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神學院
國際學院海外課程

PGT610「信」與「事奉」的聖經及神學基礎  2024-2025春季:英國實體密集課程

講師高銘謙博士、陳韋安博士、葉松茂博士、陳淑愉博士
授課形式實體面授+實時網課

授課日期、時間和地點
  • 2025 年 3 月 26–28 日(星期三至五)
    • 實體課堂: 曼徹斯特宣道會 Unite 9, The Quadrangle, Hulme Street, Manchester, M1 5GL
    • 英國時間 9.00–11.30am;1.00–6.00pm; 7–9.30pm
  • 2025年4 月 2 日 (星期三)
    • (實時網課:英國時間 9.00–11.30am)


課程目的
  • 本科目以聖經、神學及實用神學三個角度去剖析「信」與「事奉」的關聯,為同學在不同情境下事奉打好聖經及神學基礎。
  • 高銘謙博士會透過歷代志下眾君王的興衰,以歷代志代下七 14 看生命特質來探討事奉;
  • 陳韋安博士會從不同神學家的觀點探討神學、教會及事奉的張力;
  • 葉松茂博士從各地華人教會發展的經驗看自己的事奉態度及方法;
  • 陳淑愉博士將在最後的課堂作這科目的總結。
  • 第 1–9 課是實體授課,第 10 課最後一堂則以網上形式進行。
上課進度表

功課要求
  • A.高銘謙博士的功課(30%)
    • 從以下兩個題目選一,書寫一篇1500字專文
    • 1.歷代志的禱告神學(代下七 14)
    • 2.選其中一位南國君王,說明他的興衰原因與過程
  • B.陳韋安博士的功課(30%)
    • 寫一篇有關侯活士或尼布爾書籍的讀書報告(約2500字)
  • C.葉松茂博士的功課(30%)
    • 根據這三堂課程的內容,寫一篇1500字專文,反省現在事奉教會發展的方向,與及自己事奉的方式。
注:所有專文及註腳必須根據《䄂學研究指南》(第十一版)格式。
  • D.完成閱讀資料(10%)
    • 1. 高銘謙。《歷代志上》《歷代志下》。香港:明道社,2016、2018。
      • 閱讀其中 150 頁。
    • 2.葉松茂著。《不甘心做鹹魚: 18 間香港教會活化的經驗》。香港:宣道傳意, 2024。
      • 上課後一個月內必須完成閱讀整本書。每人上課時將贈送一本。
  • 呈交日期:
    • 2025 年 6 月 1 日或之前,把功課(A, B, C)上載至網上校園本科功課區。
    • 功課 D須於 5 月 1 日或之前,上載至網上校園本科功課區呈交。
    • 若遲交卻沒有申請功課延期的話,將會被扣分。
  • 參考書



建道神學院
國際學院海外課程
OTG520/320 士師記 
2024-2025春季 
講師姓名李穗洪博士 
授課時間英國實時線上(逢星期四GBT 7:00pm-9:30pm)
授課形式﹕英國實時線上授課:約25小時。本科設課堂錄影回看。
時間表如下



課程內容

在士師的時代,以色列人尚未取得部分神應許的迦南地,缺乏約書亞的接班人作領袖,外敵經常入侵,支派內鬥日增。雅威(YHWH)是否摒棄以色列人?外邦人還是以色列人自己才是帶來不平安的最大威脅?以色到列人可以有何出路?在十字路口的拯救者可以如何帶領百姓去回應大時代?他們應否仿效外邦立王統治以色列?他們應如何一起尋求出路?今天我們在這時代的十字路口又應如何走下去?本課程會簡介研究士師記的不同學說、士師記的歷史背景、寫作背景,研究書卷與古近東文化的關係、書卷內的內容、神學、張力,並協助同學應用於現今時代的處境。


課程目標

1. 發掘對士師記的興趣;
2. 熟悉士師記的內容、脈絡、歷史處境與中心神學信息;
3. 探索書卷對王朝、神權管治、支派領導、外邦人的態度;
4. 探索古近東文化和士師記的關連和張力。


