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577-I header
BS577-I / 277-I 從聖經看生命塑造
一、科目介紹
信徒的生命塑造是一生的功課,新、舊約聖經提供了不少成長的向度及範疇作為信徒的指引及提醒。本課程揀選了四個信徒普遍都會思考或經驗到的主題:「召命」、「苦難」、「門徒」及「關係」,這幾方面都是信徒生命成長的基礎。這四個課題既可以獨立探討,彼此間亦有緊密的關係。

二、科目目標
在四位老師的帶領下,一同走進聖經的世界,深入探討「召命」、「苦難」、「門徒」及「關係」與信徒生命塑造的關連。

三、科目安排
影片講授:張雲開老師(本院聖經系副教授)、馮耀榮牧師(本院聖經系副教授)、陳思語牧師(本院實用神學系助理教授)及鄭家恩牧師(本院老師)

指導老師:陳思語牧師及鄭家恩牧師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八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21229日至2023329


四、學習模式

1.      收看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https://ecampus.abs.edu/) 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

2.      分享討論:學生可以根據講授影片內容在「自由討論區」進行分享討論

3.      實時線上導修: 267:00-8:30pm 以 Zoom進行,課堂內容提問及專文寫作指導。


五、閱讀資料


5.1必讀資料
【召命篇】(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黎永明等。《創造神學與人生》。香港 : 天道書樓,2016。頁11-28137-159
楊錫鏘。《平凡人生,超凡召命 : 楊錫鏘牧師講道集》。香港 : 吳靜兒,2021。頁14-2482-94185-200

【苦難篇】
馬有藻。《祝福或咒詛?:苦難神學初探》。臺北:華人基督徒培訓供應中心,1999。頁1-129。下載點:http://www.cctrcus.org/Book/Theology/Suffering.pdf

【門徒篇】(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林志堅。〈馬太福音「門徒觀」的研究歷史發展〉。林志堅。《勝過死亡:馬太福音的門徒觀》。新北市:台灣基督教文藝,2018。頁13-59。(BS 2575.6 .C48 L56 2018

沈志雄。〈導論〉。沈志雄。《承傳天國的使命:馬太福音註釋》。香港:中國浸信會神學院,2010。頁1-41。(BS 2575.53 .S53 2010

京士柏(J. D. Kingsbury)。〈耶穌的門徒〉。京士柏著。區信祥譯。《馬太的耶穌故事》。香港:天道,2009。頁167-189。(BS 2575.52 .K564c 2009) 英文原著: Kingsbury, Jack Dean. “The Disciples of Jesus.” In Matthew as Story, 2nd ed., 129-145.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8.BS 2575.52 .K564 1988

【關係篇】(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梁永善。《識讀大衛》。香港 : 道聲,2018。頁2-61126-189

5.2選讀資料

【召命篇】

文章

楊錫鏘。〈實踐門徒的真諦〉。楊錫鏘。《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頁338-362。香港:證主,2017。(於網上校園本課室下載)

高銘謙。〈祭召的召命──仿照神與創造秩序〉。《建道學刊》第56期(20217月),頁3-14

陳韋安。〈巴特的呼召論與成為「基督徒」(homo christianus)的關係〉。《建道學刊》第56期(20217月),頁55-67

Williams, Michael D. “First Calling-The Imago Dei and the Order of Creation- Part I.” Presbyterion 39/1 (Spring 2013): 30-44. (本院有電子檔)

Williams, Michael D. “First Calling-The Imago Dei and the Order of Creation- Part II.” Presbyterion 39/2 (Fall 2013): 75-97. (本院有電子檔)

Lemke, Dale L. “Vocation and Lifelong Spiritual FormationA Christi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on Calling in Mid-career.” Christian Education Journal Vol.17 (2) ( 2020) , p.301-324. (本院有電子檔)

Francis, Leslie J., Simon Foster, David W. Lankshear and Ian Jones. “What helps Christians Grow An Exploratory Study Distinguishing among Four Distinctive Pathways.” New York: Springer US. Pastoral Psychology Vol.68 (4) (2019), p.379-392.(本院有電子檔)

書籍

高銘謙。《迷霧裡的召命》。香港:宣道,2022

楊錫鏘。《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香港:證主,2017

年年總有美意 : 貫穿一生的召命 / 凱瑟琳.卡哈蘭, 邦尼.米勒-麥理摩亞合編 ; 古志薇譯.

香港 :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2020。英文原著﹕Cahalan, Kathleen & Bonnie J. Miller-McLemore, ed. Calling all Years Good: Christian Vocation throughout Life's Seasons.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2017.

拉伯頓(Mark Labberton) 著。黃雅蓓譯。《21世紀的呼召》。Houston, Tex. : 美國福音證主協會,2016。英文原著﹕Labberton, Mark. Called : the Crisis and Promise of Following Jesus Today. Downers Grove, Ill. : IVP Books, 2014.

楊錫鏘。《楊醫職場靈思 : 從創造到召命的信仰對話》。香港 : 印象文字,2021

高思帆(Steven Garber)著。秦蘊璞譯。《這世界的守望者 : 全球視野下的使命實踐》。新北市 : 校園書房,2019。英文原著﹕Garber, Steve. Visions of Vocation: Common Grace for the Common Good. Downers Grove, Ill. : IVP Books, 2014.

卡森 (D. A. Carson) 著。潘秋松譯。《保羅的禱告 : 靈命更新的呼召》。South Pasadena, CA : 美國麥種傳道會,2005。英文原著﹕Carson, D. A. A call to Spiritual Reformation : Priorities from Paul and his Prayers. Leicester, England : InterVarsity Press,1992.英文最新版本﹕Carson, D. A. Praying with Paul : a Call to Spiritual Reformation. Grand Rapids, Mich. : Baker Academic, 2014.

卡爾‧巴特 (Karl Barth)著。王建熙、王甄麗玲譯。《巴特論基督門徒的兩堂課 : 召命‧禱告》。香港 : 天道書樓,2021

楊錫鏘、黃贊雄。《創造神學與職場》。香港 : 天道,2018

Schuurman, Douglas J. Vocation : Discerning our Callings in Life. Grand Rapids, Mich. : W.B. Eerdmans Pub. Co., 2004.

Hahnenberg, Edward P. Awakening Vocation : a Theology of Christian Call. Collegeville, Minn.: Liturgical Press , 2010.


