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至11月22日 (每週一課)
每次上課時間略有不同,請切切留意課程大綱。
科目統籌教授:陳韋安牧師 ;課室職員:Olivia Au
科目編號 : PT527-E
A)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深化學生對海外華人教會發展與建立的理解,並探討其在當地社區的影響和挑戰。我們將研究華人教會的歷史背景,理解其特殊的文化和社會脈絡,並分析其在當地社會的角色和貢獻。此外,我們也將探討如何有效地在海外建立和發展華人教會,並尋求解決其可能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希望學生能夠透過本課程,增強對海外華人教會的認識,並獲得實際的建立和發展華人教會的策略和技巧。
B) 上課形式:
實時zoom上課(課堂鏈結會放在課室裡,同學當進入課室後便可看到相關資料),可重溫上堂錄影。


TH502-I / TH102-I 神學治學法 網上科目(本科屬自由選修)
一、科目簡介
本科目讓同學瞭解「神學」怎樣作爲一門學問,並認識及理解神學教育各個範疇與分類。實踐方面,本課程將教導神學基本治學之道,通過思考與實際訓練,讓同學認識神學研究的方法與步驟,從而掌握如何搜集資料、整理、思考分析與寫作專文。
二、科目內容
1. 理論篇:「神學」是什麽、神學訓練、介紹神學院、神學治學的生命等。
2. 實踐篇:
資料搜集:學習使用圖書館(認識圖書館、學習搜尋書籍與借書還書程序)
學習使用註釋、書目及論文撮要、運用網上資源等寫作格式(例如:書目及注釋格式)及資料收集
閱讀及撰寫讀書報告
寫作研究專文的技巧與步驟(確定研究方法、題目選訂、大綱擬定、資料搜集、寫作過程、結論與引言、防範抄襲等)
三、科目安排
>> 文憑/碩士生請細閱 TH502-I 課程大綱
>> 學士/證書生請細閱 TH102-I 課程大綱

NT532-I / NT132-I -- 新約研究
一、科目目標
完成本課程後,學員該可達致下列學習目標:了解及掌握新約各書卷的體裁及神學架構、早期教會的社會及政治生態、早期教會的神學思想,及各書卷的一般導論問題。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張雲開老師 本院聖經系副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韓思捷先生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日期: 2025年9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十五個單元)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請注意:線上(zoom)導修課
10月21日(TUE) HKT 9:00pm
2.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3. 呈交個人專文:題目五選一 (80%)
4. 呈交閱讀記錄······ (20%)四、科目要求(碩士及文憑)
1. 閱讀
1.1 聖經 (讀完一次新約)
1.2 教科書
孫寶玲著。《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8
(Purchase ebook :https://readmoo.com/book/210313771000101?srsltid=AfmBOoosYuLzpFGMqwwQzei_Hcb0DfjuxN0JRZqoJkIOcqJJRvCbPCTh )
1.3 課堂講義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呈交閱讀記錄 20%
- 同學必須讀完一次新約並按課程行事曆於觀看各單元前讀完該單元之指定閱讀,即(R = xxx)所指定的閱讀內容。
- 完成閱讀後同學須填寫閱讀記錄(見e-campus內閱讀記錄表)。閱讀記錄當於繳交立場論文作業時與立場論文一併繳交。
3. 呈交立場論文 80%
本科只設一份論文作業,同學可挑選下列其中一條題目作為寫作命題(不設自選題):
1. 保羅倡議廢除奴隸制度: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2. 按照保羅的說法,新約時期之後神蹟便會消停: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3. 保羅不許婦女在教會有教導職事: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4. 《新約》信息有「反帝國」的傾向: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5. 保羅為人不容易相處: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立場論文的論點要清楚。舉例說,如果你有五個要點來支持你的論文立場,論文就應該有五個大段落來論述你的五大要點,加上引言和結論。立場論文必須以完整段落寫作,不得以大綱要點形式表達。每個要點段落必須清楚表述支持該要點的論證和對相反的論述提出反駁,不能只表述自己的立場,而不理會其他的論點或立場。
文章字數 (不計註腳)限於6500至7000字之間,字數過多或不足,每500字扣減分數一等(例:由A-扣減至B+)。如以英語書寫(不建議),字數要求為中文字數的打七折。
同學必須各自完成自己的論文作業,不得借他人之手。寫作過程須注意及遵守一般論文著作規則,引徵及使用他人材料必須正確地給予注引,不得肆意抄襲,違者論文無分。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學士及證書)
1. 閱讀
1.1 聖經 (讀完一次新約)
1.2 教科書
孫寶玲著。《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8
