評論》第三十期(二〇〇九年春),頁251-76。https://www.iscs.org.hk/Template/Shared/Books/PeviewFile/LPJ030/LPJ030_11.pdf
歐力仁。〈訴說苦難的故事——宋泉盛的神學方法論及其批判〉。《道風:基督教評論》第三十五期(二〇一一年秋),頁245-77。https://www.iscs.org.hk/Template/Shared//Books/PeviewFile/LPJ035/LPJ035_12.pdf
歐力仁。〈保羅·尼特與宋泉盛之多元宗教神學的批判性比較〉。《輔仁宗教研究》第十五期(二〇〇七年夏)頁37-74
。http://www.rsd.fju.edu.tw/images/uploads/FJRS/15-03.pdf
方鎮明。《受苦的上帝:阿奎那與近現代神學的衝突》。《道風:基督教評論》第三十期(二〇〇九年春),頁199-231。https://www.iscs.org.hk/Template/Shared/Books/PeviewFile/LPJ030/LPJ030_09.pdf
阮曉桐。〈痛苦與救贖:從天主教信仰探討基督宗教中苦難的意義〉。《 社會理論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2014),頁253–270。
區祥江。《遺下來的外衣》。香港 : 突破, 2007。
區祥江。《男人的命途 : 從大衛王的抉擇三思自身》。香港 : 突破, 2003。
區祥江。《如果低谷就是高山》。香港 : 亮光文化,2017。
區祥江。《我要真關係 : 在人際中解結與成長》。 香港 : 突破, 2016。
5.3【門徒篇】進深閱讀
文章(自由選讀,不計算分數,可於網上校園本科課室下載)
Wilkins, Michael J. “Summary and Concluding Remarks.” In Discipleship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Matthew's Gospel, 2nd ed., 217-224.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5.(BS 2575.52 .W55 1995)
克雷策(E. Krentz)。〈馬太福音序言的範圍──第一福音書的結構〉。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頁130-147。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英文原著: Krentz, Edgar. “The Extent of Matthew's Prologue: Toward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Gospel.”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83 (Dec. 1964): 409-414.
比葛(B. W. Bacon)。〈馬太福音反對猶太人的「五卷書」〉。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頁23-32。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英文原著:Bacon, Benjamin Wisner. “The ‘Five Books’ of Matthew Against the Jews.” Expositor 15 (1918): 55-66.
陸斯(U. Luz)。〈馬太福音中的門徒〉。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頁189-223。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德文原著:Luz, Ulrich. “Die Jünger im Matthäusevangelium.” ZNW 62 (1971): 141-171. 英文翻譯:Luz, Ulrich. “The Disciples i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In Studies in Matthew, 115-142. Translated by Rosemary Selle. Cambridge, Michigan: W. B. Eerdmans, 2005.(BS 2575.52 .L8913 2005)
Wilkins, Michael J. “Epilogue: Recent Development in Matthean Discipleship.” In Discipleship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Matthew's Gospel, 2nd ed., 225-247.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5.(BS 2575.52 .W55 1995)
其他參考書目 (附:建道圖書館索書號、書介)
馬太福音釋經書
大衛.特納 (David L. Turner)著。高曉嵐譯。《馬太福音》。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卷11上。香港:恩道,2018。(BS 2575.53 .T873c 2018)。英文原著: / Turner, David L. The Gospel of Matthew. Cornerstone Biblical Commentary, 11. Carol Stream, III.: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5. (「本注釋借助於敘事鑒別學,力圖憑著這卷書本身來理解馬太福音;並試圖以第二聖殿猶太教為背景來解讀馬太福音,避免對馬太福音年代誤植的解讀。」 )(中文版供獨立購買電子書:https://bit.ly/3OYZArC)(英文原著電子書在聖經軟件Logos內有售)
卡森著。周俞雲翔譯。馬太福音。麥種聖經註釋。加州南帕薩迪納:美國麥種傳道會,2013。(BS 2575.53 .C26c 2013)。英文原著:Carson, D. A. Matthew. Rev. ed.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ch.:Zondervan, 2010.(此本釋經書提供仔細的經文解釋)
沈志雄。《承傳天國的使命:馬太福音註釋》。香港:中國浸信會神學院 2010。(BS 2575.53 .S53 2010)(此本釋經書是從馬太福音的五組言論結構、上下文的連貫性來解釋經文)
有關馬太福音的門徒的研究
Cooper, Ben. Incorporated Servanthood: Commitment and Discipleship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 London:Bloomsbury T & T Clark, 2015.(BS 2575.52 .C66 2015)(此書分析馬太福音是如何展現對上帝的委身與成為耶穌門徒之間的關係)
Wilkins, Michael J. Discipleship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Matthew's Gospel.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5.(BS 2575.52 .W55 1995)(此書是專研馬太福音文本「門徒」此字的經典著作)
