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ME544-E / ME472-E 民間宗教       
上課日期:2023年3月28日 至 2023年5月30日 (逢週二;共10課)
上課時間:7:00-9:30pm (香港時間)
教       授:張美薇牧師

上課形式:只設實體面授,不設Zoom上課及錄影(本地同學)
                   實時 Zoom,不設錄影(海外宣教士及同學)

A. 課程目標

透過課堂的聽授與啟發、以及學員們自行閱讀、蒐集資料、分析整理、反省檢討等過程,進深認識民間宗教的影響與挑戰,繼而尋索適切的信仰回應與宣教策略的調整。

B. 課程內容

本課程嘗試從宣教文化人類學角度,探討民間宗教的現象、禮俗和信仰,與其在社會的文化功能與角色,及其所產生屬靈戰爭的挑戰,進而反省自身的基督教信仰,和檢討對民間宗教人士的宣教策略。

C. 課程要求


1) 上課前先閱讀指定教科書、參考書及文章(碩士/文憑生最少600頁,學士/副學士/證書生最少500頁),積極參與課堂的討論與分析,並於2023年7月1日或以前提交閱讀記錄表。

2) 民間宗教研究企劃:選一個民間宗教題目,作研究,並在課堂上作一15分鐘企劃簡報。

3) 民間宗教研究企劃專文:完成個案研究專文,碩士/文憑生字數不少於6,000字,學士/副學士/證書生字數不少於5,000字;可以包括實地考察研究,包括訪問、觀察、調查、拍照、錄音和收集樣本,對所收集資料作一詳細分析和報告。專文於2023年7月1日或以前提交。


D. 教科書及參考書目

1. Hiebert, Paul, D. Shaw, and T. Tienou. Understanding Folk Religion: A Christian Response to Popular Beliefs and Practices.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0.

2. Hiebert, Paul, and Frances Hiebert著,黃建曄譯。《宣教案例研究:當宣教遇上信仰與文化衝突時的抉擇》。新北市:華神,2022。

3. Van Rheenen, Gailyn. Communicating Christ in Animistic Contexts.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91.

4. 陳潤棠。《東南亞華人民間宗教》。香港:基道,1989。

5. 陳潤棠。《破迷,闢邪,趕鬼(第三集):E 世代中的民間宗教》。香港:金燈臺,2003。

6. 邢福增、梁家麟。《中國祭祖問題》。(第二版)。香港:建道,2002。

7. 溫永生。《慎終追遠迎復興——轉化華人祭祖文化》。台北:天恩;2011。

8. 吳宗文。《傳統與信仰》(續編)。香港:卓越,2004。

9. 龔天民。《中國民間信仰與基佛問題》。台北:校園,1992。

10. 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之認識》。台北:永望,1984。

11. Anderson, Neil T. Released from Bondage. San Bernardino, CA: Here's Life,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