1.3 課堂講義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呈交閱讀記錄 20%
- 同學必須讀完一次新約並按課程行事曆於觀看各單元前讀完該單元之指定閱讀,即(R = xxx)所指定的閱讀內容。
- 完成閱讀後同學須填寫閱讀記錄(見e-campus內閱讀記錄表)。閱讀記錄當於繳交立場論文作業時與立場論文一併繳交。
3. 呈交立場論文 80%
本科只設一份論文作業,同學可挑選下列其中一條題目作為寫作命題(不設自選題):
1. 保羅倡議廢除奴隸制度: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2. 按照保羅的說法,新約時期之後神蹟便會消停: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3. 保羅不許婦女在教會有教導職事: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4. 《新約》信息有「反帝國」的傾向: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5. 保羅為人不容易相處:同意、反對、其他(請清楚表達)。
立場論文的論點要清楚。舉例說,如果你有五個要點來支持你的論文立場,論文就應該有五個大段落來論述你的五大要點,加上引言和結論。立場論文必須以完整段落寫作,不得以大綱要點形式表達。每個要點段落必須清楚表述支持該要點的論證和對相反的論述提出反駁,不能只表述自己的立場,而不理會其他的論點或立場。
文章字數(不計註腳)限於4000至4500字之間,字數過多或不足,每500字扣減分數一等(例:由A-扣減至B+)。如以英語書寫(不建議),字數要求為中文字數的打七折。
同學必須各自完成自己的論文作業,不得借他人之手。寫作過程須注意及遵守一般論文著作規則,引徵及使用他人材料必須正確地給予注引,不得肆意抄襲,違者論文無分。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15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課程簡介 ( R = Reading ; 孫=教科書) 新約背景。(R à 孫一至四章) |
本週內必須登入、細閱開課通告以及分組 |
Week 2: 23/9-29/9 |
正典、歷史與詮釋。(R à 孫五章);並觀福音問題。(R à 孫六章) |
|
Week 3: |
馬太、馬可。(R à 孫七、八章;馬太福音、馬可福音) |
|
Week 4: |
路加、使徒行傳。(R à 孫九章;路加、使徒行傳) |
|
Week 5: |
約翰福音。(R à 孫十章;約翰福音) |
|
Week 6: |
羅馬書。(R à 孫十一章;羅馬書) |
zoom tutorial: 10月21日(TUE) HKT 9:00pm |
Week 7: |
林前、後。(R à 孫十二章;林前、林後) |
|
Week 8 : |
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R à孫十三至十六章;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 |
|
Week 9: |
帖前、帖後、提前、提後、提多、腓利門。 |
|
Week 10: 18/11-24/11 |
希伯來書。(R à 孫二十章;希伯來書) |
|
Week 11: 25/11-1/12 |
雅各書、彼前、彼後、猶大書。(R à 孫二十一至二十三章;雅各書、彼前、彼後、猶大書) |
|
Week 12: 2/12-8/12 |
約翰書信。(R à 孫二十四章;約翰書信) |
|
Week 13: 9/12-15/12 |
啟示錄。(R à 孫二十五章;啟示錄) |
15/12呈交專文以及閱讀記錄 |
References:
Important NT Journals:
- Biblica (Bib)
- Biblical Theology Bulletin (BTB)
- Catholic Quarterly Review (CBQ)
- Interpretation (Int)
-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New Testament (JSNT)
-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JBL)
-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JTS)
- Novum Testamentum (NovT)
- New Testament Studies (NTS)
- Scottish Journal of Theology (SJT)
- Trinity Journal (TrinJ)
- Westminster Journal of Theology (WJT)
- Zeitschrift für die neu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ZNW)
Commentary Series:
- Anchor Bible (AB): Ecumenical series, detailed recent volumes.
- Baker Exegetical Comment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BECNT): Incomplete, useful for NT exegesis.
- Black’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BNTC): Incomplete, important entries.
- Hermeneia: Critical, less theologically oriented.
- International Critical Commentary (ICC): Detailed, critical, some theologically erudite.