林志堅。《勝過死亡:馬太福音的門徒觀》。新北市:台灣基督教文藝,2018。(BS 2575.6 .C48 L56 2018)(本書原屬博士論文,探討馬太福音的「門徒觀」及其與「死亡及復活」之間的關係)
葉雅蓮。《跟耶穌學作僕人:馬太福音中的謙卑論》。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09。(BS 2575.6 .H7 T4 2009)(此書論述馬太在3段經文中講述榮耀的君王神子耶穌如何以謙卑順服的受苦僕人身分完成救恩,藉此提出馬太福音中的謙卑論)
有關門徒的研究
Longenecker, Richard N., ed. Patterns of discipleship i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 Mich: Eerdmans, 1996.(BS 2545 .C48 P38 1996)(此書收集有關論述新約中的門徒訓練的文章)
羅錦添。〈跟隨主:從馬可福音八22至十52看作門徒的意義〉。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01。(BS 2585.6 .C48 L86 2001)(下載按此)(此篇論文研究馬可福音中有關門徒的觀念,並集中研究在可八22至十52中所帶出跟隨主作門徒的真正意義)
馬太福音的研究文集
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此書選編及翻譯了在二十世紀對馬太福音研究有重要而影響深遠的外語文章)
講章集
曾思翰。《門徒身分的反思:從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看如何行在主的路》。香港:明道社,2011。(BS 2589 .Z543 2011)
蕭壽華。《基督門徒的生命與生活:從馬太福音看信心生活》。香港:明道社,2015。(BS 2575.6 .C48 X57 2015)
六、科目要求
2. 閱讀 (10%;完成必讀資料及在選讀資料中(碩士生)選讀不少於300頁;(證書生)不少於200頁,填寫「閱讀記錄表」,列出你讀了甚麼書及相關的頁數。)
3. 讀書札記 (20%;就本科四個主題,分享必讀資料的內容對你生命成長的啟迪。2000-3000字,即各個主題約佔500-750字;字數不符合要求者將酌量扣分。如徵引參考資料,請使用註腳,格式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
4. 專文:題目「從A看B」 (70%)
3.1 自選A:一位聖經人物或某一卷聖經書卷
3.2 自選B:「召命」、「苦難」、「門徒」及「關係」(可選多於一項作整合)
3.3 大綱 (5%) :包括題目及大綱,不多於兩頁紙,於第八週(21/2)遞交(逾期者不予受理)
3.4
專文 (65%):碩士 - 5,000-6,000字(包括註腳,但不包括封面頁及參考書目;字數不符合要求者將酌量扣分)
證書 - 4,000-5,000字(包括註腳,但不包括封面頁及參考書目;字數不符合要求者將酌量扣分)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所有功課必須以Word檔案呈交, 不合乎這要求的功課將會被扣分。
七、修課進度表
|
週次 |
日期 |
收看影片 |
講授老師 |
活動 / 期限 |
1 |
28/12-3/1 |
從聖經看生命塑造──導讀 1.1.1召命-背景 1.1.2召命的本質 |
陳思語 |
|
2 |
4/1-10/1 |
1.2.1 呼召的過程與形式 1.2.2 典型的呼召 1.2.3 非典型呼召 1.3.1 召命的實踐與傳承I 1.3.2 召命的實踐與傳承II |
|
|
3 |
11/1-17/1 |
2.1-2.4 苦難 |
張雲開 |
|
4 |
18/1-24/1 |
2.5-2.8 苦難 |
|
|
5 |
25/1-31/1 |
3.1 有關門徒 3.2 有關馬太福音 3.3-3.5 馬太福音第一篇講論 3.6-3.7 馬太福音第二篇講論 |
鄭家恩 |
31/1呈交讀書札記 出席實時線上導修 |
6 |
1/2-7/2 |
3.8-9 馬太福音第三篇講論 3.10-3.11 馬太福音第四篇講論 3.12 馬太福音第五篇講論 |
|
|
7 |
8/2-14/2 |
4.1關係-約伯的妻子 4.2關係-亞伯拉罕的妻兒 4.3關係-夏甲的兒子 4.4關係-利亞的丈夫雅各 4.5關係-猶大的父親-雅各 |
馮耀榮 |
|
8 |
15/2-21/2 |
4.6關係-哈拿的丈夫 4.7關係-以利的兒婦 4.8關係-掃羅的女婿 |
馮耀榮 |
21/2呈交專文大綱
|
5.從聖經看生命塑造──彼得 (專文題目建議) |
陳思語 |
|
||
9 |
22/2-28/2 |
|
|
|
10 |
29/2-6/3 |
|
|
|
11 |
7/3-13/3 |
|
|
|
12 |
14/3-20/3 |
|
|
|
13 |
21/3-27/3 |
完成個人專文 |
|
27/3呈交 |
LA5410-I 新約希臘文初階 網上科目
【文學碩士(網上修讀模式)主修聖經研究】必修科
文學碩士科目,教牧進修同學可修讀本科。
一、科目簡介
小心詳細地研讀聖經應該是信徒生命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讀新約聖經時,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語言上的鴻溝,因為新約聖經是以希臘文寫成,每一個譯本都可能只是反映翻譯者對經文意義的掌握,以至讀者不容易從眾多譯本之中確定經文的真正意義。這科主要是學習基本的希臘文文法,使學員可以藉著Logos軟件,以希臘文研讀新約聖經。
二、對象
任何希望認真地研讀新約聖經的信徒;
曾讀過新約希臘文,但期望重溫希臘文的知識,以至可以更實際地使用希臘文研讀新約聖經的人 (包括信徒與及教牧同工)。
三、科目目標
- 開始認識新約希臘文之基本元素,包括詞彙、字形、文法、及句法。
- 明白希臘文對解釋新約聖經中之作用,學習使用希臘文聖經的輔助工具,並因此培養閱讀及 使用希臘文新約聖經的習慣。
- 介紹使用希臘文在研讀聖經上的作用;
- 學習使用Logos軟件,特別應用在字義研究之上;
- 認識希臘文文法的基本特點,以明白解釋上的討論,與及分析上的限制。
四、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潘仕階老師 本院聖經系副教授 / 網上神學課程顧問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陳文燕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十個單元 :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6月26日
程度:三學分/文學碩士科目(學分可以轉入本院碩士/神學文憑程度課程)
工具:學員必須購買 Logos 建道聖經工具專用版(HK$3,500) 。圖書館梁先生 (leungsy@abs.edu) 會用電郵向修讀此科的學員發出訂購通知。
五、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3學分科)
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與Logos運用,同學可以重覆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1. 上課:同學必須按課程所指定的次序,閱讀授課的內容與及看講課的影片 (每單元120分鐘 – 影片100分鐘,閱讀20分鐘)
2. 生字學習:
2.1. 這科主要是閱讀約翰福音第一章及以弗所書第一章,而生字學習也是按閱讀的進度安排 (每單元用60分鐘學及溫習生字,最理想的安排是將這60分鐘分為6次的溫習,每次10分鐘)
2.2.