【苦難篇】
卡森(D. A. Carson)著。何醇麗譯。《認識苦難的奧秘》。神學基礎叢書。臺北:校園書房,1997
林輔華。《從莫特曼的苦難觀之研究——探討台灣原住民的苦難觀》。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2005https://ir.taitheo.org.tw/bitstream/987654321/555/1/S.418%3F%3F%3F.pdf
王安娜。〈以莫特曼苦難神學論現代人面對苦難問題〉。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歐力仁。〈苦難、敘事與對話——尼特的宗教神學〉。《道風:基督教評論》第三十期(二〇〇九年春),頁251-76https://www.iscs.org.hk/Template/Shared/Books/PeviewFile/LPJ030/LPJ030_11.pdf
歐力仁。〈訴說苦難的故事——宋泉盛的神學方法論及其批判〉。《道風:基督教評論》第三十五期(二〇一一年秋),頁245-77https://www.iscs.org.hk/Template/Shared//Books/PeviewFile/LPJ035/LPJ035_12.pdf
歐力仁。〈保羅·尼特與宋泉盛之多元宗教神學的批判性比較〉。《輔仁宗教研究》第十五期(二〇〇七年夏)頁37-74 http://www.rsd.fju.edu.tw/images/uploads/FJRS/15-03.pdf
方鎮明。《受苦的上帝:阿奎那與近現代神學的衝突》。《道風:基督教評論》第三十期(二〇〇九年春),頁199-231https://www.iscs.org.hk/Template/Shared/Books/PeviewFile/LPJ030/LPJ030_09.pdf
阮曉桐。〈痛苦與救贖:從天主教信仰探討基督宗教中苦難的意義〉。《 社會理論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2014),頁253270


【關係篇】
區祥江。《遺下來的外衣》。香港 : 突破, 2007
區祥江。《男人的命途 : 從大衛王的抉擇三思自身》。香港 : 突破, 2003
區祥江。《如果低谷就是高山》。香港 : 亮光文化,2017
區祥江。《我要真關係 : 在人際中解結與成長》。 香港 : 突破, 2016       

5.3【門徒篇】進深閱讀

文章(自由選讀,不計算分數,可於網上校園本科課室下載)

Wilkins, Michael J. “Summary and Concluding Remarks.” In Discipleship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Matthew's Gospel, 2nd ed., 217-224.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5.(BS 2575.52 .W55 1995)

克雷策(E. Krentz)。〈馬太福音序言的範圍──第一福音書的結構〉。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頁130-147。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英文原著: Krentz, Edgar. “The Extent of Matthew's Prologue: Toward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Gospel.”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83 (Dec. 1964): 409-414. 

比葛(B. W. Bacon)。〈馬太福音反對猶太人的「五卷書」〉。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頁23-32。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英文原著:Bacon, Benjamin Wisner. “The ‘Five Books’ of Matthew Against the Jews.” Expositor 15 (1918): 55-66.

陸斯(U. Luz)。〈馬太福音中的門徒〉。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頁189-223。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德文原著:Luz, Ulrich. “Die Jünger im Matthäusevangelium.” ZNW 62 (1971): 141-171. 英文翻譯:Luz, Ulrich. “The Disciples i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In Studies in Matthew, 115-142. Translated by Rosemary Selle. Cambridge, Michigan: W. B. Eerdmans, 2005.(BS 2575.52 .L8913 2005)

Wilkins, Michael J. “Epilogue: Recent Development in Matthean Discipleship.” In Discipleship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Matthew's Gospel, 2nd ed., 225-247.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5.(BS 2575.52 .W55 1995)

其他參考書目 (附:建道圖書館索書號、書介)

馬太福音釋經書

大衛.特納 (David L. Turner)著。高曉嵐譯。《馬太福音》。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卷11上。香港:恩道,2018。(BS 2575.53 .T873c 2018)。英文原著: / Turner, David L. The Gospel of Matthew. Cornerstone Biblical Commentary, 11. Carol Stream, III.: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5. (「本注釋借助於敘事鑒別學,力圖憑著這卷書本身來理解馬太福音;並試圖以第二聖殿猶太教為背景來解讀馬太福音,避免對馬太福音年代誤植的解讀。」 )(中文版供獨立購買電子書:https://bit.ly/3OYZArC)(英文原著電子書在聖經軟件Logos內有售)

卡森著。周俞雲翔譯。馬太福音。麥種聖經註釋。加州南帕薩迪納:美國麥種傳道會,2013。(BS 2575.53 .C26c 2013)。英文原著:Carson, D. A. Matthew. Rev. ed.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ch.:Zondervan, 2010.(此本釋經書提供仔細的經文解釋)

沈志雄。《承傳天國的使命:馬太福音註釋》。香港:中國浸信會神學院 2010。(BS 2575.53 .S53 2010)(此本釋經書是從馬太福音的五組言論結構、上下文的連貫性來解釋經文)

有關馬太福音的門徒的研究

Cooper, Ben. Incorporated Servanthood: Commitment and Discipleship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 London:Bloomsbury T & T Clark, 2015.(BS 2575.52 .C66 2015)(此書分析馬太福音是如何展現對上帝的委身與成為耶穌門徒之間的關係)

Wilkins, Michael J. Discipleship in the Ancient World and Matthew's Gospel.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1995.(BS 2575.52 .W55 1995)(此書是專研馬太福音文本「門徒」此字的經典著作)

林志堅。《勝過死亡:馬太福音的門徒觀》。新北市:台灣基督教文藝,2018。(BS 2575.6 .C48 L56 2018)(本書原屬博士論文,探討馬太福音的「門徒觀」及其與「死亡及復活」之間的關係)

葉雅蓮。《跟耶穌學作僕人:馬太福音中的謙卑論》。香港:漢語聖經協會,2009。(BS 2575.6 .H7 T4 2009)(此書論述馬太在3段經文中講述榮耀的君王神子耶穌如何以謙卑順服的受苦僕人身分完成救恩,藉此提出馬太福音中的謙卑論)

有關門徒的研究

Longenecker, Richard N., ed. Patterns of discipleship i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 Mich: Eerdmans, 1996.(BS 2545 .C48 P38 1996)(此書收集有關論述新約中的門徒訓練的文章)

羅錦添。〈跟隨主:從馬可福音八22至十52看作門徒的意義〉。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論文,2001。(BS 2585.6 .C48 L86 2001)(下載按此)(此篇論文研究馬可福音中有關門徒的觀念,並集中研究在可八22至十52中所帶出跟隨主作門徒的真正意義)

馬太福音的研究文集

黃根春編著。黃根春、周惠賢等譯。《二十世紀馬太福音研究文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8。(BS 2575.52 .H83 1998)(此書選編及翻譯了在二十世紀對馬太福音研究有重要而影響深遠的外語文章)

講章集

曾思翰。《門徒身分的反思:從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看如何行在主的路》。香港:明道社,2011。(BS 2589 .Z543 2011)

蕭壽華。《基督門徒的生命與生活:從馬太福音看信心生活》。香港:明道社,2015。(BS 2575.6 .C48 X57 2015)


 
六、科目要求

1.           閱讀 (10%;完成必讀資料及在選讀資料中選讀不少於300頁,填寫「閱讀記錄表」,列出你讀了甚麼書及相關的頁數。)

2.           讀書札記  (20%;分享必讀資料內容對你生命成長的啟迪。2,000-3,000字;字數不符合要求者將酌量扣分)

3.           專文:題目「從A看B」 (70%)

3.1   自選A:一位聖經人物或某一卷聖經書卷

3.2   自選:「召命」、「苦難」、「門徒」及「關係」(可選多於一項作整合)

3.3   大綱 (5%) :於第八週遞交(逾期者不予受理)

3.4   專文 (65%):碩士 - 5,000-6,000字(字數不符合要求者將酌量扣分)
                               證書 - 4,000-5,000字(字數不符合要求者將酌量扣分)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七、修課進度表