-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NICNT): Complete, evangelical perspective.
- New International Greek Testament Commentary (NIGTC): Evangelical, philological focus, incomplete.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Application Commentary (NIVAC): Evangelical, useful, American context.
- Paideia Commentaries on the New Testament: Newer series, recent methodologies.
- Pilla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focus, incomplete.
- Sacra Pagina: Important Catholic series.
-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WBC): Moderately critical, CD version available.
- Other series: NAC, Concordia Commentary, etc.
For a reliable guide to the commentaries on the New Testament, consult:
- Carson, D. A.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urvey, 7th ed.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13.

LA540-I舊約希伯來文初階 網上科目
【文學碩士(網上修讀模式)主修聖經研究】必修科
文學碩士科目,教牧進修同學可修讀本科。
一、科目目標
藉著Logos Software的協助,讓學員初步掌握基本希伯來文的文法與字義分析,並藉此提高查經的實用性及有效性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高銘謙牧師 本院聖經研究部主任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房瑞琪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十個單元 :2025年9月17日至2026年3月15日
程度:三學分/文學碩士科目(學分可以轉入本院碩士/神學文憑程度課程)
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https://ecampus.abs.edu/) 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與Logos運用,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敬請留意。
2. 八個小測驗:配合講授影片及教科書,在每課完畢之後必須進行一個小測驗(半小時一次),才能進入另一個課堂。每次測驗都是有關翻譯(或音譯) 的測驗,直接在ecampus當中進行,測驗期間可以打開Logos software及參看教科書。(80%)
3. 在沒有參看任何課本的情況之下,單憑記憶手寫希伯來文22個字母,包括Dagesh lene 與 Final form,並且素描(或拍攝)此功課,在9月30日或之前呈交檔案。(20%)
4. **請注意:線上(zoom)導修課 :
10月16日(THUR) HKT 8pm 。
四、教科書
Kelly, P.H. Biblical Hebrew: An Introductory Grammar. 2nd editi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18. (所有學員必須購買教科書,建議在Amazon或Book Depository訂購,或在Logos software當中訂購。請自行訂購。)
學員可選擇以優惠價訂購Logos software,請直接向學院圖書館同工馮小芳Zoe訂購 (fungsiufong@abs.edu )。
五、10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單元 |
建議日期 |
建議進度 |
測驗/功課 |
1 |
17/9-23/9 |
The Alphabet, The Hebrew Vowels Sound Track: Alphabet Song |
30/9/2025 |
2 |
24/9-30/9 |
Dagesh Forte, Silent Sheva, Sign of the Direct Object, Syllables |
第一次測驗 – 音譯(10%) (完成測驗一,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3 |
1/10-7/10 |
Gutturals, the Article, Prepositions with Nouns, vav conjunction |
第二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二,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4 |
8/10-14/10 |
Nouns: Gender, Number; Adjectives: Gender and Number, Attributive and Predicative Usage |