生字測驗 – 除了第一和第九次之外,以後每次生字測驗將會是70% 新生字,另外30% 舊生字,而第九次將是40%新,60%舊。
測驗網上進行 (共九次,每次10分鐘,佔20%)
3. 習作:
3.1. 同學在看完一課內容之後,必須完成有關的作業 (每單元用50分鐘,佔 10%)。
3.2. 同學也需要按學習之進度,以Logos輔助,閱讀指定的希臘文新約經文 (每單元用50分鐘,佔 10%)。
4. 測驗 (在網上進行):
4.1. 在每單元上課學習之後,會按學習進度有一個文法測驗 (每單元用90分鐘溫習,測驗時間為15分鐘,共佔成績的35%)
5.
字義研究習作:同學在本科學習結束之前,按指示完成一個字義研究習作 (900分鐘,佔25%)。按第三課中的指示,完成對約一7之中μαρτυρία的研究,並將結果整理成為一個清楚的報告,並上載到網上校園。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6. 參考閱讀
6.1. 以下文法課本的其中之一:
Mounce, William D. . Biblical Greek: A Compact Guide.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1.
Mounce, William D. Basics of Biblical Greek Grammar. 4th Ed.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9.
Mounce, William D.著,潘秋松譯。《聖經希臘文基礎 : 課本(修訂版)》 。South Pasadena, CA:美國麥種傳道會,2017。
6.2. 羅羚、羅達理著。《原文讀經好處多——五十個釋經範例,讓你愛上原文讀經》 。
香港: 天道書樓,2017。[希臘文部份]
6.3. "原文讀經妙處." 邱老師網誌, March 28, 2011. Accessed 18/07/2017. http://chioulaoshi.blogspot.hk/2011/03/wordplay.html .
六、10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
週 |
單元 |
內容(閱讀) /活動 |
Week 1 : |
1 |
課程簡介;字母、標點與拼音 |
Week 2:
|
2 |
名詞簡介:主格,直接受格,所有格,間接受格; |
Week 3:
|
3 |
動詞簡介:直說語態 (現在式、未來式) |
Week 4:
|
4 |
動詞:時制字幹 (未完成式、不定式、完成式) |
Week 5:
|
5 |
動詞:分詞、不定詞 |
Week 6:
|
6 |
動詞:假設語氣、命令語氣 |
Week 7:
|
7 |
冠詞、代名詞、前置詞、副詞 |
Week 8:
|
8 |
名詞:格的運用 (1) – 主格、所有格 |
Week 9:
|
9 |
名詞:格的運用 (2) –直接受格、間接受格 |
Week 10:
|
10 |
學季溫習;學習研讀希臘文新約的方向 |
Week 11 -13 (or until 26/6/2024) REVISION |
*註:由本學年開始,網上語文科目(VOD) 給予碩士/文憑同學在時間管理上有更大彈性,同學在所註冊的季度開始之後,可以在六個月的 時間內(即 2024年 6月 26日前)完成這科目所有的要求。惟六個月修讀期的同學,不再容許申請測驗/功課延期。
七、主要希臘文學習及研經工具
- 軟件:
- Logos 建道聖經工具專用版
www.logos.com – 這是一個很大型、跨平台的聖經/神學圖書館軟件,除了原文聖經及有關的分析工具之外,它也可以成為一個電子書圖書館,而且在Windows 或 Mac 系統中安裝之後,所買的書同時也可以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看 (iOS or Android),也可以在任何電腦上網登入自己的戶口閱讀。
這科主要以這為基本學習的工具。
- Accordance ─ 這是很強的原文聖經工具 , 功能和以前的 BibleWorks相似。網址:http://www.accordancebible.com/
- 網頁
- 信望愛聖經工具:https://bkbible.fhl.net/NUI/
- NetBible’s Lumina:https://netbible.org/bible/
o
文法參考:http://www.bcbsr.com/greek/grklnk.html
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3Atext%3A1999.04.0065&redirect=true
http://newtestamentgreekportal.blogspot.com/p/greek-grammars.html
- 學習網頁:https://biblicalgreek.org/
- Laparola – http://www.laparola.net/greco/index.php ─ 這不但提供經文文法分析,也同時提供經文鑑別資料
CH504-I / 204-I 教會歷史(一):早期基督教會的建立與延續
一、科目簡介和目標
本課程讓學員認識早期教會歷史由早期教會至早中世紀(一至九世紀)的發展,包括教會的建立,基督教成為國教,及在外族入侵和伊斯蘭教冒起下的東西方教會情況。本課程同時介紹在歷史處境下一些主要教義的發展,包括三一論、基督論和恩典論。本課目標:1. 讓學員認識基督教會的建立,以致外族入侵並伊斯蘭教的冒起下教會的發展。
2. 讓學員認識三一論、基督論和恩典論的歷史神學在處境下的發展。
3. 讓學員認識國家教會的建立並修道主義的發展。
4. 向學員簡介教會歷史研究的名詞、資源和方法。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黃玉明博士 (本院前神學系副教授)
指導老師:陳淑愉博士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 神學哲學博士)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10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12月28日至翌年3月13日
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文憑/碩士)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閱讀教科書:教會歷史(一)範圍(佔 10%),即:
a. 華爾克。《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文藝,1970。第一至四期第六段。
b. 岡察雷斯著。陳澤民、孫漢書等譯。《基督教思想史》第一冊。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8年。或 林鴻信。《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
3. 讀書報告:有關三一論「或」基督論的發展史(約 3000字,佔分25%)。
4. 專文大綱 :(佔分5%)專文題目、大綱及參考書目