課程教科書

曾思瀚。《士師記-人民任意而行的時代》(修訂版)。香港:明道社,2006年。


課程評分

指定閱讀  20%
課程論文  80%

閲讀要求(20%總分;7月5日或之前交閱讀記錄)
閱讀全卷《士師記》(和修本或NRSV版本)及教科書一次

功課要求

1. 課程論文(80%;7月5日或之前交)

i. 格式:
a)  字數 (不計註腳)

    •  OTG320 證書或書士生中文約 4000-4500 字(英文3500-4000字)
    •  OTG520 文憑或碩士生中文約 5000-5500 字(英文4500-5000字)
b)  請於文章的末端列出字數
c)  不需要目錄、書目,1.5行間距
d)  正規的註腳(如有引用其他資料)
e)  Microsoft Words文件檔案

        ii. 題目(任擇其一)

a)  猶大與便雅憫支派在士師記裡所隠藏的競爭
b) 士師記中外邦人的形象及神學意義
c) 士師記中的女性角色及神學意義
d) 士師記中上主與士師的關係變化與神學意義
e) 基甸的家庭在基甸亞比米勒敘事中的功能與神學意義
f) 耶弗他最終有否將女兒燒死來獻祭?
g) 從參孫敘事看神聖holiness
h) 誰是士師記十九章中利未人的妾之死的兇手?
i) 「那時以色列沒有王」的神學意義

 iii. 釋經文章結構(建議):
a)  目錄
b) 引言 (定義研究問題及其重要性)
c) 文獻綜述 (簡述及位評三位學者所給研究問題的答案)
d) 經文及處境論譯 (參考玉少三本釋經書或專題書去協助釋經)
e) 總結 (定義同學的最終答案)
f) 書目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參考書籍及資料


建道神學院
國際學院海外課程
CSC541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導論  
2024-2025春季
講師姓名吳劍麗博士 (wongene@gmail.com)
授課形式預錄+面授
 
收看預錄視頻﹕2025513-20
面授日期2025521, 24, 26, 27
*本課程以北美西岸溫哥華時區計算
 
授課形式及日期﹕
同學先收看課前授課錄影  10小時,然後參與面授課堂15小時。

Vancouver 日期

Vancouver 時間

時數

備註

521日週三

晚上 7:00-10:00

3.0小時

已完成收看課前錄影

524日週六

上午 9:15-12:15

3.0小時

524日週六

下午 13:15-16:15

3.0小時

526日週一

晚上 7:00-10:00

3.0小時

527日週二

晚上 7:00-10:00

3.0小時

      總時數﹕

15小時

 
 
 
 
課程目標
基督教悠長的傳播歷史中,先後在不同的文化載體中有各異的發展。當基督教落在中國文化的土壤裡,它如何既保持其核心信仰,同時生發成為「中國的宗教」?本科目旨在幫助同學初步認識中國文化的基本要旨,並透過閱讀和撰寫專文,探索中國文化與基督教會遇時所產生的碰撞與融合,及思考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的意義。
 
科目大綱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
    中國文化的結構
    天人之際 四    成聖之路 
    政治與國家
    倫理與道德
    民間信仰化的中國基督教
    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嘗試
 
教科書
卓新平:《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求同與存異》。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7
楊慶球:《中國文化新視域:從基督教觀點看中國文化》。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
 
 
科目要求
1. 閱讀(1,200分鐘,25%
·         選擇參考書目中的一至二本書,閱讀最少300
·         在閱讀表格上列出已閱讀之書目及頁數,連同專文一起呈交
 
 
 
2. 專文(3,300分鐘,75%
在課程範圍內選定一個主題,並依循以下其中一個方向,撰寫6,000字至7,000字的專文一篇
·         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比較(以理論為中心)
·         本色化的探討(以主題或人物為中心)
    內容應包括:
·         相關研究成果的整理
·         個人的看法與反思
 呈交日期﹕於727或之前將功課上載至網上校園本科課室。
 