第三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三,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5 |
15/10-21/10 |
Independent Personal Pronoun, Demonstrative Pronoun, Construct Relationship |
第四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四,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6 |
22/10-28/10 |
Pronominal Suffixes on Preposition and Nouns; Verb: Qal perfect, Pronominal Subjects, Word Order Sound Track: (1) Perfect Person + (2) Pronominal suffixes |
第五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五,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7 |
29/10-4/11 |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Numerals, The Remaining Stems of the Perfect |
第六次測驗 – 翻譯(10%) |
8 |
5/11-11/11 |
Qal Imperfect of the Strong Verb, Jussive and Cohortative, The Imperfect of the Remaining Stems Sound Track: (1) Imperfect Person |
第七次測驗 – 翻譯(10%) (完成測驗七,方可進入下一個單元) |
9 |
12/11-18/11 |
STUDY WEEK / TAKE A BREAK |
|
10 |
19/11-25/11 |
Pronominal Suffixes for Perfects and Imperfects, Imperatives |
|
11 |
26/11-2/12 |
Infinitives, Participles |
第八次測驗 – 翻譯(10%) |
12 & 13 |
3/12-16/12 |
REVISION |
|
*註:由本學年開始,網上語文科目(VOD) 給予碩士/文憑同學在時間管理上有更大彈性,同學在所註冊的季度開始之後,可以在六個月內(即 2026年 3月 15日前)完成這科目所有的要求。惟六個月修讀期的同學,不再容許申請測驗/功課延期。另外,若於春季修此科的同學要加倍留意自己是否已申請「畢業」,準備畢業者必須於6月18日之前完成此課程要求。 |

聖經選修科
一、科目簡介
⼀直以來,不少學者以為,腓⽴比書的中⼼信息 就是喜樂。這實在是⼀個膚淺的理解。另⼀⽅ ⾯,不少學者又以為腓⽴比書為⼀拼湊的書信, 導致全卷經⽂缺乏焦點、主題及關連。本科⽬綜 覽腓⽴比書全部四章經⽂,細察七個舊約經⽂的 「暗引」(Allusion),並藉「敘事角⼒」的理論去 論證保羅在腓⽴比書的核⼼關懷:他為福⾳受苦 坐牢是出於神的旨意。
二、科目目標
•
簡介腓立比書的詮釋歷史及爭議。
•
研讀多段腓立比書的舊經經文暗引
•
深入解釋幾段具爭議性之經文。
•
剖析保羅如何編織多段暗引成為一個敘事世界。
• 研究保羅塑造腓立比信徒敘事身分的策略。
•
簡介腓立比書的詮釋歷史及爭議。
•
研讀多段腓立比書的舊經經文暗引
•
深入解釋幾段具爭議性之經文。
•
剖析保羅如何編織多段暗引成為一個敘事世界。
• 研究保羅塑造腓立比信徒敘事身分的策略。
三、教科書
葉應霖。《敍神敍人之爭:腓立比信徒的身分塑造與靈性追尋》。香港:建道神學院,2024。
有關課程要求:
文憑/碩士生,請參考 NT665-I 課程大綱。
證書/學士生,請參考 NT165-I 課程大綱。

高銘謙牧師 講授(影片)
一、科目簡介和目標
歷代志藏有精深的聖殿敬拜神學思想,歷代志作者為第二聖殿的群體述說一次聖殿敬拜的重要,以及其天地同步敬拜的神學。以色列民能藉聖殿帶來通上天上的敬拜,並在此處經驗垂聽而赦免的恩典,利未人的音樂帶有先知性的代言,為那一代的以色列民述說神的信實不改變。
就在混亂、不安與對立的世代中,歷代志對聖殿的禮祭滿有信心,相信只要神的應許確定(代下七14),那怕面對的是多強大的仇敵,神都能帶來盟約性的平安。因此,本課程將為學員解釋歷代志的敬拜神學,讓人在混亂的世代中看見天地同步的盼望,以此說明列王的更替中如何活出尋求神的信仰。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高銘謙牧師 本院聖經研究部主任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陳文燕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八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5年9月17日至12月16日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碩士/文憑)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1) 閱讀:在修讀期間,閱讀教科書中的其中500頁(自由選擇)。(28%)
2) 選擇以下其中三項題目作答(72%)
尋求神的神學 |
利未歌頌者的先知代言 |
聖殿神學 |
報應觀 |
禱告神學 |
家譜 |