5. 專文(包括歷史背景、論點論證及評估,約 4000字,佔分40%):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6. 小組討論(每個討論至少4次,每次100-200字;各佔分10% ; 共佔分20%)
小組討論一:政治、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初期教會信仰生活 (最後討論限期是1月31日)
小組討論二:評論修道主義 (最後討論限期是3月6日)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學士/證書)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閱讀教科書:教會歷史(一)範圍(10%):
a. 華爾克。《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文藝,1970。第一至四期第六段。
b. 岡察雷斯著。陳澤民、孫漢書等譯。《基督教思想史》第一冊。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8年。或 林鴻信。《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
3. 讀書報告 兩個(各 2500-3000字;各佔分35%)
a. 有關三一論「或」基督論的發展史
b. 阿他那修的《論道成肉身》或奧古斯丁的著作
讀書報告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4. 小組討論(每個討論至少4次,每次100-200字;各佔分10% ; 共佔分20%)
小組討論一:政治、文化及傳統如何影響初期教會信仰生活 (最後討論限期是1月31日)
小組討論二:評論修道主義 (最後討論限期是3月6日)
五、教科書
華爾克(Walker, W.)著。謝受靈、趙毅之譯。《基督教會史》(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香港:基督教文藝,1970。 第一至四期第六段。(英文原版1918)。
六、10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週 |
單元 |
內容 |
活動 / 期限/閱讀原始資料 |
Week 1 : |
1 |
#1. 初期教會的建立、擴展及信仰生活
|
本週內必須登 入 E-campus, 細閱開課通告。完成收看簡介以及第一課的所有影片。小組討論一 |
Week 2: |
2 |
#2. 第二世紀異端、諾斯底主義;信經與正典的確立 |
完成收看第二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3: 11/1-17/1 |
3 |
#3. 尼西亞會議前的教父神學;君士坦丁與國家教會的形成 |
完成收看第三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4: 18/1-24/1 |
4 |
#4. 三一論的形成:尼西亞會議(325年)至君士坦丁堡會議(381年)
|
完成收看第四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5: |
5 |
#5. 基督神人二性:以弗所會議(431年)和迦克墩會議(451年) |
完成收看第五課的所有影片。 **小組討論一的最後限期是1月31日 |
Week 6: 1/2-7/2 |
6 |
#6. 修道主義的發展
|
完成收看第六課的所有影片。 小組討論二 |
Week 7: 8/2-14/2 |
7 |
#7. 拉丁教會神學:奥古斯丁
|
完成收看第七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8: 15/2-21/2 |
8 |
#8. 蠻族歸化與伊斯蘭教的興起 |
完成收看第八課的所有影片。 呈交專文大綱 (文憑/碩士) |
Week 9: 22/2-28/2 |
9 |
#9. 東方教會的發展 |
完成收看第九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10: 29/2-6/3 |
10 |
#10. 中世紀早期的教會狀況 |
完成收看第十課的所有影片。 |
Week 11: 7/3-13/3 |
|
|
|
Week 12: 14/3-20/3 |
|
|
|
Week 13: 21/3-28/3 |
|
|
七、參考書目
教會歷史
華爾克(Walker, W.)著。謝受靈、趙毅之譯。《基督教會史》(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香港:基督教文藝,1970(英文原版1918)。
畢爾麥爾(Bihlmeyer, K.)等著。雷立柏譯。《古代教會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英文版1958)。
陶理(Dowley, T.)主編。李伯、明林牧野譯。《基督教兩千年史》(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香港:海天書樓,1997(再版2004,英文原版1977)。
沈介山。《今日教會的淵源:古代教會史》。台北:橄欖,1984。
威廉姆斯(Williams, D. H.)著。王麗譯。《重拾教父傳統》(Retrieving the Tradition and Renewing Evangelicalis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1(英文原版1999)
吳國傑。《真貌重尋:教會歷史研究導引》。香港:基道,2005。
吳國傑。《奠基立柱:初期教會縱橫談》。香港:基道,2006。
吳國傑。《溯源追本:基督教會古今巡覽》。香港:基道,2007。
吳國傑。《築樓蓋頂:中世紀教會縱橫談》。香港:基道,2011。
游斌。《基督教史綱(插畫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岡察雷斯。《基督教史》。趙城藝譯。上下冊。上海:上海三聯,2016。
岡薩雷(Gonzalez, J. L.)著。《教會歷史要點指南》(Church History: An Essential Guide)。胡宏志譯。新北市:聖經資源中心,2011(英文原版1996)。
蔡麗貞。《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教會歷史專題》。台北:校園,2004。
華爾頓(Walton, R. C.)著。潘鳳娟譯。《教會歷史背景與年代圖表》(Chronological and Background Charts of Church History)。台北:華神,2005(英文原版1985)。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香港:更新資源,1998。
樂馬可(Noll, M)著。《轉捩點:基督教會歷史里程碑》(Decisive Mo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邱清萍譯。香港:美國中信,2002(英文原版1997)。
Chadwick, Henry. The Early Church.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3.