 
參考書目
邢福增、梁家麟。《中國祭祖問題 》。香港:建道神學院,1997
汕頭大學文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編:《基督宗教與中西文化交流》。 汕頭:汕頭大學,2013
李天綱。《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李錦綸。《信德生活天人際:獻給中國的位格倫理》。 新北:真哪噠出版社,2024
卓新平。《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處境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卓新平。《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求同與存異》。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7
林榮洪、溫偉耀:《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1
林鴻信。《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以信仰與道德的分際為中心》。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中心,2009 
段琦。《奮進的歷程 : 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梁家麟。《徘徊於耶儒之間》。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97
許志偉、趙敦華主編。《衝突與互補:基督教哲學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連曦著。何開松、雷阿勇譯。《浴火得救:現代中國民間基督教的興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
莊祖鯤。《契合與轉化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更新之路》。臺北:雅歌出版,1998
張志剛、唐曉峰主編。《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謝扶雅。《基督敎與中國思想》。香港:基督敎文藝出版社,1971
楊慶球。《中國文化新視域從基督敎觀點看中國文化》。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4
褚瀟白。《近現代中國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的相遇》。香港:道風書社,2016
賴品超、李景雄編。《儒耶對話新里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2001
Gernet, Jacques, 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 Conflict of Cultures. 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Mungello, David E., ed.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Its History and Meaning. Nettetal: Steyler Verlag, 1994.
Young, John D. and Leung, Beatrice, eds. Christianity in China: Foundations for Dialogue. Hong Kong: Centre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3.
Young, John D.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The First Encounter.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3.
 

建道神學院
國際學院海外課程

THT576 靈恩運動

2024-2025春季 

授課日期:202556-10*日、513-14

授課時間:7:30-10:30 pm EDT(北美東岸時區)
*5
10日(六)授課時間為9:00am-12:30pm2:00-5:30pm (北美東岸時區)

授課形式:面授 大多倫多地區以外的加拿大同學可以用ZOOM實時同步上課)

講師姓名:陳偉明博士

 

A.       課程內容:

日期

課題

配對課題之閱讀/瀏覽資料

必讀書目
(包括網上短片)

推薦閱讀彙編
(同學可在本科的網上校園下載)

56

(二)

1.      歷史中的靈恩運動

4──楊慶球。《靈風起舞:聖靈教義與靈恩現象剖析》。香港:宣道,2007

第一章:聖靈的教義(頁1-16)。

第二章:歷史中的靈恩運動 (頁17-36

(全文可見於以下網頁:

楊慶球:〈歷史中的靈恩運動〉,時代論壇,20061026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37646&Pid=6&Version=0&Cid=150&Charset=big5_hkscs

 

7──葉先秦。「使命門徒Podcast EP128: 近代五旬節/靈恩運動的發展舆影響」。華福文庫。主持:董家驊。2023923日。下載自:https://artslib.cccowe.org/archives/4705

 

1-1 廖炳堂。〈從聖經及教會歷史看靈恩運動〉。下載自:

https://resources.abs.edu/%E5%BE%9E%E8%81%96%E7%B6%93%E5%8F%8A%E6%95%99%E6%9C%83%E6%AD%B7%E5%8F%B2%E7%9C%8B%E9%9D%88%E6%81%A9%E9%81%8B%E5%8B%95/

 

 

 

2.      近代靈恩運動之歷史和發展

3──廖炳堂《靈修神學:    理論與實踐》第8章:〈五旬宗及靈恩運動之靈修神學〉

2-1 葉先秦_五旬節運動入華初期史略

2-2葉先秦:從教義和歷史看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異同

2-3莊飛:神召會聖靈教義的神學基礎

57

(三)

3.      靈恩派釋經基礎

 

3-1 廖炳堂:「不可兼容論」和後現代註釋學

3-2 葉先秦:五旬宗研究導論:現象或歷史、神學進路的問題

 

4.      基督爲中心之聖靈觀

3──巴刻《活在聖靈中》第2章〈聖經裏的聖靈〉

4-1黃仲堅:從聖靈之窗看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

58

(四)