週次

日期

收看影片

講授老師

活動 / 期限

1

29/12-4/1

從聖經看生命塑造──導讀

1.1.1召命-背景

1.1.2召命的本質

陳思語

 

2

4-11/1

1.2.1 呼召的過程與形式

1.2.2 典型的呼召

1.2.3 非典型呼召

1.3.1 召命的實踐與傳承I

1.3.2 召命的實踐與傳承II

 

3

12-18/1

2.1-2.4 苦難

張雲開

 

4

19-25/1

2.5-2.8苦難

 

5

26/1-1/2

3.1 有關門徒

3.2 有關馬太福音

3.3-3.5 馬太福音第一篇講論

3.6-3.7 馬太福音第二篇講論

鄭家恩

1/2呈交讀書札記

6

2-8/2

3.8-9 馬太福音第三篇講論

3.10-3.11 馬太福音第四篇講論

3.12 馬太福音第五篇講論

6/2實時線上導修

7

9-15/2

4.1關係-約伯的妻子

4.2關係-亞伯拉罕的妻兒

4.3關係-夏甲的兒子

4.4關係-利亞的丈夫雅各

4.5關係-猶大的父親-雅各

馮耀榮

 

8

16-22/2

4.6關係-哈拿的丈夫

4.7 關係-以利的兒婦

4.8 關係-掃羅的女婿

   馮耀榮

22/2呈交專文大綱

 

5.從聖經看生命塑造──彼得 (專文題目建議)

   陳思語

 

9

23/2-1/3

 

 

 

10

2-8/3

 

 

 

11

9-15/3

 

 

 

12

16-22/3

 

 

 

13

23-29/3

完成個人專文

 

29/3呈交
閱讀記錄表、專文

 


BS524-E

BS524-E巴比倫世界與被擄神學

(冬季,2022-23學年)課程大綱 

 

授課日期﹕ 2023.1.7-3.11(逢星期六)
                    香港時間 5:00pm-7:30pm (實時zoom)

講師﹕李穗洪博士 


(A) 課程目標:認識被擄以色列人身處的新巴比倫帝國並探索那時代所發展出的被擄神學。

 

(B) 課程內容:

日期

內容

17

課程及功課講解;被擄歷史;

古近東與巴比倫的地理與發展歷史

114

巴比倫的神話與宗教生活

121

巴比倫的經濟與物質生活

128

巴比倫的社會與政治結構

24

巴比倫的文學與文化

211

哀歌與申命派歷史的被擄神學:絕望式滅絕

218

耶利米書的被擄神學:順服得盼望

225

以西結書的被擄神學:聖臨到俗地

34

以賽亞書的被擄神學:普世主復興

311

總結:希伯來聖經的被擄神學對現今處境的意義

 

(C) 課程要求:

1.    反思性短文(30%

•    格式:中文1500-2000字(英文1200-1500字)內(不計註腳),文章末端列出字數;1.5行間距;正規註腳(如有引用參考資料)

•    題目:巴比倫世界帶來的信仰反思

2.    研究性文章 (70%

•    格式:中文約4000-5000字(英文3000-4000字)內(不計封面、目錄、註腳),文章末端列出字數;1.5行間距;正規封面、註腳及書目

•    題目:一卷聖經書卷的被擄神學對現今處境的啟發

 

(D) 交功課日期﹕2023.4.11

 

(E)  課本:N.A.

 

(F) 參考書目﹕

Albertz, Rainer. Israel in Exile: Th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of the Sixth Century B.C.E. Studies in Biblical Literature 3. Atlanta, GA, 2003.

Glissmann, Volker. Out of Exile, Not out of Babylon: The Diaspora Theology of the Golah. Mzuzu, Malawi: Mzuni Press, 2019.

Kriwaczek, Paul. Babylon: Mesopotamia and the Birth of Civilization. London, UK: Atlantic Books, 2012.

Leick, Gwendolyn, ed. The Babylonian World. London, UK: Taylor & Francis, 2009.

Mein, Andrew. Ezekiel and the Ethics of Exil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Middlemas, Jill Anne. The Templeless Age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of the "Exile",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2007.

Raitt, Thomas M. A Theology of Exile : Judgment/deliverance in Jeremiah and Ezekiel. Philadelphia, PA: Fortress, 1977.

Scott, James M. ed., Exile : Old Testament, Jewish, and Christian Conceptions. Leiden; New York: Brill, 1997.

Smith-Christopher, Daniel L. A Biblical Theology of Exile: Overtures to Biblical Theology. Minneapolis, Minnesota: Fortress, 2002.

陳恆。《巴比倫的智慧: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台北:新視野,2019年。

李穗洪。《古近東文士》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RaLfOnV92pl_ULAn_8ZSg




TWY







LMY






李美儀女士 指導

曾寶欣女士 統籌


一、科目目標

透過閱讀、講授和習作,幫助同學掌握基本的釋經步驟,以及認識歷代主要釋經進路的利弊。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謝慧兒博士 本院前聖經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李美儀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曾寶欣女士 本院道學碩士校友

日期: 2022年 12月 28日 至 2023年3月 28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2. 網上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在網上進行小組及公開討論。

3. 閱讀教科書。

4. 課堂習作:根據講授指導,在網上即時完成簡短的課堂習作。

5. 釋經專文

四、教科書

Osborne, Grant R.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06.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1 世紀基督教釋經學:釋經學螺旋的原 理與應用》。台北:校園,2012。

五、科目要求(碩士及文憑)

1.     閱讀教科書

1.1   Osborne, Grant R.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06.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1世紀基督教釋經學:釋經學螺旋
       的原理與應用》。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校園的文章


2.     功課與分數分配

2.1   課堂上指定的習作,3份;須按指定時間完成(3 x 5% = 15%

2.2   讀書報告/書評:就教科書寫一份2頁的讀書報告/書評(5%

2.3   釋經專文(80%

    從以下經文自選一段,寫一份詳細分析相關經文的專文:4,0006,000

(1)    羅馬書十三章14節             或

2) 以弗所書五章2124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科目要求(學士及證書)

1.     閱讀教科書

1.1   Osborne, Grant R. The Hermeneutical Spiral: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Revised, Expanded Edition. Downers Grove: IVP

       Academic, 2006.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李永明譯。《21世紀基督教釋經學:釋經學螺旋

       的原理與應用》。台北:校園,2012

1.2   課堂講義及網上校園的文章


2.     功課與分數分配

2.1   課堂上指定的習作,3份;須按指定時間完成(3 x 5% = 15%

2.2   讀書報告/書評:就教科書寫一份2頁的讀書報告/書評(5%

2.3   開卷考試(80%

時間:三小時網上考試(請在香港時間 21:00 前進行,考試系統不能跨越兩天。)

可閱讀資料:聖經、筆記、課堂閱讀資料、教科書

不可閱讀資料:網上搜尋、釋經書、導讀版聖經、與別人討論、其他


七、13週模式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
模式

建議進度

期限

Week 1 :
28/12-3/1

釋經學作為一門學科;釋經與生命的陶造:讀經讀人,讀人讀經;