歷史神學及教義思想史
岡察雷斯(González, J. L.)著。陳澤民等譯。《基督教思想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三卷。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英文版1970至1975)。
帕利坎(Pelikan J.)著。翁紹軍譯。《基督教傳統:大公傳統的形成》(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 the Emergence of the Catholic Tradition [100-600])。香港:道風書社,2002(英文原版1971)。
凱利(Kelly, J. N. D.)著。康來昌譯。《早期基督教教義》(Early Christian Doctrines)。台北:華神,1984(英文修訂版1978)。
林鴻信。《基督宗教思想史上》。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林榮洪。《基督教神學發展史(一):初期教會》。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90。
林榮洪。《基督教神學發展史(二):中世紀教會》。香港:宣道,2004。
麥格夫(McGrath, A. E.)著。趙崇明譯。《歷史神學》(Historical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香港:天道,2002(英文原版1998)。
奧爾森(Olson, Roger E. )著。吳瑞誠等譯。《神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台北:校園書房,2002(英文原版1999)。
原典
奧古斯丁著。湯清、楊懋看、湯毅仁譯。《奧古斯丁選集》(香港:基督教文藝,1962)。
奧古斯丁。周士良譯。《懺悔錄》(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98 )。
伊格那丟等著。謝扶雅。《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23)。
女撒的貴格利、偽丟尼修等著。謝扶雅等譯。《東方教夫選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4)。
革利免、俄利根等著。朱信等譯。《亞歷山大學派選集》(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62 )。
亞他那修著。石敏敏譯。《論道成肉身》(新知三聯書店,2009)。
愛任紐、希坡律陀等著。謝秉德等譯。《尼西亞前期教父選集》(香港:文藝出版社,1962)。
哈第著。馬葆煉等譯。《拉丁教會文集》(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59)。
麥葛福(McGrath, A. E.)編。楊長慧譯。《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The Christian Theology Reader)。台北:校園,1998(英文原版1995)。
一、科目目標
本科探討系統神學的三個和救恩有最直接關係的課題﹕人論 ( 包括罪論 ) 、基督論和救贖論。除了幫助同學明白和持守福音信仰的思維方式外,也嘗試比較不同的神學觀點,使同學對這些關於信仰核心的課題有合乎聖經、全面和系統性的了解,成為他們世界觀和屬靈觀扎實的基礎。同學應學習獨立研習和思考神學課題,認識福音派的神學視野,並培養批判分析的思維。
人論 (Anthropology) 和罪論 (Hamartiology) ﹕神的形像、男女之別、人的本質和構成、苦罪世界、集體的罪、神人之約與道成肉身
基督論 (Christology) 和救贖論 (Soteriology) ﹕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基督的工作與救贖、贖罪論與拯救論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廖炳堂博士 本院神學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王家銘先生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日期: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3月29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小組討論:同學分為小組,每組有導師於網上回應,指導學習技巧。旁聽組別不設導師。
3. 個人專文:根據科目心得撰寫專文。
4. 公開討論:根據講授影片內容進行公開討論。
四、教科書
Erickson, M.J. Christian Theology . Grand Rapids: Baker, 1998.
( 或中譯本:艾利克森著。郭俊豪、李清義譯。《基督教神學》卷二。台北:華神, 2002 ;另有縮節版中譯本:艾利克森著。休斯塔德編;陳知綱譯。《基督教神學導論》。上海:上海人民,2012。)
建議輔助書籍:
Grudem, Wayne. Systematic Theology .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4.
( 或中譯本:古德恩著。張麟至譯。《系統神學》。台北:更新傳道會,2011。)
三一福音神學院教授所寫之教科書,對靈恩運動某些觀點較開放。每章附詳盡參考書目。可算入教科書閱讀頁數。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閱讀:閱讀課本及指定參考書最少 400頁(專文研究參考不計算在內)。(10%)
a. 第4週:第一次呈交閱讀記錄表,須完成250頁或以上之閱讀。(5%)
b. 第13週:第二次呈交閱讀記錄表,完成所有閱讀。(5%)
閱讀記錄表內容:書名、作者、頁數及總計頁數。
2. 參與網上討論:(30%)
就本科所提供的參考資料(共6份),於第5週,以不少於500字,就普救論(Universalism)的課題作個人神學立場的申述,並附以聖經基礎的解說和神學理據的分析(15%)。然後在第6-7週,分別2次,以不少於200字對其他同學申述的立場作回應及評論(每次回應各佔7.5%,共15%)。閱讀本部分的參考資料頁數可以計算在本科的閱讀要求之內,並記錄於閱讀記錄表上呈交。評分會以同學對相關經文之選取及解說,以及神學分析上的深度和批判力為準則。
有關普救論課題的參考資料:
1. 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https://www.patheos.com/blogs/allsetfree/2019/04/7-assumptions-about-universalism-that-are-so-often-wrong/, 2020/10/29.