5.      靈洗與聖靈充滿

1──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第1章〈聖靈充滿與靈命更新〉 (作者郭鴻標)

 

5-1葉先秦:路加聖靈觀的五旬節事件詮釋

6.      聖靈、教會和恩賜

5──卡森著。何劉玲譯。《聖靈的大能 :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至十四章》。美國:麥種,2005

3章〈預言和方言:追求那更好的(林前十四119)〉

4章 〈次序與權柄:約束屬靈的恩賜(林前十四2040)〉

 

6-1古德恩:《系統神學》第52-53章「屬靈恩賜」

6-2 廖炳堂:「方言」

6-3孟惠霖:《聖靈與能力》第8章(方言作爲憑據〉

59

(五)

7.      終止論

1──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第3章〈新約先知預言」(作者郭偉聯)

7-1王生堅:探討 logos (神的道)是否等同 rhema (神的話)

8.      權能布道與神醫

 

8-1鄭腓力:溫約翰--是敵是友

8-2孟保羅:神迹與奇事

8-3杰克.戴雅(Jack Deere):聖靈權能大驚異

510

(六早上)

9.      趕鬼與地域邪靈

1──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第5章〈再思屬靈爭戰與地域邪靈〉(作者廖炳堂)

 

510

(六下午)

10.  內在醫治

2──廖炳堂主編。《醫治神學的反思》初版。香港:建道,2011

本論二:「內在醫治」(頁103-216)。

 

10-1王敬弘:心靈的治愈

 

513

(二)

11.  使徒的恩賜與職份

 

11-1廖炳堂:新使徒運動的近貌與辨析

11-2魏格納:《今日使徒》第1章「使徒登上舞臺」

11-3慕賢思:新一輪宗教革命下的「新使徒教會」

514

(三)

12. 「五旬宗和靈恩運動」教會觀

 

靈恩運動的回顧與反省

 

總結

 

12-1廖炳堂:〈第三章: 五旬宗和靈恩運動 教會論的歷史演變——一個傳統福音派的評析〉;回應/李天鈞

 

12.2 郭鴻標: 〈第四章: 聖靈的教會觀與聖靈充滿〉;回應/葉先秦

 

12-3 何國華。〈靈恩運動的回顧與反省〉。ACEM華人基督教聯會。2011119日。下載自:https://shorturl.at/LFjUt

 

 

 

B.        教科書目(包括網上媒體)

Ø   以下7份材料,共612頁,是學生在此課程必讀材料。 

 

編號

書名 / 片名

備注

1

(256)

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第二版。香港:建道,2009

 

Ø   此書乃結集,是傳統福音派觀點評論靈恩運動的主要課題。

Ø   本書可下載於「建道信仰資源庫」;【電子書】《靈恩運動的反思》:

https://shorturl.at/x03Ag

 

2

(114)

廖炳堂主編。《醫治神學的反思》初版。香港:建道,2011

本論二:〈內在醫治〉(頁103-216)。

Ø   本書可說是《靈恩運動的反思》的續篇,進一步反省「醫治」這個重要的課題和教會職事。本書探討在於教會群體如何合乎聖經真理的教導、適切社會的需要,以及回應這時代的挑戰。

Ø   本書可下載於「建道信仰資源庫」;【電子書】《醫治神學的反思》:

https://shorturl.at/ZSLSz

 

3

(33)

廖炳堂。《靈修神學: 理論與實踐》第二版。香港:建道,2015

8章:〈五旬宗及靈恩運動之靈修神學〉

Ø   全書爲重要參考,認識福音信仰如何追求「屬靈」的理論與實踐, 以對照靈恩運動之進路。

Ø   本書可下載於「建道信仰資源庫」;【電子書】《靈修神學:理論與實踐》https://shorturl.at/xSHI6

 

4

(41)

巴刻著。霍玉蓮譯。《活在聖靈中》。六版。香港:宣道,2009

2章〈聖經裏的聖靈〉(頁60-100

 

Ø   留意巴刻强調聖靈的工作乃延續基督的工作

Ø   全書可在網上閱讀,https://bit.ly/2ARJ4YO

5

(36)