釋經的需要;釋經的基礎: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

釋經的步驟之:大圖畫的掌握(Get the Big Picture

習作1:寫下你(無數次)一口氣讀完路得記的觀察,point-form

登入、細閱開課通告
以及分組

3/1 完成評分習作1

Week 2:
4/1-10/1

經文段落的釐定(Delimit the boundary of a passage

習作 2:就其中一次講道的經文分段,作出評估;1-2

10/1 完成評分習作2

Week 3:
11/1-17/1

命題的探討(Propositional Relations

習作 3:命題的習作


17/1
完成評分習作3

Week 4:
18/1-24/1

歷史文法釋經法(Historical-Grammatical Approach

 

Week 5:

25/1-31/1

歷史文法釋經法(Historical-Grammatical Approach
歷史文化背景及上下文的釋經(Historical Context; Literary Context [Immediate and Broader Context]);
聖經神學的釋經(Biblical-theological Approach

 

Week 6:
1/2-7/2

聖經的修辭(Figures of Speech

 

Week 7:  8/2-14/2

文學進路釋經法(Literary Approaches

書信文體的研讀(Epistles);敘事文體的釋經(Narrative Criticism);

詩歌文體(Poetry);修辭鑑別學(Rhetorical Criticism);啟示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

14/2 呈交 讀書報告/書評

Week 8:  15/2-21/2

較前衛的釋經進路

讀者為本的釋經(Reader-Response Criticism);解構主義的釋經(Deconstructive Criticism

 

Week 9: 22/2-28/2

釋經終極的目的:應用與宣講

 

Week 10: 1/3-7/3

聖靈與釋經,講道與釋經;舊約在新約中的引用

 

Week 11:  8/3-14/3

完成釋經專文 (/)

預備網上考試 (/)

 

Week 12:  15/3-21/3

完成釋經專文 (/)

預備網上考試 (/)

 

Week 13:  22/3-28/3

完成釋經專文 (/)

預備網上考試 (/)

28/3 呈交釋經專文
及閱讀記錄表 (/)
28/3開卷考試 (/)




NT532-I header

NT638-I-21SU / NT438-I -- 新約專題:啟示錄


CWH





張雲開老師 講授(影片)

韓思捷先生 指導

麥偉濤先生 統籌



一、科目目標

學員成功修畢本科後該可達到下列目標:(1)對〈啟示錄〉的詮釋歷史和詮釋方法有一定的認識,(2)對〈啟示錄〉的內容有一定掌握,(3)瞭解〈啟示錄〉裡主要的神學及道德旨趣, 及(4)有能力仔細處理及詮釋〈啟示錄〉裡的一個經文/神學議題。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張雲開老師 本院聖經系副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韓思捷先生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日期: 2022年 12月 28日 至 2023年 3月 28日(十個單元)


三、學習模式及要求 (文憑/碩士)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及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2.     閱讀 (20%):修讀學分的同學必須在上課結束前完成閱讀啟示錄全書三遍吳獻章著作、包衡著作及梁家麟(指定部分)著作。閱讀記錄:請按完成閱讀的日期填寫閱讀記錄(見網上課室內)。所有到期呈交閱讀記錄時仍未能完成之閱讀一律無分。

3.   呈交專文 (80%):修學分的同學會就啟示錄的兩個課題二選其一:(1)「啟示錄的身份語言」,或(2)「啟示錄如何使用舊約」書寫一篇論文。字數為6500-7000;字數並不包括註腳。論文繳交日期見課程行事曆。由於兩條題目的範圍都頗為寬闊,所以同學有必要把論文的實際焦點收窄。舉例說,第一條題目可以收窄為「『見證人』一詞在啟示錄裡的修辭功能」,而第二條可收窄為「啟示錄對上帝稱謂的使用」。



四、學習模式及要求 (證書/學士)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及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2.     閱讀 (20%):修讀學分的同學必須在上課結束前完成閱讀啟示錄全書三遍吳獻章著作、包衡著作及梁家麟(指定部分)著作。閱讀記錄:請按完成閱讀的日期填寫閱讀記錄(見網上課室內)。所有到呈交閱讀記錄時仍未能完成之閱讀一律無分。

3.   呈交專文 (80%):修學分的同學會就啟示錄的兩個課題二選其一:(1)「啟示錄的身份語言」,或(2)「啟示錄如何使用舊約」書寫一篇論文。字數為4500-5000;字數並不包括註腳。論文繳交日期見課程行事曆。由於兩條題目的範圍都頗為寬闊,所以同學有必要把論文的實際焦點收窄。舉例說,第一條題目可以收窄為「『見證人』一詞在啟示錄裡的修辭功能」,而第二條可收窄為「啟示錄對上帝稱謂的使用」。


同學可以成立不超過4個人的組合來預備這份論文功課。小組成員可以自由討論及分享論文研究的心得及資料,但論文本身必須要個別同學獨立書寫,不得互相參考抄襲;同學亦必須謹慎使用他人研究成果于自己的文章之中。抄襲為做學問的大忌;我們的東西都是建立在別人的東西之上,但卻不能(1)以別人的東西作為我們自己的東西,據為己用而沒有自己的建樹;(2)使用別人的東西而不歸功於原作者或出處。材料、甚至方法都可以是取之他人,但必須要建造你自己的東西。肆意抄襲對論文評分有極為負面的影響。

請注意,所謂「肆意抄襲」,不光是指一整段一整段的貼文,也是指經過表面潤飾修改,其實仍然是他人作品的文字。出現這種情形,即使有正確注引,仍然形同抄襲。另外,論文裡頭即使「無一句無出處」,還是可能會犯上抄襲大忌。舉例說,如果論文內容是從不同出處零零碎碎串連而成,即使每句都有出處,但如果作業基本上沒有獨立的分析、評論和連貫的思路,使用的都是別人的東西,還是會構成抄襲。 

論文必須有清晰的命題,命題宜在首段清楚陳列;寫作過程須注意及遵守一般論文著作規則 

論文不需另行提供書目;註腳功夫做得好就已有書目的功用了,但論文內容必須和包衡和吳獻章的著作有交流

論文評分會按照兩方面的表現:(1)論文議論的清晰度(包括命題立論清晰與否、議論內容和邏輯一致和合理與否),(2)論文議論的論證(包括對資料的分析能力、論證的深度和闊度等)。論文須按課程行事曆指定日期繳交,遲交作業者按照學院教務規定每週扣減作業分數。功課字體大小請用12-point,文字行距請不要超過1.5行。

遞交論文作業,不必打印硬本,按課程行事曆用WORD檔案直接上載ecampus便可。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課程課本

吳獻章著。《啟示錄導論》。香港:基道出版社,2003。(吳)

包衡著;鄧紹光譯。《啟示錄神學》。香港:基道出版社,2000。(包)

或其英文原著:
Bauckham, Richard. The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New Testament Theology Ser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梁家麟著。《超前與墮後:本土釋經與神學研究》。香港:建道神學院,2012。第二章(老師提供)。(梁)