2. 佚名:〈檢查關於普世論的前設〉,https://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5.html, 2020/10/29. (此文是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的中文撮譯版)
3. 張毅勤:〈基督教普救論的聖經基礎和神學理據〉
4. 蘇遠泰、溫慧汶,〈上帝愛世上所有的人?惟愛的普救論〉,收蘇遠泰著:《(不)信耶穌又如何 : 未聞福音者可以得救嗎?》(香港 : 印象文字, 2017),頁269-318。
5. 聞則信:〈普救論的錯謬〉,《生命季刊》第79期(2016年9月),頁55-59。
6. 聞則信:〈簡論普救論的錯謬(續完)〉,《生命季刊》第80期(2016年12月),頁57-59。
7. 莫爾特曼:〈全赦論與雙重結局(節錄)〉,收《來臨中的上帝》(香港 : 道風書社,2002),頁285-330。
3. 個人專文(60%):只選擇A至D其中一項
撰寫一篇學期論文,並須在注釋中顯示引用不少於五種參考書籍/資料,必須符合專文格式,包括註腳及書目。 必須列明全文字數。中文約5000字 / 英文約4500字,學期最後交功課日呈交。
文章必須按照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指南》的格式,引用參考資料包括:釋經書、學術專文、網上文章等。
以下為可研究的題目的例子:
A. 比較和評析兩份關於「男女角色」的神學觀點的文件,並以自己的觀點作總結:
a. “The Danvers Statement”
可在 http://www.cbmw.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b. “Men, Women and Biblical Equality Statement” 之觀點。
Piper, John and Wayne Grudem. Ed.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Crossway Books. 也可在 http://www.CBEinternational.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鼓勵同學參考:
1. 張永信:〈保羅的婦女事奉觀〉,《教牧期刊》第2期(1996年11月),頁25-90。
2. 馮蔭坤:〈保羅與婦女事奉的再思〉,《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2期(1987年1月),頁98-146。
B. 比較和評析加爾文主義和阿民念主義之五點分歧。
a. Pinnock, Clark H. ed. Grace Unlimited. Minneapolis: Bethany, 1975.或
b. Pinson, J. Matthew ed. Four Views on Eternal Securit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2.
c. Olson, Roger E. Arminian Theology: Myths and Realities.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6. (中文版:奧爾森(Roger E. Olson)著 ; 李保羅,朱張慧敏譯。《亞米紐斯神學 : 誤解與真相》。香港 : 衛道神學研究院,2016。)
d. 陳顯宗。〈探討當代莫林那主義如何有助消解:上帝主權和人類自由意志之論爭〉。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13。
e.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網上版: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theology/jdjyy/content.html
C. 比較和評析天主教的成義觀和基督教的稱義/成聖觀。
a. 龔聖美、張振華、王澤堂編:《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會有關成義/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 ; 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就有關成義/稱義的聯合聲明的聲明》(香港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2014)。[授課影片提及的是1997年的舊版,這是2014年加入了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共同簽署的新版,其中第35-55頁為『基督新教同語版本』的聯合宣言全文。(BT 764.3 .J65c 2014)
b. Norman Geisler and Ralph E. MacKenzie. Roman Catholics and Evangelicals: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s, Baker, 1995. (BR 1641 .C37 G45 1995 )
c. Robert A. Sungenis, Not by faith alone : the biblical evidence for the Catholic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Santa Barbara, CA : Queenship Pub., 1997. (BT 764.2 .S86 1997 )
d. 〈恩寵與成義〉,收韓大輝編:《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進行社,2018年三版),頁463-472。
D. 歡迎同學自選題目寫專文,但須在第6周之前,呈交題目、大綱、基本書目及預期結論,並徵得導師同意。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科目要求 (証書及學士)
1. 閱讀:閱讀課本及指定參考書最少300頁(專文研究參考不計算在內)。(10%)
a. 第4週:第一次呈交閱讀記錄表,須完成150頁或以上之閱讀。(5%)
b. 第13週:第二次呈交閱讀記錄表,完成所有閱讀。(5%)
閱讀記錄表內容:書名、作者、頁數及總計頁數。
2. 參與網上討論:(30%)
就本科所提供的參考資料(共6份),於第5週,以不少於500字,就普救論(Universalism)的課題作個人神學立場的申述,並附以聖經基礎的解說和神學理據的分析(15%)。然後在第6-7週,分別2次,以不少於200字對其他同學申述的立場作回應及評論(每次回應各佔7.5%,共15%)。閱讀本部分的參考資料頁數可以計算在本科的閱讀要求之內,並記錄於閱讀記錄表上呈交。評分會以同學對相關經文之選取及解說,以及神學分析上的深度和批判力為準則。
有關普救論課題的參考資料:
1. 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https://www.patheos.com/blogs/allsetfree/2019/04/7-assumptions-about-universalism-that-are-so-often-wrong/, 2020/10/29.
2. 佚名:〈檢查關於普世論的前設〉,https://seminary-students.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5.html, 2020/10/29. (此文是MATTHEW DISTEFANO, “7 Assumptions About Universalism That Are So Often Wrong” 的中文撮譯版)
3. 張毅勤:〈基督教普救論的聖經基礎和神學理據〉
4. 蘇遠泰、溫慧汶,〈上帝愛世上所有的人?惟愛的普救論〉,收蘇遠泰著:《(不)信耶穌又如何 : 未聞福音者可以得救嗎?》(香港 : 印象文字, 2017),頁269-318。
5. 聞則信:〈普救論的錯謬〉,《生命季刊》第79期(2016年9月),頁55-59。
6. 聞則信:〈簡論普救論的錯謬(續完)〉,《生命季刊》第80期(2016年12月),頁57-59。
7. 莫爾特曼:〈全赦論與雙重結局(節錄)〉,收《來臨中的上帝》(香港 : 道風書社,2002),頁285-330。
3. 個人專文(60%):只選擇A至D其中一項
撰寫一篇學期論文,並須在注釋中顯示引用不少於五種參考書籍/資料,必須符合專文格式,包括註腳及書目。 必須列明全文字數。中文約5000字 / 英文約4500字,學期最後交功課日呈交。
文章必須按照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指南》的格式,引用參考資料包括:釋經書、學術專文、網上文章等。
以下為可研究的題目的例子:
A. 比較和評析兩份關於「男女角色」的神學觀點的文件,並以自己的觀點作總結:
a. “The
Danvers Statement”
可在 http://www.cbmw.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b. “Men, Women and
Biblical Equality Statement” 之觀點。
Piper, John and Wayne Grudem. Ed. Recovering
Biblical Manhood and Womanhood. Crossway Books. 也可在 http://www.CBEinternational.org/ 下載及參考其他資料
鼓勵同學參考:
1. 張永信:〈保羅的婦女事奉觀〉,《教牧期刊》第2期(1996年11月),頁25-90。
2.