利未人的角色 |
大衛之約 |
(每項2,000字,一共6,000字)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證書/學士)
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1) 閱讀:在修讀期間,閱讀教科書中的其中300頁(自由選擇)。(28%)
2) 選擇以下其中兩項題目作答(72%)
尋求神的神學 |
利未歌頌者的先知代言 |
聖殿神學 |
報應觀 |
禱告神學 |
家譜 |
利未人的角色 |
大衛之約 |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教科書
高銘謙。《歷代志上:預備天地同步的聖殿敬拜》。香港:明道社,2016。
高銘謙。《歷代志下:啟動天地互通的聖殿敬拜》。香港:明道社,2018。
六、13週模式修課進度表
週 單元 內容 活動 / 期限 Week 1 : 1 課程簡介。導引,成書背景,波斯帝國,歷代志神學,家譜導引。 Week 2: 24/9-30/9 2 歷代志家譜與雅比斯的禱告(代上一至九章) 完成收看第二課的所有影片。 Week 3: 1/10-7/10 3 尋求神的神學,利未歌頌者的設立(代上十至十六章) 完成收看第三課的所有影片。 Week 4: 8/10-14/10 4 聖殿神學(一):大衛之約,天地同步的聖殿敬拜(代上十七至二十九章) 完成收看第四課的所有影片。 Week 5: 5 聖殿神學(二):禱告神學,報應觀,天地互通(代下一至九章) 完成收看第五課的所有影片。 Week 6: 22/10-28/10 6 代下七14所主導的列王興衰(代下十至二十章) 完成收看第六課的所有影片。 Week 7: 29/10-4/11 7 「由好轉壞」與「由壞轉好」的君王(代下二十一至二十八章) 完成收看第七課的所有影片。 Week 8: 5/11-11/11 8 希西家與約西亞的中興(禮祭),被虜神學(代下二十九至三十六章) 完成收看第八課的所有影片。 Week 9: 12/11-18/11 Week 10: 19/11-25/11 Week 11: 26/11-2/12 Week 12: 3/12-9/12 Week 13: 10/12-16/12 16/12 呈交所有功課。
17/9-23/9
本週內必須登 入 E-campus, 細閱開課通告並入組。完成收看簡介以及第一課的所有影片。
15/10-21/10

ME543-I /443-I 基督教宣教史 網上科目
一、課程概要及目標:
本課程從福音傳播及教會發展的角度來敘述接近二千年的基督教宣教史。除簡明扼要的介紹從五旬節開始直至現代的基督教宣教歷史外,亦介紹不同時代教會的主流宣教神學、理論及模式,並分析其對宣教運動及教會擴展的影響。本科為學員提供有關基督教宣教歷史中重要事件、宣教議題及人物的基本知識,以幫助學員在今天的堂會及宣教事奉上運用宣教歷史的豐富遺產,作一個更好的宣教人(無論是差者或是傳者)。
二、課程要求
三、學習時數
1) 上課: 1,500分鐘
2) 閱讀與閱讀報告: 900分鐘
3) 分享報告書: 600分鐘
4) 研究報告書: 1,500分鐘
共 4,500分鐘
四、課程內容
1. 課程介紹及基督教宣教史導論:
1. 聖經記載的使徒宣教擴展
2. 教會的兩個架構
2. 國教時期前的宣教(A.D.30-313):
3. 初期教會的宣教擴展
4. 拉丁世界的宣教擴展
5. 早期的修道主義
3. 國教制度下的宣教(A.D.313-1500):
6. 西歐及英倫三島的宣教
7. 宣教的重要挫敗:伊斯蘭教的興起及維京人的破壞
8. 教會的回應:修道院的更新及十字軍東征
4. 東方教會(羅馬帝國以東)的宣教(A.D.313-1500):
9. 東方教會發展:政教關係與宣教
10. 陸上絲路的宣教
11. 海上絲路的宣教
5. 現代西方殖民擴張的宣教(A.D.1500-1900)I:
12. 預備期:啟蒙運動及改教運動
13. 主流改革者的宣教觀:路德宗與加爾文學派
14. 激進改革者的宣教行動:重浸派
6. 現代西方殖民擴張的宣教(A.D.1500-1900)II:
15. 羅馬天主教的全球擴張期:A.D. 1500-1700
16. 修會與宣教:羅耀拉與耶穌會
17. 從印度,到日本以至拉丁美洲
7. 現代西方殖民擴張的宣教(A.D.1500-1900)III:
18. 基督教現代宣教的萌芽期:A.D. 1700-1800
19. 現代宣教事工靈力的預備:清教徒運動(Puritanism)及敬虔運動(Pietism)
20. 莫拉維亞差會、循道主義的事工及差會的出現
8. 偉大的宣教世紀(A.D. 1800-1900):
21. 威廉克里及現代差傳架構的出現
22. 北美復興運動與宣教
23. 現代差會架構的發展、西方國勢的擴展與普世宣教
24. 姊妹對普世宣教的貢獻
9. 改變的世紀(A.D.1900-2000):
25. 亞洲宣教史
26. 中華宣教史
27. 愛丁堡國際宣教會議(1910)及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28. 靈恩運動與宣教
29. 亞、非、拉教會的興起與普世宣教新面貌
10. 普世全方位的宣教時期(A.D. 2000以後):
30. 回顧與前瞻
31. 伊斯蘭世界的挑戰
32. 廿一世紀華人普世宣教策略
五、指定課本:
必讀課本:(作讀書報告)
1. 禤嘉路德。《宣教披荊斬棘史》。美國中信,2001。(舊版《披荊斬棘》第壹至第五冊) 。
參考課本:(任擇其一,並作讀書報告;必需選擇過去未曾閱讀過的書)
1. 賈禮榮。《基督教宣教史略》,黃彼得譯,東南亞聖道神學院。(Kane, J. Herbert. 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World Mission, Revised ed., Grand Rapids, MI: Baker, 1982.)