六、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 進度

活動/期限

Week 1 :
28/12-3/1

課程介紹

本週內必須登入、細閱開課通告以及分組

Week 2:
4/1-10/1

猶太天啟文獻導論

閱讀
完成收看第2課的所有影片

Week 3:
11/1-17/1

啟示錄的詮釋歷史

閱讀
完成收看第3課的所有影片

Week 4:
18/1-24/1

啟示錄的新約場景

閱讀
完成收看第4課的所有影片

Week 5:
25/1-31/1

啟示錄與七教會

閱讀
完成收看第5課的所有影片

Week 6:
1/2-7/2

啟示錄與傳統

閱讀
完成收看第6課的所有影片

Week 7: 
8/2-14/2

啟示錄與政治

閱讀
完成收看第7課的所有影片

Week 8 :
15/2-21/2

啟示錄與敬拜

閱讀
完成收看第8課的所有影片

Week 9:
22/2-28/2

啟示錄與符號

閱讀
完成收看第9課的所有影片

Week 10:
1/3-7/3

啟示錄的故事

閱讀
完成收看第10課的所有影片

 

Week 11:
8/3-14/3 

完成個人專文及閱讀記錄表

28/3 呈交

Week 12:
15/3-21/3

完成個人專文及閱讀記錄表

28/3 呈交

Week 13:
22/3-28/3

完成個人專文及閱讀記錄表

28/3 呈交專文以及閱讀記錄表





OT563-I header


TWY






高銘謙牧師 講授(影片)

陳文燕女士 指導
林智妍女士 統籌


一、科目簡介和目標

歷代志藏有精深的聖殿敬拜神學思想,歷代志作者為第二聖殿的群體述說一次聖殿敬拜的重要,以及其天地同步敬拜的神學。以色列民能藉聖殿帶來通上天上的敬拜,並在此處經驗垂聽而赦免的恩典,利未人的音樂帶有先知性的代言,為那一代的以色列民述說神的信實不改變。

就在混亂、不安與對立的世代中,歷代志對聖殿的禮祭滿有信心,相信只要神的應許確定(代下七14),那怕面對的是多強大的仇敵,神都能帶來盟約性的平安。因此,本課程將為學員解釋歷代志的敬拜神學,讓人在混亂的世代中看見天地同步的盼望,以此說明列王的更替中如何活出尋求神的信仰。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高銘謙牧師 本院聖經研究部主任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陳文燕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八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3月28日

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碩士/文憑)

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1)   閱讀:在修讀期間,閱讀教科書中的其500(自由選擇)(28%)

2)   選擇以下其中三項題目作答(72%)

尋求神的神學

利未歌頌者的先知代言

聖殿神學

報應觀

禱告神學

家譜

利未人的角色

大衛之約

(每項2,000字,一共6,000)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四、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證書/學士)

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1)   閱讀:在修讀期間,閱讀教科書中的其中300(自由選擇)(28%)

2)   選擇以下其中兩項題目作答(72%)

尋求神的神學

利未歌頌者的先知代言

聖殿神學

報應觀

禱告神學

家譜

利未人的角色

大衛之約

(每項2,000字,一共4,000)
每項題目作答最多超500字。另若用英文作答,比例是:英文1: 中文1.3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教科書

高銘謙。《歷代志上:預備天地同步的聖殿敬拜》。香港:明道社,2016

高銘謙。《歷代志下:啟動天地互通的聖殿敬拜》。香港:明道社,2018


六、13週模式修課進度表

 

單元

內容

活動 / 期限

Week 1 :
28/12-3/1

1

課程簡介。導引,成書背景,波斯帝國,歷代志神學,家譜導引。

本週內必須登 入 
E-campus, 細閱開課通告
並入組。
完成收看簡介以及
第一課的所有影片。

 

Week 2:  4/1-10/1

2

歷代志家譜與雅比斯的禱告(代上一至九章)

完成收看第二課的所有影片。

Week 311/1-17/1

3

尋求神的神學,利未歌頌者的設立(代上十至十六章)

完成收看第三課的所有影片。

Week 418/1-24/1

4

聖殿神學():大衛之約,天地同步的聖殿敬拜(代上十七至二十九章)

完成收看第四課的所有影片。

Week 5
25/1-31/1

5

聖殿神學():禱告神學,報應觀,天地互通(代下一至九章)

完成收看第五課的所有影片。

Week 61/2-7/2

6

代下七14所主導的列王興衰(代下十至二十章)

完成收看第六課的所有影片。

Week 7

8/2-14/2

7

「由好轉壞」與「由壞轉好」的君王(代下二十一至二十八章)

完成收看第七課的所有影片。

Week 8

15/2-21/2

8

希西家與約西亞的中興(禮祭),被虜神學(代下二十九至三十六章)

完成收看第八課的所有影片。

Week 9
22/2-28/2

 

 


Week 10

1/3-7/3

 

 


Week 11:

8/3-14/3

 

 


Week 12:

15/3-21/3

 

 

完成閱讀教科書的頁數。(28/3呈交閱讀記錄)

Week 13:

22/3-28/3

 

 

28/3 呈交所有功課:閱讀記錄以及答題。



LA5410-I 新約希臘文初階 網上科目

【文學碩士(網上修讀模式)主修聖經研究】必修科
文學碩士科目,教牧進修同學可修讀本科。

一、科目簡介

小心詳細地研讀聖經應該是信徒生命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讀新約聖經時,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語言上的鴻溝,因為新約聖經是以希臘文寫成,每一個譯本都可能只是反映翻譯者對經文意義的掌握,以至讀者不容易從眾多譯本之中確定經文的真正意義。這科主要是學習基本的希臘文文法,使學員可以藉著Logos軟件,以希臘文研讀新約聖經。

二、對象

 任何希望認真地研讀新約聖經的信徒;

 曾讀過新約希臘文,但期望重溫希臘文的知識,以至可以更實際地使用希臘文研讀新約聖經的人 (包括信徒與及教牧同工)。

三、科目目標

    •   開始認識新約希臘文之基本元素,包括詞彙、字形、文法、及句法。
    •   明白希臘文對解釋新約聖經中之作用,學習使用希臘文聖經的輔助工具,並因此培養閱讀及      使用希臘文新約聖經的習慣。
    •   介紹使用希臘文在研讀聖經上的作用;
    •   學習使用Logos軟件,特別應用在字義研究之上;
    •   認識希臘文文法的基本特點,以明白解釋上的討論,與及分析上的限制。

四、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潘仕階老師 本院聖經系副教授 / 網上神學課程顧問 (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陳文燕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林智妍女士 本院國際學院(事工)主任 

十個單元 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6月28日

程度:三學分/文學碩士科目(學分可以轉入本院碩士/神學文憑程度課程)


工具:學員必須購買 Logos 建道聖經工具專用版(HK$3,500) 。圖書館主任羅先生 (lawcw@abs.edu) 會用電郵向修讀此科的學員發出訂購通知。


五、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3學分科)

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與Logos運用,同學可以重覆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不設zoom會議討論。敬請留意。

1.      上課:同學必須按課程所指定的次序,閱讀授課的內容與及看講課的影片 (單元120分鐘影片100分鐘,閱讀20分鐘)

2.      生字學習:

2.1.   這科主要是閱讀約翰福音第一章及以弗所書第一章,而生字學習也是按閱讀的進度安排 (每單元用60分鐘學及溫習生字,最理想的安排是將這60分鐘分為6次的溫習,每次10分鐘)

