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神學院

國際學院海外課程

THC600情感神學

課程大綱

2025-2026

 

講師姓名: 陳偉明博士  (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及加拿大建道中心總幹事)

授課形式及時數:25小時(1小時預錄 + 2次網上同步課 + 6次實體課,每堂3小時)

日期:101-2日(網上同步上課)+104,6,7,8,9,10日(實體上課@本立比宣道會)

*本課程以北美西岸時區計算

 

課程簡介:    

情感神學是從神的話語及基督教神學框架中研究情感是甚麼,與理性,意志和慾望的關係,探討情感的好與壞、情感與罪性、三一上帝的情感,歷史神學上情感的理解、情感與情緒及全人健康,情感與神性的關係等題目。情感神學是一種探討人類情感在信仰生活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神學。情感不僅僅是人類的心理反應,還是我們與上帝之間互動的核心要素。透過情感,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上帝的愛、憐憫、聖潔和公義,並在信仰生活中與祂建立更深的聯繫。信仰不僅是理智上的同意或認知,更包括了對上帝的愛慕、感恩、敬畏等情感上的回應。這些情感不僅幫助信徒更真實地經歷上帝的臨在,還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樣式。在教會歷史上,許多靈修傳統都對情感在信仰中的重要性有所論述。他們認為情感和意志同樣是對上帝做出回應的重要途徑。例如﹕奧古斯丁強調「愛」作為基督徒信仰的核心,他認為對上帝的愛驅使我們追求祂和服從祂的旨意。情感神學關注信徒如何通過情感來經歷、理解和回應上帝。

這課程不單讓學員從聖經神學及歷史神學的角度對情感神學有認知,更幫助學員了解情感神學與流散神學之間共通的理念和關聯:情感神學和流散神學可以說是內在與外在的相輔相成。情感神學幫助信徒在內心體會上帝的愛和憐憫,從而在內在世界中與上帝建立真實的聯繫,這種聯繫可以激發信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流散神學則提供了信徒將這份情感和對上帝的愛轉化為行動的框架,幫助他們在世界不同的角落中活出福音。

 

 

 

 

課程目標:

修畢本課程後,學生應能夠:

1.    認知與理解情感神學的核心概念和聖經教導,並探索愛的神學如何幫助屬靈成長。

2.    分析情感與理性、意志及罪性的神學關係,特別聚焦於如何藉著基督轉化個人情感,以促進與神的連結及對他人的憐憫。

3.    評估自身情感健康狀況,提出具體情感健康及屬靈成長的目標、實踐方向和步驟。

 

課程大綱:    

日期

時數及形式

內容

課前錄影

網上非同步收看預錄影片(1小時)

課程介紹與情感神學定義及流散神學之關係

101

網上同步課(3小時)

情感神學的聖經基礎
三一上帝的情感

102

網上同步課(3小時)

奧古斯丁情感與靈命成長。

奧古斯丁的靈性內省實踐與情感更新

104

實體課堂 (溫哥華以外地區同步網上課) (3小時)

四種神學上主要情感(慾望、恐懼、喜樂、悲傷)與理性、意志、罪性的神學關係

106

實體課堂 (溫哥華以外地區同步網上課) (3小時)

路德與加爾文的情感觀、
愛德華滋的情感聖化的成聖觀。

107

實體課堂 (溫哥華以外地區同步網上課) (3小時)

情感與社群倫理、政治情感的神學探討(如憤怒、恐懼、仇恨等)。

108

實體課堂 (溫哥華以外地區同步網上課) (3小時)

情感、禱告與敬拜

109

實體課堂 (溫哥華以外地區同步網上課) (3小時)

情感與苦難神學
情感神學與情緒管理

1010

實體課堂 (溫哥華以外地區同步網上課) (3小時)

情感、使命與流散神學
情感與人工智能

 

 

功課要求及評分準則:          

項目

描述

佔總分百份比

評分準則

《擁抱內在情感的40日練習》靈修反思日誌

 

 

學員跟《擁抱內在情感的40日練習》中每天靈修實踐,從挑選30天作「靈修日誌 (Devotional Journal)

每一篇日誌需有至少100字當天的個人反思,以及至少100字針對書內「問題思考」部分的回應,每日約200字。


最後寫不少於200字的總結體驗—「這個過程如何影響你的情感健康?」及回答「你40天靈修中完成了多少天?」
總字數約6200字。

65%

每篇日誌:

1.    完整回應與個人反思的真誠與深度(50%

2.    對「問題反思」的神學整合與實踐性; 引用課程使用或提及的資料50%

 

總結體驗—「這個過程如何影響你的情感健康?」(3%)

回答「你用《擁抱內在情感40日練習》40天中完成了多少天?」(接完成比例給分)(2%)

情感洞察與群體關懷短文

學生須從日常生活或所觀察的群體(例如家庭、教會、小組或社會事件)中,選取一個明顯涉及複雜情感互動的事件或情境,描述所觀察到的不同人之間的情感表現與互動,分析當中的情感動態及其潛在的神學意義,並討論如何透過基督的教導與靈命成長原則,以創造性的方式建議有效且實際的解決方案或改善策略(例如推動和解、建立同理心、情感轉化的實踐等)。

此短文重點不僅在於自我情感反思,更在於深入理解並分析他人情感動態,進而提出具有創意和實踐性的靈性與社群成長的建議。
(字數為800-1000字)

25%

1.    事件與情境描述的清晰與生動性(20%

2.    情感互動分析的深度與神學整合性,引用課程使用或提及的資料(40%

3.    改善策略之創意性、具體性與可行性(40%

完成指定閱讀

學員必須閱讀課程必讀書目(見下)

填寫本科指定的「閱讀記錄表」,在表上填上所讀的書名/文章名稱及頁數。本科指定的「閱讀記錄表」在網上校園下載。將「閱讀記錄表」附在「靈修反思日誌」末頁,並寫下「我已完成指定閱讀的百分比是〈學員自行填上〉」

10%

按學員已完成的指定閱讀的百分比給分數


(請選連續的 30 天交功課。) 

*證書生只需交 15 天靈修反思 (不少於 50 字),包括簡單回答「問題反思」(不少於 20 字)便可,無需整體反思,也無需做「情感洞察與群體關懷短文」和提交閱讀記錄(但鼓勵你仍看書, 及在靈修反思中反映出你的閱讀)。英文數要求是中文宇數的 80%,即 100 字要求變成英文 80 字,如此類推。請將功課電郵至:homework@abscc.org

功課呈交日期(合併一份檔案提交,用 Word 格式): 2025 年 12 月 10 日晚上 11: 59 或之前提交。

 

 必讀書目:    

彼得.史卡吉羅 (Peter Scazzero)。柯美玲譯。《情感健康的門徒:給每個大人的情感成長學/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新北:校園書房,2024(272)

彼得.史卡吉羅 (Peter Scazzero)。柯美玲譯。《擁抱內在情感的40日練習/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 Day by Day》。新北:校園書房,2024(252)

(524)

加上其他老師在課程中於網上校園上載及課堂內介紹的文章約226頁,共閱讀7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