楊慶球。《靈風起舞:聖靈教義與靈恩現象剖析》。香港:宣道,2007

第一章:聖靈的教義(頁1-16)。

第二章:歷史中的靈恩運動 (頁17-36

Ø    

6

(108)

卡森著。何劉玲譯。《聖靈的大能 :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至十四章》。美國:麥種,2005。頁137-244

3章〈預言和方言:追求那更好的(林前十四119)〉

4章〈次序與權柄:約束屬靈的恩賜(林前十四2040)〉

 

Ø    

7

(50分鐘/24)

葉先秦。「使命門徒Podcast EP128: 近代五旬節/靈恩運動的發展舆影響」。華福文庫。主持:董家驊。2023923日。下載自:https://artslib.cccowe.org/archives/4705

 

Ø    

 

 

C.        推薦閱讀彙編書目

Ø   以下21份材料,學生自行選讀至少 83

Ø   自行在網上校園 (除了1-1 在建道信仰資源庫連結)下載。

 

 

推薦閱讀彙編

文章出處

1

1-1 廖炳堂。「從聖經及教會歷史看靈恩運動」。

廖炳堂。「從聖經及教會歷史看靈恩運動」。建道信仰資源庫。下載自:

https://resources.abs.edu/%E5%BE%9E%E8%81%96%E7%B6%93%E5%8F%8A%E6%95%99%E6%9C%83%E6%AD%B7%E5%8F%B2%E7%9C%8B%E9%9D%88%E6%81%A9%E9%81%8B%E5%8B%95/

 

2

2-1 葉先秦_五旬節運動入華初期史略

 葉先秦。<五旬節運動入華初期史略>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第 64 (20164 ),頁 21-30

3

2-2葉先秦:從教義和歷史看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异同

 葉先秦。<從教義和歷史看五旬節派和靈恩派的异
同>。《神召神學院院訊》第159 期(2007年),無頁碼。

3

2-3莊飛:神召會聖靈教義的神學基礎

莊飛 。<神召會聖靈教義的神學基礎>。網頁《神召會網站》  。年份不詳。http://www.aog.org.tw/AG-belief/Pentecost.HTML(下載日期2003/8/13)。

(此連結已不復存在,但檔案將上載到網上校園。)

4

3-1 廖炳堂:「不可兼容論」和後現代註釋學

 

廖炳堂。《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研究導論及趨勢評估》。香港:天道,2021。頁102-125

5

3-2葉先秦:五旬宗研究導論:現象或歷史、神學進路的問題

葉先秦 。<五旬宗研究導論:現象或歷史、神學進路的問題>。《浸神學刊》第 8 期(2010年), 頁 115-128

6

4-1黃仲堅:從聖靈之窗看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

黃仲堅。<從聖靈之窗看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2016/8/10Global Christianity and Contextual Theological Reflection Website.

http://www.globalandcontextual.org/en/special-topics/60-ecclesiology/380-2016-08-10-04-55-02 (下載日期2016/8/10)。

(此連結已不復存在,但檔案將上載到網上校園。)

7

5-1葉先秦:路加聖靈觀的五旬節事件詮釋

葉先秦。<路加聖靈觀的五旬節事件詮釋>。2005/8/3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pentecostal&article_id=2155075(下載日期2006.1.2

(此連結已不復存在,但檔案將上載到網上校園。)

8

6-1古德恩:《系統神學》第52-53章「屬靈恩賜」

古德恩著 。張麟至譯。《系統神學》。臺北:更新傳道會,2011

9

6-2 廖炳堂:「方言」

廖炳堂。《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研究導論及趨勢評估》。香港:天道,2021。頁數196-207

10

6-3孟惠霖:《聖靈與能力》第8章「方言作爲憑據」

孟惠霖、孟保羅著 。楊子江、陸張潔明譯。《聖靈與能力 : 五旬節經驗的基礎》。香港:羨智領袖學院,2010

11

7-1王生堅:探討logos(神的道)是否等同rhema(神的話)

