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基督新教為中心,課程除了從歷史角度重構百多年來基督教在香港的發展特色,也嘗試循專題進路,重構及評估基督教與香港社會的關係。

 二.課程目標

 認識基督新教在香港的歷史發展

從歷史脈絡探討及了解香港基督教現況

培育本地歷史的意義及尋找集體記憶

三.教科書

劉紹麟。《香港華人教會之開基(18421866)》。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2003

黃彩蓮。《香港閩南教會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2005

陳智衡:《太陽旗下的十架:香港日治時期基督教會史(19411945)》。香港:建道神學院,2009

梁家麟。《福音與麵包──基督教在五十年代的調景嶺》。香港:建道神學院,2000

梁家麟。《少數派與少數主義——中港教會評論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02

陳智衡。《建道神學院學生佈道團百年史》。香港:建道神學院,2018

邢福增。《變局下的徘徊:從戰後到後九七香港教會社關史論》。香港:印象文字,2018

劉紹麟。《解碼香港基督教與社會脈絡:香港教會與社會的宏觀互動》。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8

何明章。《宣道運動在香港:香港宣道會的發展歷史(1949-1999年)》。香港:建道神學院,2021

** 凡是建道神學院出版的書籍,在長洲或灣仔市區校園都提供優惠價格給同學選購。

 四.課程大綱:

19/9 導論、基督教在香港的開基

26/9 華人教會的自立

3/10香港日治時期基督教會(1941-1945) 

10/10 德國傳教士與香港教會 (胡健斌博士)

17/10中國政權易轉與宗派南移

24/10難民與香港教會  /二十世紀基督教的社關與關社

31/10二十世紀教會合一與新舊神學分歧

7/11 外出導賞團(中西區教會)

14/11二十世紀青年學生與教會發展

21/11 1997年政權移交問題與香港教會

 五.課程要求:

1.功課,閱讀感想與學期專文

閱讀其中兩本教科書,並撰寫兩篇信仰反省文章,但毋須重複書本內容(各1000字)

2.學期專文一篇(5000字)

a. 以人物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對宗派教會(非某一個地方堂會)/機構/社會/時代等有什麼貢獻和影響。人物可以是牧者,也可以是重要的信徒領袖。

b. 在引言中,要說明研究對象的重要性,以及透過研究該牧者/信徒領袖來問一個什麼問題。

c. 研究對象必須已經安息主懷。

d. 若同學對人物以外的題目有興趣,可先詢問老師意見

 

交功課日期:教務處最後交功課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