        2.2.   生字測驗 – 除了第一和第九次之外,以後每次生字測驗將會是70% 新生字,另外30% 舊生字,而第九次將是40%新,60%舊。
        測驗網上進行
 (共九次,每次10分鐘,佔20%)

3.      習作:

3.1.   同學在看完一課內容之後,必須完成有關的作業 (每單元用50分鐘,佔 10%)

3.2.   同學也需要按學習之進度,以Logos輔助,閱讀指定的希臘文新約經文 (每單元用50分鐘,佔 10%)

4.      測驗 (在網上進行)

 4.1.   在每單元上課學習之後,會按學習進度有一個文法測驗 (每單元用90分鐘溫習,測驗時間為15分鐘,共佔成績的35%)

5.      字義研究習作:同學在本科學習結束之前,按指示完成一個字義研究習作 (900分鐘,佔25%)。按第三課中的指示,完成對約一7之中μαρτυρία的研究,並將結果整理成為一個清楚的報告,並上載到網上校園。

6.      參考閱讀

          6.1. 以下文法課本的其中之一:

          Mounce, William D. . Biblical Greek: A Compact Guide.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1.

          Mounce, William D. Basics of Biblical Greek Grammar. 4th Ed.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19.

          Mounce, William D.著,潘秋松譯。《聖經希臘文基礎 : 課本(修訂版)》 。South Pasadena, CA:美國麥種傳道會,2017。

          6.2. 羅羚、羅達理著。《原文讀經好處多——五十個釋經範例,讓你愛上原文讀經》 。
          香港:   天道書樓,2017。[希臘文部份]

          6.3. "原文讀經妙處." 邱老師網誌, March 28, 2011. Accessed 18/07/2017.                             http://chioulaoshi.blogspot.hk/2011/03/wordplay.html .

六、10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單元

內容(閱讀) /活動

Week 1 :
29/12-4/1

1

課程簡介;字母、標點與拼音
習作:到Logos之中,打開 Greek Alphabet Tutor,練習聽希臘文
生字:安裝LogosFlashcard App,學習第1課生字,並完成測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1-3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2: 
5/1-11/1

2

名詞簡介:主格,直接受格,所有格,間接受格;
介紹字義研究1
2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4-10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3: 
12/1-18/1

3

動詞簡介:直說語態 (現在式、未來式)
介紹字義研究2
3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11-18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4: 
19/1-25/1

4

動詞:時制字幹 (未完成式、不定式、完成式)
4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19-28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5: 
26/1-1/2

5

動詞:分詞、不定詞
5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29-34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6: 
2/2-8/2

6

動詞:假設語氣、命令語氣
6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35-42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7: 
9/2-15/2

7

冠詞、代名詞、前置詞、副詞
7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約翰福音1:43-51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8: 
16/2-22/2

8

名詞:格的運用 (1) – 主格、所有格
8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以弗所書1:1-6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9: 
23/2-1/3

9

名詞:格的運用 (2) –直接受格、間接受格
9課生字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以弗所書1:7-14
測驗 (在網上進行)

Week 10: 
2/3-8/3

10

學季溫習;學習研讀希臘文新約的方向
使用Logos的幫助,閱讀以弗所書1:15-23

Week 11 -13  (9/3-29/3)                                        REVISION


*註:由本學年開始,網上語文科目(VOD) 給予碩士/文憑同學在時間管理上有更大彈性,同學在所註冊的季度開始之後,可以在六個月的 時間內( 2023 6 28 日前)完成這科目所有的要求。惟六個月修讀期的同學,不再容許申請測驗/功課延

七、主要希臘文學習及研經工具

  • 軟件:
    •  Logos 建道聖經工具專用版
      www.logos.com
      這是一個很大型、跨平台的聖經/神學圖書館軟件,除了原文聖經及有關的分析工具之外,它也可以成為一個電子書圖書館,而且在Windows Mac 系統中安裝之後,所買的書同時也可以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看 (iOS or Android),也可以在任何電腦上網登入自己的戶口閱讀。
      這科主要以這為基本學習的工具。

    • Accordance ─ 這是很強的原文聖經工具 , 功能和以前的 BibleWorks相似。網址:http://www.accordancebible.com/
  • 網頁

o   文法參考:http://www.bcbsr.com/greek/grklnk.html
http://www.perseus.tufts.edu/hopper/text?doc=Perseus%3Atext%3A1999.04.0065&redirect=true
http://newtestamentgreekportal.blogspot.com/p/greek-grammars.html




 


CH513-I







CSY






陳淑愉博士 指導



一、科目目標

探討自五世紀至十五世紀的教會歷史及神學思想,並分析修會制度的發展、不同的屬靈操練模式、宣教活動、社會與教會的互動,及當時神學思想的發展和它們對後世的影響。

1. 認識中世紀教會的主要歷史事件及發展狀況。

2. 認識及掌握中世紀教會的重要人物的生平及思想。

3. 涉獵中世紀教會的歷史和神學文獻。

4. 透過課堂、閱讀報告及論文,對中世紀教會的貢獻及歷史定位作出分析與批判。

5. 了解更正教和羅馬天主教對中世紀教會的傳承與更新。

二、科目安排

指導老師:陳淑愉傳道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 / 神學哲學博士)

科目統籌:何立欣女士  (本院道學碩士校友)

日期: 2022 年 12月 29日 至 2023年 3月29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覆收看影片。

2. 小組討論:同學分為小組,討論指定題目,每組有導師於網上指導討論及學習技巧。旁聽組別不設導師。

3. 個人專文:根據科目心得撰寫專文

4. 公開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及小組報告進行公開討論。

四、教科書

4.1教會歷史閱讀(任選其一,並閱讀有關部分)

1. Walker, Williston.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4th ed. Edinburgh: T&T Clark, 1986 . pp. 212-415.
(或中譯本:華爾克著。謝受靈譯。《基督教會史》。香港:文藝, 1970 。 頁 304-519 。 )

2. Gonzalez, Justo L.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 Vol. 1.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Reformation. San Francisco: HarperSanFrancisco, 1984. ( pp.217-375. )
(或中譯本:岡察雷斯。《基督教史》。趙城藝譯。上冊。上海:上海三聯,2016。頁256-451。)

4.2神學思想史閱讀(必須完成閱讀整本書)

1. Gonzalez, Justo L.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Vol 2. US: Abington Press, 1987.
(或中譯本:岡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陳澤民等譯。第二冊。南京:譯林,2008。)

五、功課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必須定時於網上觀看郭偉聯博士《教會歷史(二)》的影片講授。

2. 完成以下閱讀要求,並於學期終結時呈交閱讀記錄表(25% )

* 教科書

* 修課進度表內指定閱讀資料

3. 約六千字的學期專文( 50% )。

撰寫一篇學期專文,並須在注釋中顯示引用七至十本參考書籍/資料(其中三本必須是英語參考書籍/資料)。以下為可研究的題目的例子:

* 安瑟倫及阿奎那的上帝存在論證,它們之間及其中的神學含義。

* 探討安瑟倫與阿伯拉德在救贖論上的不同論點,及它們與當時社會文化及哲學思想之間的關係。

* 探討有關唯名論及唯實論的爭辯過程及其神學意義。

* 歷史人物研究。例如, Bernard of Clairvaux 、 Bonaventure 、 William of Ockham 、 Duns Scotus 、 John Wycliffe 或 John Hus 的生平、思想、貢獻及影響。

須在註腳中顯示引用七至十本參考書籍/資料(其中三本必須是英語參考書籍/資料)。

學期論文評分準則:

a. 研究水平

資料是否豐富、應用原始資料的程度、論點與論證(論點是否具原創性及分析性,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b. 論文組織

能否清晰表達論點,資料編排是否恰當,能否兼顧不同的思想立場。

c. 格式與文句

文句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學術論文格式。

d. 第八週完結日呈交專文題目、大綱及書目 5% )。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4. 參與網上討論至少八次。每個討論 200-300 字。( 20%

五、功課要求 (證書及學士)

1. 必須定時於網上觀看郭偉聯博士《教會歷史(二)》的影片講授。

2. 完成以下閱讀要求,並於學期終結時呈交閱讀記錄表(25% )

* 教科書

* 修課進度表內指定閱讀資料

3. 約四千字的學期專文( 50% )。

撰寫一篇學期專文,並須在注釋中顯示引用不少於五本參考書籍/資料(其中兩本必須是英語參考書籍/資料)。以下為可研究的題目的例子:

* 安瑟倫及阿奎那的上帝存在論證,它們之間及其中的神學含義。

* 探討安瑟倫與阿伯拉德在救贖論上的不同論點,及它們與當時社會文化及哲學思想之間的關係。

* 探討有關唯名論及唯實論的爭辯過程及其神學意義。

* 歷史人物研究。例如, Bernard of Clairvaux 、 Bonaventure 、 William of Ockham 、 Duns Scotus 、 John Wycliffe 或 John Hus 的生平、思想、貢獻及影響。

須在註腳中顯示引用不少於五本參考書籍/資料(其中兩本必須是英語參考書籍/資料)

學期論文評分準則:

a. 研究水平

資料是否豐富、應用原始資料的程度、論點與論證(論點是否具原創性及分析性,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

b. 論文組織

能否清晰表達論點,資料編排是否恰當,能否兼顧不同的思想立場。

c. 格式與文句

文句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學術論文格式。

d. 第八週完結日呈交專文題目、大綱及書目 5% )。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4. 參與網上討論至少八次。每個討論 100-200 字。( 20%

六、修課進度表

週次

日期

建議進度

閱讀資料

期限

1

29/12-4/1

中古世界的背景

安瑟倫:《神何故化身為人》

登入及完成分組

2

5/1-11/1

中世紀初期的宣教事業及本篤修會

比德:《英吉利教會史》

St PatrickSt Patrick's Breast-Plate

St PatrickSt Patrick's Breast-Plate (Song)

Haften's Disgnis. Monast.Chronology of St Benedict

St Gregory the GreatLife of St Benedict

聖本篤:《聖本篤會規》

St BenedictRule of St Benedict

小組討論一

 

3

12/1-18/1

教權與世俗政權

 

小組討論一

4

19/1-25/1

東方教會

大馬色人約翰:《正統信仰闡詳》

小組討論一

5

26/1-1/2

十字軍運動(1096-1271

聖伯多納:《論謙遜及驕傲的等級》

Readings on Crusades

小組討論一

6

2/2-8/2

修會及靈修神學

聖方濟:《靈花》

聖方濟:《聖五傷方濟言論集》

Dominic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achers Job

On St Dominic & Early Dominicans

小組討論二

7

9/2-15/2

中世紀神學思想的發展

彼得倫巴都:《四部語錄》

Thomas AquinasComm on Rom 826-27

Thomas AquinasComm on the Sentences

Thomas AquinasLectures on St Matthew

小組討論二

8

16/2-22/2

經院哲學(一)

聖多默:《神學總論選》

Readings on Thomas and Aristotle

22/2呈交論文題目、大綱及書目

9

23/2-1/3

經院哲學(二)

敦司蘇格徒:《倫巴都四部語錄辯釋》

William OckhamGod's Causality and Foreknowledge

但丁:《神曲》

王維克:〈但丁及其神曲〉

小組討論二

10

2/3-8/3

教權衰落及宗教改革前夕的改革運動

金碧士:《效法基督》

Readings on Wycliffe and Huss

小組討論二

11

9/3-15/3

完成個人專文

 

 

12

16/3-22/3

完成個人專文

 

 

13

23/3-29/3

完成個人專文

 

29/3呈交
個人專文

閱讀記錄表


TH511-I





TSY




湯紹源牧師(影片講授)

王家銘老師 指導

區寶儀女士 統籌 


一、科目目標

本科探討並評論系統神學三個課題:方法論、神論和啟示論。這三個課題是系統神學基礎的討論,在起步階段只停留在導論,藉此建立往後做神學的模式、方法和方向。本科的進路是從生活出發,發掘神學的路向,而非領受教義。做神學的過程應該是生動、活潑和有生命力,而非深奧難明的理論。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湯紹源牧師  客席講師(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王家銘老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區寶儀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日期:2022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3 年 3 月 30 日(十三週)

三、學習模式

1.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透過互聯網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節省不少休息停頓、現場翻閱資料的時間,而且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

2.     網上討論:根據科目影片內容,在網上進行小組及公開討論。

3.     閱讀資料: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

4.     科目專文:根據科目心德撰寫專文。

四、教參書籍

【教科書】

1.      Erickson, Millard J. Christian Theology. 2nd edition.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98, p.17-475.

(或中譯本:艾利克森著。郭俊豪、李清義譯。《基督教神學》卷一(增訂本)。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00)

2.    McGrath, Alister E. ed. The Christian theology reader. West Sussex, UK : John Wiley & Sons, 2017, p.39-346.* 

(或中譯本:麥葛福編。楊長慧譯。《基督教神學原典菁華》。台北 : 校園書房, 1998,頁1-171。*) (BT 77 .C47c 1998 )

【指定閱讀】

1.      Thielicke, Helmut;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by Charles L. Taylor.  A little exercise for young theologians.  Grand Rapids: W. B. Eerdmans Pub. Co., 1962.

(或中譯本:邸立基著,陳佐人譯。《神學第一步》。香港:卓越,1991)

2.      Craven, Margaret.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1973.

Lewis, C. S.  Till we have faces: a myth retold.  Reissue edition.  San Francisco: HarperCollins, 2017.