王生堅。<探討logos(神的道)是否等同rhema(神的話)>。《神召神學院院訊》(2018 6 月),頁1-4

12

8-1鄭腓力:溫約翰--是敵是友

鄭腓力、派東尼著 。梁家麟譯。《溫約翰──是友是敵》。香港 : 福音,1992

13

8-2孟保羅:神迹與奇事

孟保羅著 。葉先秦弟兄譯。<神迹與奇事>。2006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pentecostal&article_id=3220713 (下載日期 2007/4/12

(此連結已不復存在,但檔案將上載到網上校園。)

14

8-3杰克.戴雅(Jack Deere):聖靈權能大驚异 [1]

杰克.戴雅著 。任孝琦譯。《聖靈權能大驚異 : 一位達拉斯神學院教授對靈恩的經歷與反思》 。臺北:以琳,1995

15

10-1王敬弘:心靈的治愈

王敬弘 。《心靈的治愈》。台中:光啓,1980。第 3 5 章。http://www.catlib.work/blog/2018/10/13/%e5%bf%83%e7%81%b5%e7%9a%84%e6%b2%bb%e6%84%88/(頁19-34

(此連結已不復存在,但檔案將上載到網上校園。)

 

16

11-1廖炳堂:新使徒運動的近貌與辨析

廖炳堂。<新使徒運動的近貌與辨析>簡報。20191210日。

17

11-2魏格納:《今日使徒》第1章「使徒登上舞臺」

彼得.魏格納(C. Peter Wagner)著 。張洵宜譯。《今日使徒:神要行新事,復興今日教會》新北市 : 橄欖,2017。第 1 章「今日使徒」。

18

11-3慕賢思:新一輪宗教革命下的「新使徒教會」

慕賢思。<新一輪宗教革命下的「新使徒教會」>。《傳遞生命》第 106期(20065 6 月):頁 34-38

19

12-1廖炳堂:「五旬宗和靈恩運動」教會論的歷史演變——一個傳統福音派的評析;回應/李天鈞

 

廖炳堂、黃漢輝 主編。《聖靈與教會:福音信仰和五旬宗的對話》。第三章:「五旬宗和靈恩運動」教會論的歷史演變——一個傳統福音派的評析/廖炳堂;回應/李天鈞。

 

20

12-2 郭鴻標:聖靈的教會觀與聖靈充滿;回應/葉先秦 

 

廖炳堂、黃漢輝 主編。《聖靈與教會:福音信仰和五旬宗的對話》。第四章: 聖靈的教會觀與聖靈充滿/郭鴻標;回應/葉先秦。

21

12-3 何國華。「靈恩運動的回顧與反省」。

 

何國華。「靈恩運動的回顧與反省」。ACEM華人基督教聯會。2011119日。下載自:https://shorturl.at/LFjUt

 

22

13-1劉達芳:向聖靈運動進言

劉達芳。<向聖靈運動進言>。《國度復興報》。20161127日 。https://www.krt.com.hk/post/2037/ (下載日期 2020/4/12

23

13-2滕近輝:分辨靈恩的十二項原則

滕近輝。<分辨靈恩的十二項原則>。《宣道牧函》第39期(2004 12 月)。

24

13-3葉先秦:五旬宗的終末論對現今的意義

葉先秦。<五旬宗的終末論 對現今的意義>。《華文五旬宗研究期刊》創刊號(2017年秋),頁碼不詳。

 

D.       功課要求

l         

 作業1:專文 (80%)

1           指定的專文題目:「從正面及反面評論靈恩運動第三波之屬靈爭戰理論和實踐」

2           專文字數:5000-6000

3           在專文最後寫上內文字數(字數不包括目錄、注脚、參考書目)

4           撰寫此專文前,必須閱讀以下7篇文章:

 

 

 

做專文必讀文章

出處

 

1

1──廖炳堂編《靈恩運動的反思》第5章「再思屬靈爭戰與地域邪靈」(作者廖炳堂)