馮蔭坤:〈保羅與婦女事奉的再思〉,《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2期(1987年1月),頁98-146。
B. 比較和評析加爾文主義和阿民念主義之五點分歧。
a. Pinnock, Clark H. ed. Grace Unlimited. Minneapolis: Bethany, 1975.或
b. Pinson, J. Matthew ed. Four Views on Eternal Securit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2.
c. Olson, Roger E. Arminian Theology: Myths and Realities.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6.
d. 陳顯宗。〈探討當代莫林那主義如何有助消解:上帝主權和人類自由意志之論爭〉。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13。
e. 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網上版: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theology/jdjyy/content.html
C. 比較和評析天主教的成義觀和基督教的稱義/成聖觀。
a. 龔聖美、張振華、王澤堂編:《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會有關成義/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 ; 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就有關成義/稱義的聯合聲明的聲明》(香港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 2014)。[授課影片提及的是1997年的舊版,這是2014年加入了世界循道衛理宗協會共同簽署的新版,其中第35-55頁為『基督新教同語版本』的聯合宣言全文。(BT 764.3 .J65c 2014)
b. Norman Geisler and Ralph E. MacKenzie. Roman Catholics and Evangelicals: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s, Baker, 1995. (BR 1641 .C37 G45 1995 )
c. Robert A. Sungenis, Not by faith alone : the biblical evidence for the Catholic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 Santa Barbara, CA : Queenship Pub., 1997. (BT 764.2 .S86 1997 )
d. 〈恩寵與成義〉,收韓大輝編:《天主教教理》(香港:公教進行社,2018年三版),頁463-472。
D. 歡迎同學自選題目寫專文,但須在第6周之前,呈交題目、大綱、基本書目及預期結論,並徵得導師同意。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七、修課進度表
週次 |
日期 |
建議進度 |
期限 |
1 |
29/12-4/1 |
登入科目並完成〔科目簡介〕 |
閱讀,完成分組 |
2 |
5/1-11/1 |
性別神學、女性地位 |
閱讀 部分同學:開始研究 |
3 |
12/1-18/1 |
人的構造 |
閱讀 |
4 |
19/1-25/1 |
罪論 |
25/1 呈交第一次閱讀記錄表 |
5 |
26/1-1/2 |
集體的罪、立約神學 |
網上討論 |
6 |
2/2-8/2 |
基督論 |
網上討論 8/2 部分同學:呈交 |
7 |
9/2-15/2 |
贖罪論 |
網上討論 |
8 |
16/2-22/2 |
恩典論 |
22/2 呈交專文題目、大綱及 書目 |
9 |
23/2-29/2 |
拯救論(上) |
|
10 |
1/3-7/3 |
拯救論(下) |
|
11 |
8/3-14/3 |
完成個人專文 |
|
12 |
15/3-21/3 |
完成個人專文 |
|
13 |
22/3-28/3 |
完成個人專文 |
28/3呈交「個人專文」 |
一、科目簡介
從新舊約聖經探討及研究宣教神學的基礎、宣教和佈道的觀念,瞭解至尊永活神如何透過人類的歷史、救贖及選召以色列民族,與他們建立約的關係,使他們成為神的子民,並引領他們在萬邦中成為祂的僕人,透過他們的見證實行祂絕對的主治權。舊約的盼望延續於新約中應驗成就了;聖經的中心主題「神的宣教使命」(missio Dei) 與現今和將來「神的國」皆有互相密切關係,而神的國是聖經重要的主題。
二、科目目標
1. 從研讀新舊約聖經瞭解宣教神學和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2. 明白教會從聖經如何看宣教神學影響其差傳事工及宣教工作、認識神子民的宣教使命的重點及如何推動教會成為宣教夥伴,同心與差傳機構及宣教士合作成就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3. 學習身為神子民應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回應宣教使命,並在教會中積極推動差傳事工。
1. 從研讀新舊約聖經瞭解宣教神學和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2. 明白教會從聖經如何看宣教神學影響其差傳事工及宣教工作、認識神子民的宣教使命的重點及如何推動教會成為宣教夥伴,同心與差傳機構及宣教士合作成就神的宣教心意和使命。
3. 學習身為神子民應如何以實際行動來回應宣教使命,並在教會中積極推動差傳事工。三、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曾錫華博士 本院跨越文化研究部副教授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黃偉雄牧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十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3年12月29日 2024年至3月28日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3學分科)
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1. 閱讀記錄表(佔分10%):
閱讀指定教科書及與本課程有關的參考書、刊物和文章,並在「閱讀記錄表」填寫已閱讀之書目及其他參考書、刊物和文章、頁數、閱讀日期。
Ø 同學閱讀合共最少900頁 ;
2. 讀經反省文章(佔分30%):
A. 全本聖經共有1188章,以宣教學角度選擇研讀新舊約聖經書卷 (見下文C項),選取最少8個不同書卷,閱讀舊約和新約各不少於16章,即舊約最少4個書卷及最少16章、新約最少4個書卷及最少16章,而總共研讀最少40章。