(或中譯本:魯益師著,曾珍珍譯。《裸顏》。台北:雅歌出版社,2000C.S. 路易斯著,曾珍珍譯。《裸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選擇閱讀】

加爾文著,章文新譯。《基督教要義》上冊。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55。卷一,第118章。

John McNeilBattle Lewis權威英文版中譯本: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譯,錢曜誠審訂。《加爾文基督教要義》上冊。台北:加爾文出版社,2007。卷一,第118章。

五、科目要求 (文憑及碩士)

1.    閱讀記錄:完成閱讀要求,於學期終結時呈交。

1.1 閱讀兩本教科書(*)相關部分,填寫閱讀記錄表。(10%

1.2 閱讀兩本小書後(#),填寫閱讀記錄表。(10%

2.    網上討論:按學習內容分享和討論(10%),並各自撰寫討論報告兩份,約各500字。不用覆述討論內容,請作出個人的評述或反省。(20%

3.    專文(50%

神學反省文章:透過貫穿主題,試從方法論、神論、啟示論三種視點作出申論。每種視點1500-2000字,全文共4500-6000字。
首先定出一個貫穿主題,如「神是愛」,再以方法論、神論和啓示論作為文章中三大部份的重點框架,並構思如何按題目發展這三大重點,以這篇專文反省和表達你個人的神學立場,務請引用相關經文支持。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五、科目要求 (證書及學士)

1.    閱讀記錄:完成閱讀要求,於學期終結時呈交。

1.1 閱讀兩本教科書(*)相關部分,填寫閱讀記錄表。(10%

1.2 閱讀兩本小書後(#),填寫閱讀記錄表。(10%

 2.    網上討論:按學習內容分享和討論(10%),並各自撰寫討論報告兩份,約各500字。不用覆述討論內容,請作出個人的評述或反省。(20%

 3.    專文(二擇其一,佔50%)

3a. 神學反省文章:透過貫穿主題,試從方法論、神論、啟示論三種視點作出申論。每種視點1000-1500字,全文共3000-4500字。
首先定出一個貫穿主題,如「神是愛」,再以方法論、神論和啓示論作為文章中三大部份的重點框架,並構思如何按題目發展這三大重點,以這篇專文反省和表達你個人的神學立場,務請引用相關經文支持。

3b. 論「默示」和「聖經無誤」。全文共3000-3500字。必須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論據。

 論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六、修課進度表

日期

建議進度

期限

1

30/12-5/1

科目簡介
為甚麼要讀神學?方法論:做系統神學
神學的實用性、釋經與神學

登入及分組

 

2

6/1-12/1

神學的概括性、建設神學
認識真理、兩個神學進路
神學與哲學

第一次小組討論

3

13/1-19/1

文藝復興以來的哲學方向

第一次小組討論

4

20/1-26/1

當代神學(一)
科學與神學、自由主義、新正統主義、實存主義、文化與神學

第一次小組討論

5

27/1-2/2

當代神學(二)
神死神學、進程神學、基要主義、福音派、新右派

2/2呈交第一個小組討論報告

6

3/2-9/2

神學的種類、神的超越與內蘊
神的可知性、神的本質、神的屬性

第二次小組討論

7

10/2-16/2

神的屬性:
公義、信實、美善、慈悲憐憫
神的吊詭:三一論

第二次小組討論

8

17/2-23/2

神的計劃、神的揀選
神的創造:
創造理論、宗教敘事理論、進化和創造、當代神學的創造論
神的管治

第二次小組討論

9

24/2-2/3

啟示的定義、啟示論面對的衝擊
啟示的本質、普遍啟示、特別啟示
特別啟示的危險與功能

2/3呈交第二個小組討論報告

10

3/3-9/3

聖經的權威

 

11

10/3-16/3

完成反省文章

 

12

17/3-23/3

完成反省文章

 

 

13

24/3-30/3

完成反省文章

30/3 呈交反省文章
及閱讀記錄表


PG header

CO531-I / CO110-I【個人成長】網上科目


一、科目簡介

本課程旨在透過個人成長中的依附關係、家庭系統理論,並結合上帝話語的教導和提醒,以探討各種塑造個人生命成長的元素,從中尋找可供生命成長的契機,並探討各種可能面對的挑戰。


二、科目安排    

講授老師:黃天逸博士 本院前輔導系教授(影片講授)

指導老師:麥國美女士 本院神學碩士校友

科目統籌:麥偉濤先生 本院國際學院行政助理 

八個單元 / 十三週模式:20221230日至2023330

開課通知:同學註科後不會即時收到這科的開課通知,相關的「網科開課通知」
將於網上課室開課當日(即12月30日) 早上發出。


三、學習模式和科目要求 (3學分科)

講授影片:同學可以登入個人戶口在線收看本科講授影片,影片已經剪裁、分段,並配有同步簡報,同學可以重複收看影片。這科屬於錄播課堂 (video on demand)。按科目進度,閱讀指定教科書及參考資料並完成個人專文。

1.     閱讀

1.1   教科書 -  300頁,另其他參考資料200頁。(10%)

 

黃天逸。《為成長說故事》。香港:天道書樓。2018

黃天逸。《為家庭說故事》。香港:天道書樓。2021


購買電子版:

《為成長說故事》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Qj5tDwAAQBAJ

《為家庭說故事》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TpQ7EAAAQBAJ

 

1.2 課堂講義及影片 (出席率以完成講授影片計算)

 

2. 出席實時線上導修(10%)日期時間待定       

    就影片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分享及討論

        4次,以下日期 香港時間晚上 7:30 – 9:00      

         117日、1 31日、214日、228

 

3.     個人反省專文 (80%)

按課堂講授及閱讀書目所提及理論,整理個人成長經歷;亦可參考其他建議書目或期刊論文。惟專文必須以理論為主線。

專文內容建議:

專文可集中一至兩個理論;探索其中有哪些值得多注意的經歷 (包括情感、思想、行為)

(i) 理論所強調的要點如何與你個人成長經歷有關?其中有哪些優點和弱點對個人成長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

(ii) 針對(i),根據理論的研究建議,可循哪些方向計劃,促進更美好的個人成長?對你個人而言,哪一方向最適合你?

(iii) 最後,精簡列出相關的未來個人成長計劃。

      碩士/文憑:字數 6,000( +/- 10%)
      學士/證書:字數 4,000字 ( +/- 10%)


專文註腳及格式必須按照《神學研究指南》。開課後可在網上校園下載文件。

 

四、教科書

                黃天逸。《為成長說故事》。香港:天道書樓。2018

                黃天逸。《為家庭說故事》。香港:天道書樓。2021

  

五、8個單元*修課進度表

 

十三週模式進度

活動/期限

Week 1 :
30/12-5/1

「環環相扣」的生命圈

本週內必須登入E-campus,細閱開課通告

Week 2: 
6/1-12/1

「依附」與「安全」建立

 

Week 3:
13/1-19/1

「自主」與「相繫」的掙扎

 117日 第一次實時導修

Week 4:
20/1-26/1

成長中「原生家庭」的互動

 

Week 5:
27/1-2/2

「糾纏不清」的跨代問題

 131日 第二次實時導修 

Week 6:
3/2-9/2

「成長階段」遇到的「任務」

 

Week 7: 
10/2-16/2

「過去」到「現在」的創傷

 214日 第三次實時導修

Week 8 : 17/2-23/2

「舊變成新」的生命歷程

 

Week 9:
24/2-2/3

 

 228日 第四次實時導修

Week 10:
3/3-9/3

 

 

Week 11: 
10/3-16/3

 

 

Week 12:
17/3-23/3

 

 

Week 13:
24/3-30/3

 

30/3呈交專交以及閱讀記錄表