2. Walls, Andrew F.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ristian History: Studie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Faith, Maryknoll, NY: Orbis, 1996.
3. Walls, Andrew F. The Cross-Cultural Process in Christian History: Studies in the Transmiss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Faith, Maryknoll, NY: Orbis Books 2002.
4. Winter, Ralph D., Steven C. Hawthorne及陳惠文主編。《普世宣教運動面面觀》(「歷史反醒」部份,181頁至367頁)。美國:大使命中心,2006。
5. 莊祖鯤。《宣教歷史》,Paradise, PA:基督使者協會(亞洲總經銷:道聲出版社),2004。
6. 黃鄧敏主編。《21世紀基督徒裝備100課》(教會歷史篇及宣教篇,326頁至453頁)。香港:世界華福中心,2005。
7. 特里、史密斯及安德森主編。《差傳學概論:認識普世宣教之基礎、歷史與策略》。香港:浸會,2010(宣教歷史部份:11章至15章)。
8.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更新資源(香港),1998。
9. 華爾克著。《基督教會史》。香港:文藝,1992(1970)。
10. 祁伯爾著。《歷史的軌跡—2000年教會史》。台北:校園,2001(1986)。
11. 陶理主編。《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1998(1997)。
12. 約翰‧甘乃迪。《見證的火炬—二千年教會的屬靈歷史》,劉志雄譯,1996。
13. 彭順強。《二千年靈修神學歷史》。香港:天道,2005。
14. 莫菲特著。《亞洲基督教史》。香港:文藝,2000。
15. 莫菲特著。《亞洲基督教史》。卷二:1500-1900。香港:文藝,2012。
16. 林來慰著。《華福運動縱橫談—一個歷史研究(1976-1986)》。香港:華福,1990。
17. Bosch, David J.著。白陳毓華譯。《更新變化的宣教: 宣教神學的典範變遷》。台北:華神,1996。(Bosch, David J. Transforming Mission: Paradigm Shifts in Theology of Mission, Maryknoll, NY: Orbis, 1990.)
18. 樂馬可著。《轉捩點—基督教會歷史里程碑》。美國:中信,2002。
19. 梁家麟。《福臨中華》。香港:天道,1992(1988)。
20. 王永信主編。《廿一世紀華人福音事工新策略》。香港:華福,1998。
21. 林榮洪。《中國神學五十年1900-1949》。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98。
22. 黃錫培編著。《回首百年殉道血:一九00年義和團事件殉道宣教士的生命故事》。美國:中信,2010。
23. 華爾頓著。潘鳳娟譯。《教會歷史背景與年代圖表》。台北:華神,2003(三刷)。
24. 葛羅華著。蕭維元譯。《普世傳道事工之進展》(上下冊)。香港:浸會,1966。
25. 楊清。《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聲,1990。
26. 賴恩融 (Leslie T. Lyall)。《萬有主宰》。台北:中信,1988。
27. Chadwick, Owen.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1995.
28. Fairbank, John King ed., 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74.
29. Guthrie, Stan. Missions in the Third Millennium: 21 Key Trends for the 21st Century, Waynesborom, GA: Paternoster, 2000.
30. Iggers, Georg G. Historiogra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 with a New Epilogue, Middletown, C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5.
31. Irvin, Dale T. and Scott W. Sunquist. History of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 Vol. 1: Earliest Christianity to 1453, Maryknoll, NY: Orbis, 2001.
32. Johnstone, Patrick, The Church is Bigger Than You Think: The Unfinished Work of the World Evangelization. Ross-shire, Great Britain: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s, 1998.
33. Johnson, Paul.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original 1976, Catholic mission history), New York, NY: Touchstone, 1995.
34.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Vol. 1: Beginnings to 1500,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1975.
35.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Vol. 2: A.D.1500 to A.D. 1975,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1975.