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第二版。香港:建道,2009

2

2──廖炳堂《靈修神學:    理論與實踐》第8章:「五旬宗及靈恩運動之靈修神學」

廖炳堂。《靈修神學:    理論與實踐》第二版。香港:建道,2015。第8章:  〈五旬宗及靈恩運動之靈修神學〉

 

3

(28)

 

 

專文必讀1──廖炳堂:評估柯瑞福的神學方法論和權能轉移觀

 

 

廖炳堂。<評估柯瑞福的神學方法論和權能轉移觀>。《建道學刊》第33 期(2010 1月):頁 111-38

4

(10)

 

 

專文必讀2──李天鈞:屬靈爭戰觀念的再思:從基督徒會否被鬼附說起

 

 

李天鈞。<屬靈爭戰觀念的再思:從基督徒會否被鬼附說起>。《華文五旬宗研究期刊》創刊 號(201710 ):頁45-54 頁。

5

(21)

 

 

專文必讀3──莫陳咏恩:屬靈爭戰的宣教範式

 

 

莫陳咏恩。<屬靈爭戰的宣教範式>。《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 53 期(20127 月):頁 109-129

6

(6)

 

 

專文必讀4──溫以諾:「屬靈爭戰事奉」指南

 

專文必讀5──廖炳堂:從神學角度評析柯瑞福的內在醫治觀

 

溫以諾。<「屬靈爭戰事奉」指南>。《大使命雙月刊 》第 103 期(20134 月): 頁 19-24

7

(40)

 

 

專文必讀5──廖炳堂:從神學角度評析柯瑞福的內在醫治觀

 

 

廖炳堂。<從神學角度評析柯瑞福的內在醫治觀>。《建道學刊》第31 期(2009 1 月):頁 53-82。也收錄於 廖炳堂編著 《醫治神學的反思:身心醫治及教會實踐》。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頁 105-139

 


 

專文評分準則表

專文評分準則

水平高

水平差

A. 對指定參考文章之理解

理解準確及全面, 用客觀中立文字先就不同課題報告不同觀點, 後評論

誤解、曲解或片面理解, 沒有報告便評論

B. 分析及比較:支持及反對屬靈爭戰的觀點及論據(包括釋經及理性邏輯)

比較論證客觀及全面, 推論有力

比較片面、主觀、推論不嚴格

C. 組織及表達

簡潔、直接、準確之理性文字、議論文體裁

感性文字, 表達缺乏層次,組織鬆散

D. 專文格式及脚注

符合學院專文一般要求,詳見《神學研究指南》(在網上校園自行下載)

直接引述別人著作而不加引號、不下脚注、不加自己的解說,或間接引述著作而注脚不全,出現以上情况均涉嫌抄襲。

 

作業2:閱讀紀錄表 (20%)

1           學生必須閱讀以下800頁的材料:

1.1         必讀書目(共612頁)

1.2         推薦閱讀彙編(在24份中,選讀至少83頁)

1.3         專文必讀1-5(共105頁)

2           填寫本科指定的「閱讀記錄表」,在表上填上所讀的書名/文章名稱、頁數、
所用時間。本科指定的「閱讀記錄表」在網上校園下載。

3           將「閱讀記錄表」附在專文末頁。

 

呈交日期﹕

Ø   2025年714,按以上指引完成後將份作業合為一份「合併作業」,上載至網上校園本科功課區

 

E.        參考書目

 

大衛.豪爾著。劉良淑譯。《認識聖靈的能力》(前名為「聖靈的能力」)。台北:校園,1992

丹尼爾.塔佩納等著。陳季瑜譯。《神學篇 : 聖靈論 : 聖經中的聖靈. 保惠師. 聖靈論的發展史》。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04