B.研讀聖經後,撰寫「讀經反省文章」,每書卷字數約500字,8個書卷合共約4000字,內容包括:
‧ 第一頁:封面頁 (不計字數)
‧ 第二頁:目錄,以表列方式提及所研讀的是新約或舊約、書卷卷名、該卷章數及總共研讀的章數。(不計字數)
‧ 第三頁:為每書卷簡述書卷內容所提及「神的宣教意向」和個人反省。
C. 選擇研讀的新舊約書卷:
Ø 舊約書卷 (最少4書卷):創世記、出埃及記、約書亞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或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詩篇有提及「列邦」的、以賽亞書第1至6章、40至66章、但以理書第1至6章、阿摩司書、約拿書或其他舊約書卷。
Ø 新約書卷 (最少4書卷):四福音書(其中一本)、使徒行傳、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書信、約翰書信、啟示錄或其他新約書卷。
3. 專文(佔分60%):
自選與「聖經宣教神學」課程其中一個題目作研究,以宣教學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的討論及反省、與作者觀點對話,包括最少以四分之一的專文內容討論及反省華人地方堂會如何承繼宣教使命或作宣教夥伴的責任。
Ø 文憑、碩士同學:字數5,000至6,000字 ; 證書、學士同學:字數4,000至5,000字
專文寫作必須包括注腳及參考書目。參考書目最少要有5本參考書及文章。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1「宣教神學與宣教學」及課程介紹 |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 |
Week 2: |
#2「舊約的宣教神學 1. 神的主治權」;宣教神學建設與典範轉移 |
|
Week 3: |
#3「舊約的宣教神學 2. 人的本性與問題」;宣教神學的發展與應用 |
|
Week 4: |
#4「舊約的宣教神學 3. 以色列民族的身份與宣教角色」;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一) |
|
Week 5: |
#5「舊約的宣教神學 4. 神的國度 5. 兩約之間的猶太改宗運動」;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二) |
|
Week 6: |
#6「新約的宣教神學 6. 耶穌與天國的信息」 ;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三) |
|
Week 7: |
#7「新約的宣教神學 7. 教會的身份與使命」;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四) |
|
Week 8 : |
#8「新約的宣教神學 8. 宣教的屬靈動力」;如何作宣教神學建設(五) |
|
Week 9: |
#9「新約的宣教神學 9. 保羅的宣教神學觀」 |
|
Week 10: |
#10「新約的宣教神學 10. 堂會的宣教角色與責任」「敬祖與喪禮: 追思三禮」 |
|
Week 11: |
|
|
Week 12: |
|
|
Week 13: |
|
28/3呈交所有功課及 |
六、參考書目﹕
貝萬斯 (Stephen B. Bevens) 及施羅德(Roger P. Schroeder)著。孫懷亮、柯博識、雷立柏譯。《演變中的永恆—當代宣教神學》。香港:道風書社,2011。
巴文克著。宋華宗譯。《宣教學概論》。香港:天道,1985。
布勞‧約翰著。賴英澤等譯。《教會的宣教使命》。臺北:東南亞神學協會,1964。或 Blauw, Johannes. The Missionary Nature of the Church.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2.
亞歷山大 (T. Desmond Alexander)著。陳永財譯。《聖經神學導論:從伊甸到新耶路撒冷》。South Pasadena, CA: 美國麥種傳道會,2014。
莊祖鯤。《宣教神學》。Paradise, PA: 基督使者協會,2004。
裡斯托˙阿霍寧 (Risto A. Ahonen)著。李德裕譯。《二十一世紀的宣教:普世宣教的神學論據》。香港:道聲出版社,2017。
傑拉德‧佈雷 (Gerald Bray)著。顧華德譯。《教會的故事:神學與歷史》。臺灣新北市:中華福音學院出版,2018。
羅利‧葛林 (Laurie Green)著。陳群英譯。《做神學:一同走進處境神學》。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2。
陳俊偉編。《神學方法論》。香港:天道書樓,2013。
叔紀田。《福境重尋:延福萬族的聖經基礎》。美國:大使命中心,2012。
萊特 (Christopher J. H. Wright)著。李望遠譯。《宣教中的上帝》( The Mission of God: Unlocking the Bible’s Grand Narrative.) 。臺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11。
萊特著。鄧元尉、祈遇譯。曾錫華審訂。《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關於教會宣教使命的聖經神學》,新北市:橄欖出版有限公司,2011。或Wright, Christopher J. H. The Mission of God’s People: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Church’s Missio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0.
棣立德著。曾家衛譯。《使萬民作門徒》。臺北:華神,1996。或 DeRidder, Richard. Discipling the Natio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71.
賴德著。馬可人,楊淑蓮譯。《新約神學》上冊。臺北:華神,1986。或 Ladd, George E. A Theology of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59.
Bosch, David J. 博許著。白陳毓華譯。《更新變化的宣教: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臺北:華神,1996。或 Bosch, David J. Transforming Mission: Paradigm Shifts in Theology of Mission. New York: Orbis Books, 1991.
Winter, Ralph D. and Steven C. Hawthorne, 陳惠文編。《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香港:大使命中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