36. 賴德烈(Kenneth Scott Latourette)。《基督教在華傳教史》 (A History of Christian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道風譯叢‧5。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9。
37. McManners, John (ed). The Oxfor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8. Moffett, Samuel Hugh.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Asia: Beginnings to 1500, Maryknoll, NY: Orbis, 1998.
39. Moffett, Samuel Hugh.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Asia: 1500 to 1900, Maryknoll, NY: Orbis, 2005.
40. Myers, Bryant L. The New Context of World Mission, Monrovia, CA: MARC, World Vision, 1996.
41. Neill, Stephen.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Revised Ed.) Penguin Books, 1986.
42. Winter, Ralph D. and Steven C. Hawthorne. 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 A Reader (pp. 195-369), Pasadena, CA: William Carey Library, 1999.
六. 課程編排
十三週模式進度 |
活動/期限 |
|
Week 1 : |
課程介紹 #1. 聖經記載的使徒宣教擴展 #2. 教會的兩個架構 |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 |
Week 2: |
國教時期前的宣教(A.D.30-313): #3. 初期教會的宣教擴展 #4. 拉丁世界的宣教擴展 #5. 早期的修道主義 |
|
Week 3: |
國教制度下的宣教(A.D.313-1500): #6. 西歐及英倫三島的宣教 #7. 宣教的重要挫敗:伊斯蘭教的興起及維京人的破壞 #8. 教會的回應:修道院的更新及十字軍東征 |
|
Week 4: |
東方教會(羅馬帝國以東)的宣教(A.D.313-1500): #9. 東方教會發展:政教關係與宣教 #10. 陸上絲路的宣教 #11. 海上絲路的宣教 |
|
Week 5: |
現代西方殖民擴張的宣教(A.D.1500-1900)I: #12. 預備期:啟蒙運動及改教運動 #13. 主流改革者的宣教觀:路德宗與加爾文學派 #14. 激進改革者的宣教行動:重浸派 |
一次線上導修課(zoom) >> 17/10(五)HKT 20:00-21:00 |
Week 6: |
現代西方殖民擴張的宣教(A.D.1500-1900)II: #15. 羅馬天主教的全球擴張期:A.D. 1500-1700 #16. 修會與宣教:羅耀拉與耶穌會 #17. 從印度,到日本以至拉丁美洲 |
|
Week 7: |
現代西方殖民擴張的宣教(A.D.1500-1900)III: #18. 基督教現代宣教的萌芽期:A.D. 1700-1800 #19. 現代宣教事工靈力的預備:清教徒運動(Puritanism)及敬虔運動(Pietism) #20. 莫拉維亞差會、循道主義的事工及差會的出現 |
|
Week 8 : 6/11-12/11 |
偉大的宣教世紀(A.D. 1800-1900): #21. 威廉克里及現代差傳架構的出現 #22. 北美復興運動與宣教 #23. 現代差會架構的發展、西方國勢的擴展與普世宣教 #24. 姊妹對普世宣教的貢獻 |
|
Week 9: |
改變的世紀(A.D.1900-2000): #25. 亞洲宣教史 #26. 中華宣教史 #27. 愛丁堡國際宣教會議(1910)及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28. 靈恩運動與宣教 #29. 亞、非、拉教會的興起與普世宣教新面貌 |
|
Week 10: |
普世全方位的宣教時期(A.D. 2000以後): #30. 回顧與前瞻 #31. 伊斯蘭世界的挑戰 #32. 廿一世紀華人普世宣教策略 |
|
Week 11-13: |
|
17/12呈交 |

CH504-I / 204-I 教會歷史(一):早期基督教會的建立與延續
科目簡介和目標
本課程讓學員認識早期教會歷史由早期教會至早中世紀(一至九世紀)的發展,包括教會的建立,基督教成為國教,及在外族入侵和伊斯蘭教冒起下的東西方教會情況。本課程同時介紹在歷史處境下一些主要教義的發展,包括三一論、基督論和恩典論。本課目標:1. 讓學員認識基督教會的建立,以致外族入侵並伊斯蘭教的冒起下教會的發展。
2. 讓學員認識三一論、基督論和恩典論的歷史神學在處境下的發展。
3. 讓學員認識國家教會的建立並修道主義的發展。
4. 向學員簡介教會歷史研究的名詞、資源和方法。科目安排
文憑/碩士級同學,請細閱課程大綱:CH504-I學士/證書級同學,請細閱課程大綱:CH204-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