卡森著。何劉玲譯。《聖靈的大能 : 哥林多前書第十二至十四章》。美國:麥種,2005

方鎮明。《經驗神:基督教神學5下——聖靈論:聖靈能力與復興火焰》。爾灣:以馬忤斯門徒訓練中心,2025

朱鏡明、黃瑞君。《神學篇 : 聖靈論 : 聖經中的聖靈. 保惠師. 聖靈論的發展史》。香港:冬青樹,2004

吳恩溥。《聖靈充滿真義》。台北:聖文社,1992

何志滌 。《從靈飛越》。香港:印象文字,2021

唐崇榮。《聖靈與福音》。台北:中福,1994

唐崇榮。《聖靈的洗與恩賜》。二版。台北:中福,2002

唐崇榮。《聖靈、禱告、復興》。三版。台北:中福,2002

唐崇榮。《聖靈、良心或撒但的聲音》。二版。台北:中福,2005

索拉爾著。郭秀貞譯。《聖靈的恩賜與職務》。台北:以琳,1987

陳終道。《聖靈的工作》。增修版。香港:天道,1985

區可茵。《靈風牽引:合一與全球化視野下的五旬宗》。香港:德慧文化,2024

張慕皚。《近代靈恩運動──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二版。香港:建道神學院,2004

麥格納著。林約翰譯。《醫治(更新版)》。台北:以琳,1998

賀西納著。魏玉琴譯。《靈恩運動──美國聖節與五旬節運動史》。台北:中福,1996

楊牧谷。《狂飈後的微聲: 靈恩與事奉》。四版。香港:卓越,1994

楊慶球。《靈風起舞:聖靈教義與靈恩現象剖析》。香港:宣道,2007

 

廖炳堂。《五旬宗及靈恩運動──研究導論及趨勢評估》。香港:天道書樓2021

廖炳堂。《靈恩運動的反思》。二版。香港:建道神學院,2008

廖炳堂、黃漢輝編。《聖靈與教會:福音信仰和五旬宗的對話》。香港:建道神學院、神召神學院,2014

廖炳堂編。《醫治神學的反思》初版。香港:建道,2011

劉義。《全球靈恩運動與地方基督教:一種生活史的考察》。台北:基督教文藝社,2018

慕安得烈著。臺灣福音書房編輯室譯。《基督的靈》。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71

潘嘉樂著。楊子江譯。《靈風愛火:再思聖靈論》。香港:基道,2002

駱威廉著。區秀芳、羅志祥譯。《靠聖靈行事》。香港:證主,1991

滕近輝。《靈力剖視 : 聖靈比喻硏究》。三版。香港:天道,1992

蘇穎智。《認識聖靈及聖靈的工作》。台北:種籽,1988

Lockyer, Herbert. All About the Holy Spirit.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95.

Stanley M. Ed.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Pentecostal and Charismatic Movements: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2.

Wilkinson, Michael, Ed. Brill's Encyclopedia of Global Pentecostalism. Leiden: Brill, 2021.

 

F.         附錄

 

一些靈恩網站 (包括靈恩聚會視頻):

1.          國度禱告網, http://www.kp24-newway.com/prayer/?_fp=451

2.          聖神內更新團體(香港天主教神恩復興運動的一員)
https://www.ris.org.hk

3.          611 靈糧堂, https://church611.org/

4.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 http://chinese.fgtv.com/

5.          以利亞牧師特會現場直播,愛修新媒,3-29-2019,

6.         

Benny Hinn,   (radical)

7.          Kathryn Kuhlman Keenly Hearing God's Voice: Three Consecutive Ear Openings,

8.          Reinhard Bonnke prays for sick,  

9.          趙鏞基牧師特別聚會,2019-09-05,

 

 一般研經及神學資料網站

1.          基督教神學與教義圖表, http://www.edzx.com/read/view/index/1429/

2.          恩典在綫, http://www.edzx.com/read/read_list/index/

3.          信仰之門, http://www.godoor.net/

4.          研經工具網站, http://home.yanjinggongju.com/b/web/ (非常推薦研經工具軟件, 簡單電郵注册)

5.          三一閣, http://31team.org/book/

6.          士每拿培訓資料中心, https://www.smyrnasrci.org/

7.          聖經工具--信望愛信仰與聖經資源中心,https://bible.fhl.net/index.html

8.          STEP Biblehttps://www.stepbible.org/?lang=zh_TW



[1] 傑克.戴雅 乃第三波領袖,之前持守終止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